1.答案:A、B、C、D。中國古代的絲綢服飾是“分尊卑、別貴賤”的禮儀製度工具之一,是封建宗法製度的物化表現。據考古學的發現推測,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中期,中國便開始了養蠶、取絲、織綢了。漢武帝時期,大量中國絲綢通過“絲綢之路”向西運輸。
2.答案:A、C、D。唐朝以前使用笨重的長直轅犁,回轉困難,耕地費力,江南農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創造出了曲轅犁。據史料記載,筒車發明於隋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春秋戰國時中原地區已普遍用桔槔灌溉農田。宋朝出現代替牛耕的踏犁和用於插秧的鞅馬。
3.答案:A、B、C、E。從商朝銅貝出現後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逐漸形成了以諸侯稱雄割據為特色的四大體係,即:鏟幣、刀幣、環錢、楚幣。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210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
4.答案:A、B、C、D。唐德宗時期,宰相楊炎建議實行兩稅法。兩稅法的主要原則是隻要在當地有資產、土地,就算當地人,上籍征稅。同時不再按照丁、中的原則征租、庸、調,而是按貧富等級征財產稅及土地稅。這是中國土地製度和賦稅製度的一大變化。
教育知識
一,填空題
1.中國封建時代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學校被稱為________。
2.《童子禮》編撰於________。
答案
1.答案:蒙學。蒙學也稱“蒙館”。始於夏商周,與小學、大學並列,是我國傳統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階段。一般在四歲左右入學,教材一般為《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四書》等,采用個別教育的手段施教,注重背誦與練習,基本目標是培養兒童認字和書寫的能力,養成生活習慣,掌握基本的道德倫理規範和日常生活、文化常識。
18.答案:明朝。屠羲時撰。屠羲時,安徽宣城人。他在前人提出的兒童舉止言行的規矩基礎上總結加工,提出了“檢束身心之禮”、“入事父兄、出事師尊痛行之禮”、“書堂肄業之禮”三方麵的要求,文字比較淺顯,也比較易行。
二,單選題
1.《行家詩》的作者是()。
A.周興嗣
B.劉克莊
C.車萬育
D.李毓秀
2.《弟子規》又名()。
A.《增廣賢文》
B.《聲律啟蒙》
C.《訓蒙文》
D.《幼學瓊林》
3.反映中國古代百姓生活心理的一本民間諺語集是()。
A.《增廣賢文》
B.《聲律啟蒙》
C.《訓蒙文》
D.《幼學瓊林》
4.《小兒語》的作者是()。
A.孔子
B.呂得勝
C.李漁
D.老子
5.《弟子職》的作者是()。
A.周興嗣
B.管仲
C.莊子
D.呂本中
6.《童蒙訓》的編撰者是()。
A.周興嗣
B.管仲
C.莊子
D.呂本中
7.《小學》的編撰者是()。
A.朱熹
B.司守謙
C.呂坤
D.陳淳
8.《訓蒙駢句》對童蒙進行駢句訓練,為作文作詩建立根基。其編撰者是()。
A.朱熹
B.司守謙
C.呂坤
D.陳淳
9.《社學要略》的編撰者是()。
A.朱熹
B.呂本中
C.呂坤
D.陳淳
10.孝廉是察舉考試的一種科目,是察舉製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其設立者是()。
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
11.1839年,西方傳教士在中國興辦的第一所學校是()。
A.馬禮遜學堂
B.京師同文館
C.福州電報學堂
D.女子學塾
12.唐朝的官學也稱為“六學二館”,這六學分別指的是()。
A.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武學、算學、律學
B.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律學
C.國子學、太學、四門學、醫學、書學、算學
D.國子學、太學、四門學、醫學、武學、律學
13.“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副對聯書寫於哪個書院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