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平凡而偉大的雷鋒(1 / 3)

第一節 苦孩子

1940年12月18日,湖南省望城縣安慶鄉簡家塘的村子裏,一戶貧窮農民的家裏誕生了一個男孩,取名雷正興,乳名庚伢子。這個男孩就是雷鋒。

雷鋒的祖父叫雷新庭,湖南望城縣人。雷新庭靠租種地主土地過活,終日辛勤勞作,卻所獲無幾,難以維持全家生計。他中年喪偶,獨自一人拉扯年幼的兒子和兩個女兒。因為實在沒有能力撫養,他隻好把兩個女兒送給別人做童養媳(封建陋習,由婆家養育幼女,待到成年後正式結婚)。這位老人受到地主的無情剝削、高利貸的殘酷壓迫,最後操勞過度,重病不能起床。1941年冬天,地主到家裏催租,高利貸又上門要債,家庭狀況苦不堪言。在這種情況下,老人身體急劇惡化。最終,老人在鞭炮聲中痛苦地去世,終年不到60歲。

雷鋒的父親叫雷明亮,1907年出生在湖南望城縣安慶鄉。和自己的父親一樣,雷明亮也以務農為生。望城與毛澤東的故居韶山衝之間的距離並不算遠,隻有100多公裏。青年時期的毛澤東曾在望城進行過多次革命調查工作。雷明亮曾經參加過毛澤東領導的湖南農民運動,成為農民協會中的一員,拿起武器,打土豪,分土地,轟轟烈烈加入到土地革命的洪流當中。

那個年代的中國,廣大人民生活都極其困難。日本的侵略、國民黨的消極抗日,使得社會局勢很不穩定。1938年,國民黨軍隊火燒長沙,農民運動受到嚴厲打擊,雷明亮也遭到國民黨的毆打,身受重傷。回到自己的家鄉後,迫於生計,雷明亮不得不靠做零工維持全家的生活。不幸的是,他又受到日本兵的毒打,舊傷還沒有好,又有了新傷,再加上沉重的生活負擔,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最後終於扛不住了,於1945年春天的時候,離開人世,年僅38歲。雷明亮走了,拋開了生活的重負,丟下隻有5歲的庚伢子。

雷鋒的母親原名叫張元滿,1910年生於湖南長沙縣凝港,是一個鐵匠的女兒。因其父母沒有能力撫養,被送到長沙育嬰堂,後來被人抱回家撫養。在她六、七歲時,被送到雷家做童養媳。張元滿和雷明亮結婚以後,鄉裏鄉親都叫她“雷一嫂”。雷一嫂前後共生下三個兒子,分別是雷正德、雷鋒和三伢子。她曾給資本家做過女工,給地主做過傭人,做過裁縫等,受盡了人間的苦難。

雷鋒的哥哥雷正德,乳名再伢子。父親去世後,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他去了資本家開的廠子裏做童工。每天幹活長達十幾個小時,一個12歲的孩子怎能承受得住如此繁重的工作呢?沒過多久,雷正德得了肺病,身體變得非常虛弱。屋漏偏逢連夜雨,因為勞累過度,雷正德在機器旁邊昏倒,手和胳膊都被機器壓傷,無情的資本家沒有給予補償,反而把他開除了。12歲的雷正德悲痛欲絕,一路乞討,經過七天七夜的長途跋涉才回到家。小雷鋒終於把哥哥盼回來了,別提有多高興了,衝母親喊著:“媽媽,哥哥回來了,哥哥回來了!”

母親急忙迎出來,看到兒子瘦得跟幹柴一樣,手和胳膊還用一塊破布包著,全身上下都是汙垢。看到兒子這般模樣,母親不禁一把抱住他,失聲痛哭……母親情緒平靜下來後,給小正德包紮傷口,破布打開,一股臭味撲鼻而來。原來,傷口沒有及時清理,已經潰爛了,甚至都生了蛆蟲。此時此刻,母親傷心欲絕,家裏都已經欠下很多債了,怎麼給兒子治病療傷啊?母親萬般無奈,隻能燒香拜佛,希望自己的誠心誠意能感動神靈,救救她那可憐的兒子。

