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休烈對此十分反感,“聖上是不是給武娘娘迷昏頭了?”
許弘翻著眼皮看他一眼,輕飄飄問了一句,“開始發牢騷了,是忍不住了?”
於休烈打了個突,他也是有一顆七竅玲瓏心的人,“大人,你一早猜到會有今天的局麵,對不對?”
我和許弘都沒做聲,其實不需要猜,出現這種局麵,是必然的。
武娘娘既然以李義府這條餓犬作為先驅,那麼追隨他而起的,必然也是餓犬。
對這一點我和許弘都有心理準備,隻是我們都沒有想到,另外一個朝中的巨臂,也會加入這場餓犬組成的盛會當中。
大司空李績。
從十月初到年底,皇後廢立的事攪得長安雞犬不寧,擁立新後的許敬宗一派雖然屢次給太子黨人打壓,總體而言,還是占據上風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禮部尚書兼右衛大將軍裴行儉的貶謫。其人因為私下和尚書右仆射褚遂良議論武娘娘身份卑微,又曾經是先帝的妃子,立她為皇後,不僅於禮數不合,聖上萬代之後,也必定會遭人非議不淺。這話經由餓犬靈敏的耳目傳入大明宮。惹得聖上龍顏大怒,當即貶右衛大將軍裴行儉為西州都督府長史,鎮守西州,未經宣召,不得擅入長安。
有了裴行儉的先例在,太子黨人雖然依舊堅挺,但動搖投靠許敬宗一派的,不在少數。
更具有決定因素的是,裴行儉出京不久,武娘娘繼早夭的小公主之後,再度懷了身孕!
兩幫人馬都在翹首以待,如果這一次武珝能夠生出個皇子。。。。
第二年的十月,武娘娘果然生下一子,取名弘,聖上愛不釋手。
這年的九月初九,田心也為我生下第一個女兒,取名月。
皇子弘出生後一個月,聖上就廢後的事最後一次征詢長孫無忌和李勣的意見。
長孫無忌一如既往的反對,但是問到李績的時候,從頭年開始至今,在皇後廢立之戰中始終不言不語的他卻說:“廢立皇後,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詢問外人呢?”
不光於休烈驚訝,就連許弘都覺著不可思議,“英國公這話分明是在鼓勵聖上廢後了,武娘娘什麼時候打通他關節的,我竟不知道。”
他拿了這問題去問武珝,誰知道武珝竟也是茫然不已,“英國公方麵,我還以為是你下的功夫?”
換言之,她沒有做任何事。
那麼究竟是什麼使李績改變了初衷,由沉默改而支持武珝的?
許弘道:“這個大約隻有李大人自己才清楚了,娘娘,照現下情形推測,時候似乎是差不多了呢。”
他說的沒有錯,得了手握兵權的重臣李績的默許,聖上堅定了冊立武珝的決心,永徽五年的三月二十三,聖上正式下詔,將王皇後和蕭淑妃廢為庶人,四月初一,立辰寧宮武珝為皇後,著司空李績奉詔臨軒冊封,文武百官前往肅義門朝賀,三呼皇後千歲。內外命婦入謁。三個月後,失去皇後支持的太子李忠被廢,改封梁王,武珝新生的長子李弘被冊立為太子。
九月初四,小月一周歲,我和田心、十三為她辦了一個小小的生辰宴,席間許弘和厲山飛突然帶著土豆造訪,讓我又驚又喜。
武娘娘坐正後位沒幾日,土豆就由內侍省遣送出宮,隨後許弘辭去太醫令職務,帶著土豆和厲山飛出了長安,臨走時候他舉薦了我繼任太醫令一職,我和十三驚訝之餘,都道聖上絕無可能會答應,因我無論資曆還是醫術,都不足以擔任這一職務。
聖上最初多半也是這麼想,所以當眾駁回了許弘的建議,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英國公李績再度站出來,“微臣認為,許大人的舉薦不無道理,很值得聖上斟酌。”
新立的武皇後想必事先也得過許弘囑咐,當即附和李績道:“許弘用人一向謹慎,這個王大光雖然一時之間還沒看出有何種特質,但他既能得許弘青睞,多半也是有些才幹,聖上莫如先用他看看,若是不行再換也不遲。”
事情因此一錘定音,我以為蔣茂昌會有不服,沒想到他也欣然同意,“再沒有人比王大光更適合做太醫令的了。”
他那話說的好似完全發自肺腑,讓人不由自主相信,但他心中到底作何想,沒有人知道。
用屠賢的話來說,“全太醫署最難看透的人心,非蔣大人莫屬。”
那一屆藥園生選拔,屠賢沒有意外以第一名的成績,由蔣茂昌挑進太醫署,入醫學部做醫工,一年下來,很得人讚譽,我猜想,再過三五年,她一定會成為太醫署最好的醫博士。
將近半年沒有再露麵的許弘麵色比起從前好了很多,土豆也竄高好大一截,到底是十一歲的小女孩了,眉宇之間雖然依舊是稚氣未脫,但是已經漸次現出少女的風姿,假以時日,必也是個不輸給厲山飛的美貌姑娘。
這一日正是重陽節,長安全城人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四民並籍野飲宴,齊聲祈求福壽康,許弘輕聲感慨,“不知道明年的今日,又是何種情景?”
