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負責人通過調查,了解到雷鋒過去的苦難,又得知他用不怕苦難、積極進取的精神努力工作,很受感動。雷鋒早已迫不及待了,第二天他又來到遼陽人民武裝部辦公室,表明自己的決心。他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事情就是當兵,為祖國、為人民服務。同時他還帶來了一份申請書。申請書中寫道:參軍!是我從小就有的願望,人民解放軍不僅是一個革命團結友愛的大家庭,而且還是個培養青年的革命大學校。現在我的願望就要實現了,怎麼叫我不高興呢!……光明偉大的黨啊!您挽救了我,給我吃的、穿的,還送我念書,加入了光榮的青年團,參加到了祖國的工業建設,一天天成長起來。偉大的黨啊!您是我慈祥的母親,要是沒有您我很難想象到自己的一切。今天您需要我,我一定挺身而出,不怕犧牲和一切困難,永遠忠於黨,忠於人民……我要把自己可愛的青春獻給祖國最壯麗的事業!作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革命戰士,粉碎帝國主義!早日解放台灣。
這封充滿熱情和真情的申請書打動了武裝部的負責人,覺得雷鋒真是個難得的人才,有心讓他入伍。按當時的政策規定,有兩個條件必須符合要求:第一是年齡,差一天就不能應征入伍;第二是政審表必須全部蓋章。雷鋒已經19歲了,年齡合格,但由於種種原因,雷鋒的政審表蓋章並不全,這才是主要原因。眼看著其他的新兵都穿上新軍裝了,雷鋒甭提心裏有多著急了。武裝部的負責人也替雷鋒多方做工作,最後,總算批準了雷鋒的參軍申請。在新兵出發的前一天晚上,雷鋒才收到新兵軍裝,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踏實下來。
1960年1月8日,雷鋒踏上了當兵的新征程。
在軍旅生涯中,雷鋒處處為人民著想,時刻把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雷鋒曾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團、營嘉獎多次,被評為“模範共青團員”、“節約標兵”。以樂觀向上的態度麵對生活,時刻保持著艱苦奮鬥的作風;以助人為樂、甘於奉獻的精神服務人民;以幹一行、愛一行的行動去拚搏;以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精神努力向上。正是秉承著這些精神,雷鋒從無依無靠的苦孩子,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好戰士。這一切,都是雷鋒用真心和汗水換來的,都是雷鋒報答人民、報答黨的真實寫照。
第四節 懷揣作家夢的青年
有人曾經問雷鋒:“誰是你最好的朋友?”雷鋒淺淺地笑了笑,若有所思地回答:“書”。他有一個藤條編織的箱子,裏麵裝滿了書。每一本都有他的回憶,每一本都是他的朋友。從學校到工廠,再到軍營,雷鋒始終以書為伴。
從書籍中,雷鋒獲取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同時也激發了他的創作力。從短小的語句寫起,雷鋒嚐試著更多的文體,更長的篇幅。漸漸地,寫作之夢開始在雷鋒的心中萌芽。靠著書本的幫助和自己的摸索,雷鋒做了很多像這樣的學習筆記:
一、詩歌包括:騷、銘、賦、民歌、古詩、絕詩、律詩、詞、散曲。
二、民歌特點:語言精練,含義深遠,內容豐富,押韻,易於上口,易於流傳。
三、形式分為兩種:敘事詩和抒情詩。這兩種詩的區別:
(1)敘事詩是描寫人物的動態現象。
(2)抒情詩是抒發作者的情感。
四、民歌文藝手法:
1.對照:
如:牛出力來牛吃草,東家吃米我吃糠。
2.比喻:
要說天,天最大,
我們的幹勁比天大!
3.誇張:
孟薑女哭倒萬裏長城。
細心的雷鋒把所學所想歸納起來,讓自己與心中的夢想更近了一點。
1958年的春天,雷鋒主動報名參加了治理溈水河的工程。那是一場“人”與“湖”的較量。勞動的熱情與建設的情景交織在一起,雷鋒把眼前的景象化作文字,創作了一首感人的詩篇:
“以革命的名義,想想過去;
以革命的精神,對待現在;
以革命的誌氣,創造未來。”
在治理溈水河的工程中,雷鋒結識了《治溈工地報》的編輯彭正元。在與彭正元的對話中,雷鋒第一次吐露了自己的心聲。
那是一個初春的傍晚,雷鋒和彭正元到大壩上散步。麵對著宏偉的大壩,心情澎湃的雷鋒開口說道:“如果我們能將人民改天換地的偉大鬥爭,以文藝形式表現出來,那該多有意思啊!老彭,我想當作家……”彭正元先是一愣,隨後說道:“當作家可不簡單,要有文化,有生活。”雷鋒點點頭,回答說:“我知道當作家不簡單,要寫出好作品,就要付出很多的心血!但是,今後我要朝這個方向努力奮鬥!”
