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言在反思中前行(1)(1 / 1)

在現代,經濟愈發展資本的作用愈明顯,資本的地位也愈高。它既是經濟發展的助推者,又是經濟發展的沉澱物;它既是國與國之間較量的武器,也是國與國之間合作的紐帶;它既是各企業爭相搶奪的對象,又是各企業展示實力的砝碼。

一切與經濟有關的組織與群體,都不能無視資本的存在,更不能缺少資本的力量。在它的調配下,人們可以破除國籍的障礙,實現團結合作;資源可以跨越地區的界限,實現完美整合;商品可以消除四季的阻隔,實現及時供應……

盡管一直扮演著經濟發展推動者的角色,但不可改變的是,資本身上具備一種天生的逐利特質。早在150年前,馬克思就在《資本論》中強調:“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有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絞首的危險。”

一切以利潤為出發點,如此強的目的性,難免會讓資本明亮的雙眼蒙上層層灰塵。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與引導,資本的投機可能導致某地區經濟秩序紊亂,也可能挖空一國經濟根基,還可能引爆全球金融危機。

如同一枚硬幣有正反兩麵,資本的明亮性與灰暗性,也同時存在。

改革開放後,隨著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地迅速崛起,民間資本,以或頑強或脆弱的姿態破土而出,其中,最茁壯、最引人注目的“那一棵”,叫做溫州資本。

出身“草根”的溫州資本,用天生靈敏的觸角,以及在經濟大潮中鍛煉出的膽略,總是能夠輕而易舉地在搖搖欲墜的舊經濟體製上,找到那些一般人不能發現的機會。

它出沒於每個可能帶來高回報,同時也蘊涵高風險的地方,在全國可以排山倒海的民間資本陣營中,表現出先知先覺的能力,以拓荒者的姿態,出現在中國經濟舞台上,並占據著霸主地位。它的一舉一動,無論是建造工廠,還是投資房產,都成為民間資本的風向標。

溫州資本以其自身的運動軌跡,猛烈撞擊著人們的心智,時常背負著“邪惡”的標簽。人們指責其為經濟蝗蟲,所到之處,炒樓樓價日高,炒大蒜蒜價飆升……每次都留下一片狼藉。

市場就像是一塊布,總有資本可以滲透的縫隙。當溫州資本行進的道路不暢,或找不到合適的出口時,難免會饑不擇食、有縫便鑽,所以它不可能一直以溫良的麵孔取悅於社會。

然而,無論資本如何有力,如何備受爭議,究其本質,始終不過是一種處於被動地位的工具和手段,它會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是利於國計民生,還是擾亂國計民生,決定權還是掌握在所有者--人的手中。

判斷是非善惡自有客觀的標準,溫州人和溫州資本無疑應當正視公眾的聲音,接受社會的評判。需要不斷反思,有所頓悟;在頓悟之後,在政策引導下,大膽突圍。

而作為局外者,麵對溫州資本,無論你的心情如何,是歡喜還是憂傷,是羨慕還是嫉恨,一個不能改變的事實是:作為市場經濟運行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溫州資本已經成為助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中國參與世界市場競爭的一支生力軍。

因而,對於溫州資本,你不可能回避,隻能直麵以對。在此之前,你必須找到那些被分裂的碎片,因為隻有在拚湊的斷裂處才能辨認其中的真實。

怎樣才能更深刻地認識溫州資本、理解溫州資本?溫州資本是如何誕生的,又是怎樣發展壯大的?資本的力量源自哪裏?它又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這些問題的答案,將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的溫州資本,也會使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前進的步伐,走得更加有力和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