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場帶有一定政府引導色彩,更多由民間資本參與的西進運動中,溫州資本表現得異常活躍。
1997年,超過100家的溫州燈具企業大舉外遷,包括燈具製造商、經銷商和為其配套加工的企業。事實上,企業外遷以及資本轉移的現象不僅存在於溫州,整個浙江甚至東部地區都呈現出明顯的資本遷移趨勢。而在民營經濟最發達的溫州,到2002年時,就有10萬多人從當地出發,攜帶資本進入四川經商。
2003年,溫州鞋業開始“西進”,隨後食品、紐扣等行業開始向西部省份布局,大部分企業是將製造環節向西部地區轉移。在整個輕工業西進的轉移過程中,最有力的推手不是政府,而是一隻無形的手--成本。溫州有相當一部分製造業是“候鳥經濟”,總是向勞動力成本低的地區轉移。
2008年,製鞋行業整體成本比前一年增加20%,而皮鞋零售價格卻沒有上漲,造成企業成本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企業出現了有單不敢接的現象。除了製鞋原材料成本上升之外,出口退稅、人民幣彙率變化和金融危機等,都使得東部省份的大部分鞋企進退維穀,僅在溫州甌海區,就有將近1/3的中小鞋企倒閉或慘淡經營。
情勢所迫,更多的企業向西部轉移,奧康集團在重慶璧山縣打造的西部鞋都總占地1000畝的一期工程,已經建成中國西部最大的鞋材交易中心;1600畝的二期工程,也將建成西部的成鞋成品交易中心和質檢中心;已經進入前期規劃的占地2500畝的三期工程,則會建成皮具、製革和製鞋品牌企業的生產加工基地,到時會引進一批知名製鞋企業。
奧康集團下屬的重慶紅火鳥鞋業,每年有700餘萬雙皮鞋從璧山銷往西部市場,占奧康年銷售總額中相當大的份額。
世界上本來沒有路,要有人走才可能成為路。而且,在有心人的眼中,一切都是路,隻要你不被心中的障礙所牽絆,你就可以大踏步走自己的路。
從南到北,從西到東,溫州資本流向全國的每一個地方。在別人看來貧瘠的地方,他們能夠看到即將盛開的利潤之花;在別人看來幹旱的沙漠,他們能夠看到隱藏於地表下的綠洲;在別人看來競爭激烈的地方,他們能夠勇敢進入,以堅強的意誌生存發展下去。或許,這就是溫州人與你的不同之處,當你抱怨工作、抱怨生活的不順之時,不妨借鑒一下溫州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