從寫日記開始,雷鋒陸續寫過讀書筆記、散文、小說、詩歌等。在他18歲時,已經寫下2篇小說、5篇散文和9篇詩歌。“當作家”是雷鋒的心聲,是他的渴望,也是他的心中埋藏的夢想。然而,人生的路不一定總會和自己的夢想重合。雷鋒最終沒有走上作家之路而是當了兵,成了一名優秀的戰士。但是,雷鋒並沒有放棄寫作,直至離世前,他一直在用筆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
現在,雷鋒的作品已經被整理和出版。今天的人們應該細細去體味雷鋒作品中的話語,去認識生活中那個有思想、有性格、有血有肉的雷鋒,去深刻了解雷鋒作品背後的精神力量。
雷鋒小說欣賞--《茵茵》
寒的冬天,地上落了深雪,河裏結了厚冰,刺骨的冷風陣陣吹來,似乎不許人再工作似的。但那勤勞勇敢的18000多名鋼鐵戰士,不怕千辛萬苦地和冰雪戰鬥,人山人海,挑土築堤。那挑戰的喊聲,加油的口號聲,打夯的號子聲,還有小學生們來慰問時的鼓聲,混合一起,響徹雲霄。人們為了根治溈水,修築長堤,忘記了寒冷和疲勞,甚至忘記了自己的生命。
茵茵就是這樣的。提起這位年輕的女同誌,人們都要感動得流下熱淚。她是一個共產黨員。她那結實的身體,勤勞的雙手,還有那曬黑的臉兒,清秀的頭發,活潑的眼睛,真使人敬慕。她穿著一件黃棉衣,腳上是草鞋。據說,黃棉衣是她哥哥從部隊複員後送給她的,草鞋是她自己打的,打得很漂亮。
茵茵擔任了治溈青年突擊隊的隊長。那場暴雨之後,新堤突然決口了。茵茵領導青年突擊隊去完成堵口的任務。決口處有七八尺寬,水深過丈,流速很急,水上還漂著冰塊,堵口任務十分艱巨。茵茵她們跳進冰冷的水裏,打樁、投石、搭橋、挑土……水被堵在堤外,她們的衣服卻都濕透了。回到工棚裏,茵茵燒了一堆火,讓大家圍著取暖、烤衣服。茵茵忙前忙後的,沒有顧得上烤火,隻把衣服脫下來,搭在竹竿上想讓風吹幹。可是第二天早起,她的衣服不僅沒吹幹,天冷反而結了冰,穿在身上還掉冰碴呢!茵茵不顧這些,穿上它又領著大家到堵口工地去戰鬥,終於完成了黨交給青年突擊隊的任務。
茵茵今年隻有19歲,既聰明又勇敢,什麼困難都不怕,什麼活都能幹。
堵口任務完成後,又一連下了三天雨,堤內堤外全是水,不能在湖內取土築堤了。工地指揮部黨委采取了措施:調來了10部抽水機,日夜不停地抽出湖內的積水。就在這時候,一個看管抽水機的同誌病了,不能堅持工作了。怎麼辦呢?領導上想到了茵茵,她是個初中畢業生,還學過內燃機,對機械原理和構造是熟悉的。於是,領導決定調她去管理一段抽水機。茵茵愉快地接受了這個光榮的任務。
茵茵高高興興地來到抽水機站,一連工作幾天都很順利。一天夜晚,她看到工地上的電燈、煤氣燈,以及用竹子做的火把,把新修的長堤照得通亮,民工們好像在夜花園裏工作一樣。燈光亮,民工幹活就安全了進度也快了。茵茵高興得隨著抽水機聲唱起歌來。她歌唱勞動的愉快,歌唱幸福的生活,歌唱美好的將來。茵茵唱著唱著,抽水機突然出了毛病,一條膠管不噴水了。她冷靜地想到:抽水機沒停轉,一定是水管出了毛病。如果把機器停下來,就會影響整個工地的工作。她決定下水修理,立即脫掉棉衣,奮不顧身地跳進冰冷的水中,把堵在水管裏的石塊掏出來,堅持幹了半個多鍾頭,水管終於又噴水了。
上了岸茵茵凍得直打哆嗦。她穿上棉衣坐在機器旁,實在是疲倦了,瞌睡了。迷迷糊糊的,她手一動,不料被轉動的皮帶夾住了!她猛一驚醒,手夾在皮帶裏抽不出來,疼得她變了臉色,高呼:“救命!救命!”恰好這時有兩個民工經過,聽到呼救聲,急忙跑進抽水機站,隻見一位女同誌倒在機器旁,一隻手給皮帶夾斷了:皮帶還在轉動,茵茵的血染紅了機器。兩位民工不懂機械,不知拉斷電閘,卻手忙腳亂地用扁擔打抽水機,想打停它救人。茵茵掙紮著,痛苦地說:“你們不要打機器,那是上萬元錢買來的呀!”
兩個民工問:“那可怎麼辦?”茵茵堅強地說:“拉我!”兩個民工咬著牙終於把茵茵還連著部分血肉的手臂拉了出來。這時,茵茵已經痛得失去了知覺。同誌們趕來,把她送進了縣醫院。經醫生十多天的細心治療,她的斷手傷勢慢慢好了一些。指揮部黨委書記親自去看她好幾次,安慰她、鼓勵她。同誌們也都非常關心她、體貼她,給她送去雞蛋、水果……
茵茵十分感激黨和同誌們對她的關懷和照顧。她忍著傷痛在病床上給大家寫了這樣一封信:“親愛的同誌們,每當你們來看望我、安慰我時,給了我多麼大的力量啊!我感謝同誌們的關懷,感謝黨給予我的溫暖和鼓勵。為工作受了一點傷,這算不了什麼,你們不要為我分心。築堤圍湖是為了人民的幸福,我為它負點傷是光榮的。現在我還沒有犧牲,就是犧牲了也是光榮的。我還有一隻手,我還能工作哩!還能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貢獻一點力量。現在我在病床上堅持學習,我要努力做個又紅又專的共產主義戰士。等傷好了以後,再和你們見麵,再和你們共同勞動。”
一個月後,茵茵治好了傷,回到新建的農場工作。領導上為了照顧她,讓她回家休息兩個月。可是,茵茵不肯休息,少了一隻手不能幹別的,她要求給農場飼養兩頭大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