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大佛堰一瞥(1 / 1)

大佛堰是鑲嵌在成都南郊外牧馬山的一顆明珠。成都人已很難有人知道這樣一處風景十分優美的絕妙所在。我們在花大錢設計這種花園和那種花園的時候,卻在不知不覺之中毀壞了無數天然的美景。大佛堰是我童年的一個秘密所在,每到夏天成都人熱得四處亂竄之時,我就同夥伴們來到大佛堰,在樹林裏拉上吊床,手提錄音機裏放著鄧麗君的歌,享受著河岸邊樹林中的清涼。其實許多享受就在我們身邊,無須花大力氣東奔西跑,有一年聽了別人的調唆大老遠的趕了火車又坐汽車跑到北方的北戴河,望著下餃子般的人海,這才知道就在我眼皮子底下的大佛堰是多麼美妙。

每每來到大佛堰,隻見江安河奔流而下瀉入數畝見方的堰塘,被一個小島分隔成幾條支流彙入萬頃良田,那種心情真是無以言表。大佛堰是微型的都江堰,站在小島上仿佛置身於寶瓶口。在川西壩子上這種微型的都江堰真不知還有多少。

大佛堰西岸竹翠林深,野趣無窮。奇形怪狀的卵石布滿河灘,村童們牧牛吹笛,小學生們在密林中嬉戲玩耍,采花捉蟲,不時發出歡快的呼喊“蘑菇,蘑菇”、“小鳥、小鳥”,斑鳩被叫聲驚得射向藍天,老人們支起釣竿在堰塘邊養神。

潭水綠藍,清澈可見遊魚,有尺許的鯉魚,也有寸長的川川,靜浮水中,仿佛無所依。螃蟹是狡猾的水族,鼓著兩隻圓眼,很陰險地在石縫中穿行,一旦發現可以欺淩的小動物就猛撲上去,窮凶極惡地鉗住對方,倘若是惹不起的大動物它就裝死,裸露硬背,對方嗅嗅,便討厭地走開……這時坐在卵石上養神的老者突地興奮起來,驚呼:“咬鉤了!”一挑,釣起的竟是一隻褐青色大蟹,他掃興地在蟹殼上踩一腳。倘使釣上來的是一隻甲魚,就會忘乎所以。野生的甲魚湯可是人間的美味兒,在湯裏放一把枸杞、幾粒蝦米、一截牛尾,又香又濃的湯真使人終生難忘。當年我們就守在老者身旁,將他釣得的戰利品花五元錢買下,在岸邊的沙地上挖灶立鍋,煮出這靚湯款待自己。

有時,老者釣住了大魚,攥緊漁竿把魚朝岸邊拖,魚掙紮、再掙紮,老者拖著魚繞潭而行,漁竿一忽兒似弓,一忽兒似劍,魚被甩在岸上蹦跳,陽光下鱗光閃閃,好一條大鯉魚,紅紅的,像天上浸血的晚霞,老者用竿子挑了“晚霞”回家去……夕陽在山上、天上泛著魚鱗斑。俗話說:“魚鱗斑,不雨也風顛。”少頃,小雨便沙沙地敲著大佛堰,大佛堰在雨中安睡了,居然睡得那麼甜,那麼酣……稻子成熟之時螃蟹就肥了。以前以為釣螃蟹是件非常複雜的事情,釣過幾次之後才發覺其實非常簡單,關鍵是要找準窩子。大佛堰是釣螃蟹的天堂,特別是那些本地的“半截子幺爸兒”,他們對哪裏有螃蟹的窩子了如指掌,我用兩個易拉罐買通了一個農村娃,他指給我一個螃蟹老窩子。將一副雞腸子用石頭拴牢沉入水底就等待螃蟹上鉤。農村娃說水太清了螃蟹不會來,於是將水攪渾。之所以在雞腸子上拴石頭是因為螃蟹都在爛泥裏做窩,它不像魚一樣在水中遊動,而是在水中爬行,沉在水底的雞腸才好食用。

釣了半天並沒有上鉤者,急得我滿頭是汗。農村娃說是因為我用的雞腸不腥,雞腸要經過暴曬,等腸子曬出味道了就可以引螃蟹出洞。而且要有耐心,最好是抽一支煙拉一次繩子,不會抽煙的就多放幾個窩子,這個窩子扯一下,轉到另一個窩子又可以扯了。原來如此,我一下子就放了五個窩子,這下扯都扯不贏,一溜扯下去窩窩都有肥大的螃蟹用大鉗鉗住雞腸不鬆手,一個下午竟釣上來成百隻的“橫行者”。這下可樂壞了家人,七嘴八舌討論是油炸還是火燒。討論了半天沒有結果,朋友便翻出菜譜,上麵說先用清水養兩天,再用酒悶兩小時,再用鹽漬半天這才用蒸鍋蒸熟蘸醋吃。我聽得搖頭,說太費事。又用一聽易拉罐收買那個農村娃以討得他的高見。農村娃一擦鼻涕說丟進稻草堆裏燒熟就行。便找來稻草點燃,將螃蟹倒入火中,燒得四處亂爬,賡即就有香味撲鼻,並發出噝噝的響聲。從火中撥出燒得香氣四溢的螃蟹,剝開,將金黃的蟹黃倒入口中,一抿,那滋味簡直不擺了。

曆史上成都失去過多少美景已不可考,大佛堰就是這眾多消失的美景中的一處。蒼翠的牧馬山據說是當年劉備牧馬的地方,今天已成了有錢人的別墅區,江安河邊但凡是有些滋潤的地方都成了房地產開發區,這就使人無比懷念過去的時光,懷念我們身邊曾經有過的野趣和自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