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
這是當年在成都流傳的一首歌謠,連三歲垂髫都會唱,可見流傳之廣。傳說三百多年前張獻忠這位農民起義的首領敗走成都時,把大量無法攜帶的金銀財寶埋藏在河底,以石牛、石鼓作為記號,以便重返時挖取。但張獻忠本人也沒有預料到他走的是一條不歸路,歲月滄桑,三百多年來無人識破這藏金之處,並留下無數傳奇故事。
成都自古以來就無比富足,金銀財寶無數,當年宋太祖派兵攻破成都,運送財寶的車隊就源源不斷。同樣張獻忠逃離成都時,由水路起程,船少人多,大量金銀財寶無法攜帶,在瑩華寺(今望江樓對岸)上船時,下令在石佛寺側挖一個大坑把金銀財寶埋藏起來。為了防止泄密,又將參加埋金銀財寶的人全部殺掉。隻有一個石匠僥幸逃脫,在張獻忠的衛隊處決那些埋寶人時他正好蹲在廁所裏,聽見外麵的殺戮聲他從廁所坑裏爬出去沒命地跑,借著黑夜的掩護一直逃到家鄉,憑記憶將埋藏金銀財寶的地點畫成草圖,交給他的孫子攜帶了逃亡他鄉。從此這張草圖成了無價之寶,並演出了一幕幕人間喜劇。
成都確實是一個蘊藏著無數寶藏的地方,不僅在文化上寶藏無數,在財富上曆朝曆代的積累也豐盛無比。同時,成都又是一個充滿了傳奇故事的城市,每一次苦難,抑或是每一次興盛,都會留下無數充滿傳奇色彩的掌故和傳說,這不僅為文學創作增加了注腳,也為淘寶人、盜墓者、做發財夢的闊佬、耽於幻想的富婆、想一夜之間發福的瘦仔提供了想象和發揮的空間。關於張獻忠的財寶埋在何處這一命題,已翻出無數的版本,並鬧出過無數笑話。許多本來很有錢的富翁因為貪婪為掘寶弄得傾家蕩產,也有為此付出慘重代價的富婆,不僅被各種淘寶公司、騙子、掮客、穿穿、文物販子、吃詐錢的、玩玄錢的騙財騙色,最後弄得家破人亡也是有的。
張獻忠上船和埋寶的地點自古以來都是成都的一大名勝地:望江樓。望江樓以擁有唐代女詩人薛濤的墓和文物古跡而馳名中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薛濤井。女詩人薛濤詩文俱佳,卻因父薛鄖虧空錢糧,觸犯刑章受到牽連,被迫去做“院伎”。後又從長安流落成都,同曆任四川節度使交好,以詩文名垂千古。薛濤隻活了47歲,卻寫出無數抒情七絕。這些詩哀婉清麗,文采飛揚,讀來使人感慨頗多,以至於人們對她辛酸的生活、淒涼的身世寄予無限同情。千年以來,女詩人獨臥江邊,觀錦城之變化,歎世事之滄桑,見證了這條岷江支流的流淌,也見證了這座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興衰。
1938年冬天,成都學道街掛出一塊冠冕堂皇的招牌——錦江淘江公司。新成立一個公司本不值得大驚小怪,但這個公司成立的消息一經傳出卻引起了成都的轟動。這是因那段黃金埋河傳說引發的又一幕鬧劇。一時間報刊廣為宣傳,目的是募集股金。有勘測埋金地點的,有招收工人的,並購置了抽水機和探測器,這種金屬探測器還是從英國進口的,花了不少銀子。根據傳說中的那個張石匠描畫的草圖終於求出埋金地點是錦江下遊石佛寺下麵三角地段的左側江中,並決定趁冬季河水較少將寶藏挖出來。
關鍵是那張圖,輾轉兩三百年,一代又一代傳承,到了今天已有無數贗品,它的可靠性難倒了無數專家學者。根據張石匠的草圖專家不斷求證出不同的藏寶地點,但都是錯誤的,這次在錦江中大規模的挖掘行動卻被專家們信誓旦旦地宣稱為一次準確的掘寶行為,所以吊起了所有人的胃口。許多不相信的人也相信了這次行動的準確性,而掏了腰包前來參股,好分一杯羹;許多表示懷疑的人也當了真,前來融資,以便寶藏被挖出來時可以成為股東。甚至於成都最有錢的幾個老板還成立了一家賭博公司,賠率從一比一升到十比一、二十比一,最後瘋狂地變為八十比一。連最保守的市民也在積極地籌錢準備買一錠挖出來的白銀,打一個銀手鐲。保持清醒的是一個收荒匠,他不僅不相信有什麼寶物,還嘲笑那些瘋狂的人,結果被人當場打掉了兩顆門牙,坐在河岸邊歎氣。那個收荒匠豁著一張不關風的嘴賭咒發誓要看淘寶公司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