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心甘情願做“傻子”
1960年8月20日
望花區成立了一個人民公社,我把平時節約下來的一百元錢,支援了他們;遼陽市遭受了洪水的災害,我把省吃儉用積存的一百元錢寄給了遼陽災區人民。有些人說我是“傻子”,是不對的。我要做一個有利於人民、有利於國家的人。如果說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願意做這樣的“傻子”的。
雷鋒的勤儉品質,大家一直是有目共睹的。他從不亂花錢,每月領到的津貼費,隻留出需要上繳的團費、買肥皂以及買書的錢,其餘全部存進儲蓄所。長年累月,儲蓄所的工作人員都認識他了。雷鋒每次去存錢,儲蓄所的工作人員都會熱情地跟他打招呼說:“雷鋒同誌又來存錢啦?”
勤儉樸素的雷鋒,也有“揮金如土”的時候。那是在某次辦事的途中,他來到撫順市南望花區,看到那裏的人民群眾正在召開大生產動員大會。雷鋒見此很高興,他一直想為祖國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作為一名普通的解放軍戰士,能做到的事情實在有限,他迫切地想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可一直找不到途徑。這次望花區的活動讓他豁然開朗,想到了一個最直接的方法——捐款,這樣就可以將自己的錢用在祖國需要的地方去了。
說幹就幹,雷鋒同誌立刻去了儲蓄所。儲蓄所的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他,以為他又是來存錢的,但誰知雷鋒說:“我這回是來取錢的。”工作人員很是驚訝:“取錢?取多少?”“我存了多少?”工作人員幫他查看了一下,告訴他:“203元。”雷鋒緊接著說:“那就取200元吧。”
工作人員一聽,更是驚訝,這200元,對於一個普通戰士來說,絕對是個大數目啊!沒有急事肯定不會取這麼多的,於是又關切地問了一句:“是家裏急著用錢?”雷鋒愣了一下,但馬上又幹脆地回答:“對,是家裏急著用錢。”雷鋒取出200元錢後,就立即來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將自己的這筆存款捐給他們。黨委辦公室的同誌看到雷鋒手裏的200元錢,很感動,他們知道這是一個普通戰士的全部存款。黨委辦公室的同誌們知道雷鋒攢出200元錢不容易,就替雷鋒著想,勸道:“你對人民的心意我們心領了,但是這錢你還是留著給自己家裏人用吧。”
“這錢就是給家裏用的!”雷鋒激動地說,“我是孤兒,人民就是我的父母。如果我的父母還在世的話,一定不會拒絕一個兒子給的錢的。”黨委辦公室的同誌看著雷鋒真誠的眼神,徹底被雷鋒的真情實意打動,答應了他的請求,不過依舊堅持不收雷鋒的200元,隻收下其中的100元錢。
雷鋒的“揮金”行為,並不是隻有這一次。在這件事情發生不久之後,遼陽地區遭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雷鋒對此很是擔心。他對遼陽很有感情,他曾在那裏生活、勞動,還在那裏參了軍。他想到遼陽的兄弟朋友正處在水深火熱中,就焦急萬分。他帶病奮鬥在抗洪前線,但他覺得這樣的努力還是不夠,他想要盡最大的能力去幫助別人。這時,雷鋒想到了他剩下的那100元錢,於是他立刻寫了一封慰問信,寄到了災區,並隨信附上了那剩下的100元錢。災區領導收到雷鋒的信和錢,感動得無以複加,得知此事的人民,也為此深受感動,在與洪水戰鬥的時候都充滿了信心與鬥誌。
就像雷鋒在日記裏說的,有人說他的這種行為傻。其實,這種行為傻不傻,已不需評論。當雷鋒收到來自祖國天南海北、各行各業的人寄來的感謝信時,這種“傻子”的評論,也就不攻自破了。
有時候,“傻”與“大愛”是分不開的,就像汶川大地震的時候,相信那時的你、我、他,許許多多的人都曾是一個像雷鋒一樣的“傻子”,不圖回報、無私地將自己的愛心奉獻出去。每個人奉獻的方式或許不同,也許是捐出200元錢,也許是捐出一件衣服,也許是寫一篇激勵人心的文章……但這其中所蘊藏的關心與愛卻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