大概是神靈沒有聽到這個窮苦人的祈禱,一直得不到治療的傷口開始惡化,雷正興的肺病也更加嚴重了。這個12歲的男孩過早地承受了生活的種種苦難。他這樣的年齡,本不該承擔這一切啊!1946年春天,雷正德終於被病痛打敗,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雷鋒的哥哥剛剛離去,年僅3歲的弟弟三伢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裏也隨哥哥而去。兩個兒子的離去,給母親帶來了極大的打擊,再加上地主一再地欺壓,她忍受不了這樣的折磨,最終選擇了懸梁自盡,時年37歲。

這個苦難的童年在雷鋒的記憶裏難以磨滅。他曾說過:“我家裏很窮,父、母、哥哥、弟弟都死在民族敵人的手裏,這血海深仇,我永遠銘記在心。”他還曾說:“那時我雖年紀小,對那些野獸般的帝國主義和黑暗的社會是那麼入骨的痛恨。那時我真想,要是有親人來搭救我,我一定要拿起槍,粉碎那些狗豺狼,為爹娘報仇!”兩年內先後失去四位親人,對於小雷鋒來說,有著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悲痛。雷鋒成了孤兒後,為了生存下去,他每天天不亮就要去山上砍柴,可就是這樣,他還要忍受地主的欺淩、剝削。就這樣,小小年紀的雷鋒邊咬牙堅持,邊懷抱著希望等待著新生活的到來。

解放以後,萬惡的舊社會終於結束了,雷鋒過上了“穿新衣,吃飽飯,上學堂”的日子。偉大的黨和人民解救了他,給了他溫暖,改變了他的命運。從那以後,雷鋒的心中充滿了對黨、對人民、對祖國的無限感激,決定長大以後,要用行動回報人民、回報黨。

第二節 做個光榮的鋼鐵工人

1958年10月,鞍山鋼鐵廠到望城縣來招工人了,這個消息在縣裏傳得沸沸揚揚,也傳到了郊外的農場。同時,還有另外一家湘潭鋼鐵廠也在望城縣招工。農場的工人們都在議論紛紛。鞍山鋼鐵廠在東北,離湖南這個小縣城很遠,而且那裏很冷,南方人去了會很不適應。這樣一比較,湘潭鋼鐵廠就相當有優勢了,成為了大多數人的首選。但是,雷鋒竟成了一個例外。

那時已經18歲的雷鋒正在農場工作,並且幹得很出色,受到大家的一致稱讚,但他不驕傲,不滿足,仍然一如既往地虛心學習。他得知大家多數不願意去東北的鞍山鋼鐵廠後,站出來說:“為了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我願意聽從黨的安排,響應黨的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讓我選,我就願意去鞍山鋼鐵廠,冷不算什麼。”說完這些,他又到農場的領導那裏表明自己的態度,表示心甘情願去鞍山鋼鐵廠。領導聽後,覺得真是難得,盡管舍不得這樣的人才,還是同意讓他去了。

接下來,雷鋒主動幫那些鞍山鋼鐵廠負責招工的工作人員做宣傳。由於他自己做了表率,所以勸說別人的時候也更有說服力。雷鋒鼓勵大家要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對那些猶豫不決、搖擺不定的同誌,他耐心給他們做思想工作。在雷鋒的熱情幫助下,鞍山鋼鐵廠的招工工作最終順利完成。

去鞍山之前,雷鋒圓了自己的一個心願:雷鋒一直景仰毛主席,決定到毛主席的故鄉韶山參觀。他和幾個朋友一同到了韶山,瞻仰了毛主席故居,聽講解員講述了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故事。當時的雷鋒心潮澎湃,並立誌要像毛主席學習。

1958年11月中旬,雷鋒和他的同伴們從湖南出發前往鞍鋼。在經過武漢的時候,雷鋒他們去參觀了長江大橋。新中國成立以前,長江上沒有大橋,交通十分不方便,人們隻能通過輪渡過江。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的1954年底,長江上才終於架起了萬裏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雷鋒抬頭仰望長江大橋,心情很激動,其他人也都為長江大橋的壯觀深深感歎不已。據雷鋒的同伴回憶,那天太陽初升,江邊的風吹拂著,雄偉遼闊的長江大橋,讓他們心潮澎湃。雷鋒想象著為祖國煉鋼的場景,感到無比的自豪,忽然,他說道:“下層鐵路橋是鋼鐵造的,上層公路橋也是鋼鐵造的,這需要多少鋼鐵呀!”接著他又說,“這是我國新建成的第一座長江大橋,以後在長江、黃河還要建多少座這樣的大橋,全都需要鋼鐵,將來成為一名鋼鐵工人,我們得倍加努力!”