土豆嘴裏叼著一隻鹵豬蹄,眨了眨她桂圓一般的大眼睛,天真的說道:“到時候不就知道了?”
說明:
兄弟們,對不起大家,本來後邊還有三章內容的,但是字數實在太多了,已經突破五十萬,不敢再細寫,倉促的結尾。因為少了幾章的鋪墊,摔碎山河這個標題會顯得單薄,所以我解釋下,隻為一場夢,摔碎了山河,是緊承那個番外來的,算是米大嬸對武珝最終封後的評價。
在結尾的時候順便想要提及的一個人是李績。
關於李績這位唐高祖皇帝稱讚過的“純臣”,曆史對他早有定論,米大嬸就不累贅的敘述了,我隻想討論的是本文中提到的那個問題,也就是李績為什麼會讚同高宗皇帝冊立武則天。
永徽五年,高宗欲廢王皇後,立昭儀武媚娘為皇後。此事在朝臣中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以顧命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堅決反對,李義府、許敬宗等政治上的失意者卻極力支持。李績在表麵上同意長孫無忌等大臣的意見,而暗中卻讚成此事。他曾與許敬宗等人“密表勸請”。而在這年九月,一天退朝後,高宗召長孫無忌、李績、於誌寧、褚遂良入內殿,再次商議廢立皇後之事。褚遂良以破釜沉舟的決心,表示誓死力爭。
李績見此情形,卻“稱疾不入”,明智的回避了,而褚遂良因死力相爭,幾乎招致殺頭之禍。
過了幾天,高宗私下向李績表示:自己願立武昭儀為皇後,顧命大臣堅決反對,自己感到棘手難辦。李績不以為然地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雖未明言支持立武昭儀,但他勸高宗把此事看作家事,不必理會外廷的意見,實際上是支持高宗廢立皇後的舉動,因此,“上意遂決”。
李績是唐朝的開國元勳之一,又深受太宗皇帝信任,是唐初唯一一個享受了賜姓待遇的名將(李績是姓徐的,徐敬業就是他的孫子),他對李唐確實也很忠心,而武則天將會屠戮李唐一族,早在貞觀年間已經有傳聞,太宗皇帝對此也深以為是,在這種情況下,忠心耿耿的李績為什麼還會讚同冊立武則天為後?他究竟是基於何種原因而加入餓犬凶猛的盛會的?
一種比較主流的說法,認為這是由李績的性格所決定的:他是一個很善於審時度勢的人,出言也很謹慎,唐高祖武德九年玄武門政變前夕,秦王“世民猶豫未決,問於靈州大都督李靖,靖辭;問於行軍總管李績,績辭;世民由是重二人。”
貞觀二十三年(649),唐太宗臨終前夕,唐太宗唯恐李績身為兩朝元老,難以駕馭,特意貶他出任疊州都督。上謂太子曰:“李績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於後用為仆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 五月,戊午,以同中書門下三品李績為疊州都督;世績受詔,不至家而去。”
李績才智不凡,但是你對他沒有恩典,怕他不能臣服你,我今次罷免他,如果他什麼都不說立刻赴任,我死之後你就招他回京擔任仆射(那是個相當於宰相的職位呢),親之任之,視為重臣;如果他徘徊觀望,不肯離京,那麼,你立刻殺掉他以絕後患。
結果如何?