雷鋒的一番話,激勵了即將成為鋼鐵工人的同伴們,他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長江大橋,還有許許多多的鋼鐵,他們馬上就要成為光榮的鋼鐵工人了。

經過三天三夜的火車旅途,雷鋒等人終於到達了鞍山,這天是1958年的11月15日。

來到鞍山鋼鐵廠,雷鋒正式成為廠裏的工人,並被分配到洗煤車間。煤場的車間主任了解到雷鋒的資料後,得知他會開拖拉機,而且在工作中的表現很出色,於是就安排李師傅教他學開推土機。李師傅看到雷鋒個子矮小,對他能否勝任開推土機的工作表示懷疑。雷鋒回答道:“請師傅放心,我能行。”李師傅看他自信滿滿,點頭收下了這個徒弟。就這樣,雷鋒開始跟著李師傅學開推土機。

從第一天開始,雷鋒每天提前到廠,很晚才回宿舍,學得非常認真。東北的冬天,異常寒冷,冰天雪地對駕駛員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稍有差錯就會發生意外事故。在雷鋒看來,有困難不怕,隻要努力,都可以克服。他勤學苦練,向師傅虛心請教,沒多久就能駕駛拖拉機了。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學習,雷鋒通過了考核。從此以後,煤場上多了一個忙碌的身影。

雷鋒和其他同事在用推土機運煤的過程中,非常認真負責。有時用推土機推煤,會把地上的土帶進煤堆裏,這不算什麼大問題,很多同事都忽視這一點。而雷鋒卻不這樣認為,煤堆裏摻進去泥土,煉成焦炭的質量會有所下降,那麼冶煉鋼鐵的質量也會受到影響。雷鋒想通過改良推土機的技術來避免帶進泥土的問題。於是,他認真研究推土機,力求避免把泥土帶進去。這種極度認真負責的態度,感染了雷鋒身邊的工作夥伴,他們也跟雷鋒一樣,煤堆裏偶爾帶進一點兒泥土時,再把它揀出來,以確保煉鋼的質量。

不僅如此,雷鋒連休息時間也不閑著,還參加了一個文化課補習學校的課程。除此之外,當有人遇到困難時,隻要是能幫的,雷鋒都會伸出援助之手,他還常把自己的糧票送給有困難的同誌。此時的雷鋒還不到19歲,卻已經是鞍鋼的先進工人了。

第三節 我是一個兵

1960年1月7日,雷鋒實現了他的參軍夢。他在這一天的日記裏寫道:這天是我永遠不能忘記的日子,這天是我最大的榮幸和光榮的日子。我走上了新的戰鬥崗位,穿上了黃軍服,光榮地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我好幾年來的願望在今天已實現了,真感到萬分地高興和喜悅,這就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1959年的冬天,國家新一輪的征兵開始了。招兵第一天,雷鋒專門向鋼鐵廠的領導請假,來報名參軍。雷鋒走進遼陽市人民武裝部的辦公室,告訴負責人說他想當兵,但有工作人員說他個子不夠高,不能應征入伍。

負責人抬頭看了看雷鋒,個頭確實不夠,便說道:“不夠條件到這兒來也沒辦法呀。”雷鋒並不氣餒,急忙表明自己的堅定態度:“中國人民解放軍把我從舊社會中救了出來,我想當兵保家衛國,這也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想到祖國的前線、國家最需要人的地方保衛祖國。”負責人聽後很佩服,心想:“這個年輕的同誌,竟然說出這番有誌氣的話來。”於是,便同意了解一下詳細情況再做決定。雷鋒聽後非常開心,感覺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