五月,貶謫李績的聖旨一出,李績二話不說,欣然接受,都沒有回家,下朝之後直接就赴任去了。
李治因此對他格外放心,繼位後不久,就將他從疊州召回,授任檢校洛州刺史,洛陽宮留守,進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參掌機密,不久,又拜尚書左仆射。倒是他自己因為有了前車之鑒,懼怕盈滿,主動上表請求解除左仆射職務,但仍以開府儀同三司的身份知政事。永徽四年,高宗又冊他為司空,而早在貞觀年間,李績以勳庸圖形於淩煙閣,至此,高宗又命人為他畫像,並親自為他寫序,恩寵冠絕一時。
生死存亡之際能夠逆轉乾坤,說明他實在是一個情商非常高的人呢,大凡情商高的人,通常都不會硬碰硬,所以在皇權爭鬥的過程當中,當武珝羽翼漸豐,又得聖上力挺的時候,李績會以“家事”為由尋求脫身,以避開漩渦,保全自己,是不無可能的。
除此以外,另外還有一種說法,也有很多人相信:李績之所以讚同高宗皇帝冊立武則天為後,其實是對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報複!
這種報複起因就在於太宗皇帝臨終時候的安排。
貞觀二十三年六月,太宗皇帝病危,彌留之際,他在翠微宮任命了以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為首的顧命大臣群,要求他們受遺令輔政,尤其是因為書法優美深得他喜歡的褚遂良,彼時他拉著李治和王氏的手,對褚遂良說:“膚佳兒佳婦,今以付卿。”
這些莫大的榮譽,身為開國元勳、功績遠在褚遂良之上的李績卻沒有享受到,他沒能入顧命大臣群也就算了,太宗皇帝甚至還貶謫了他。
那是一種折辱。
李績的情商很高,他可以忍耐,並且在第一時間內選擇了最正確的做法,但這不表示他不恨,不心懷不滿,隻不過他將恨和不滿藏在心裏,不給任何人知道。
他忍耐著,竭盡全力的忍耐著,五年之後,老天終於眷顧了他,太宗皇帝從前選定的佳婦,為著一己之私,居然下蠱詛咒聖上,而連太宗皇帝都不忍出手相害的那個注定要攪亂李唐江山的女人,也不負所望的得到了聖上全心的注意,成為他掌上明珠恩寵,甚至為她生出廢後的主張,李績認為,他報複的機會來了。
所以他才會明知武珝性格堅韌日後很有可能會統禦相對懦弱親善的李治,還是對她投了關鍵性的一票,使武珝得獲全勝,而此後褚遂良、長孫無忌等人悲慘的遭遇,也平服了他當年落難之際因兩人都置身事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憤怒,當然,這是後話了。
究竟哪一種才是真正的原因,或者說兩者都有可能,因為盛唐已經淹沒在曆史的塵埃當中,我們再沒有辦法探索到,就我本人來說,不管是哪一種,我其實都可接受,李績是初唐諸多名將中我最無保留喜歡的一個,猶記得隋朝名將賀若弼在生時候,曾為當時還是太子的楊廣品評當世名將楊素、韓擒虎和史萬歲,說楊素是猛將,卻不是謀將;韓擒虎是鬥將,卻不是領將,史萬歲是騎將,卻不是大將,此言得到楊廣讚同,然則以賀若弼的標準來評判,李績多謀善斷、又能獨當一麵,他可算既是謀將,又是帥才,也就是賀若弼所說的“領將”;唐太宗也曾說:“李績之才,古之韓、白、衛、霍(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豈能及也!”書上記載, 唐人稱本朝名將,必首推李績,唐肅宗時又將他列入上古至今的十大名將,像他這樣零缺點的戰將,米大嬸怎麼能夠不垂涎呢?
何況英國公本人還是個很親孝的人。
據說李績為英國公,做了宰相。有一次他返鄉探親,順道去探望他的姐姐,碰巧姐姐這候生病了,他就留下來照顧姐姐,每天侍候著姐姐,親自給姐姐煮粥。古時候煮粥很不容易,李績在外麵蹲著用爐子燒著劈材煮粥,不小心一陣風吹來竟把李績的胡須燒著了,姐姐看見了,就說:“我們家裏傭人很多,為什麼要你自己做,辛苦到這般地步呢?”李績回答說:“我難道是為了沒有人的緣故嗎?因為我現在已經七十幾歲,姐姐也是八十幾歲的人,我們還能有幾時在一起,我為姐姐煮粥的機會越來越少,我怎麼能夠不珍惜?”
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這點的吧?
所以我無條件的仰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