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把本部放在距光華門150米開外的一座沒被破壞的建築物裏,攻擊隊和預備隊都藏在附近。到了傍晚,天色暗下來,伊藤命令山際喜一少尉的第1中隊立即突擊。
山際喜一出發前,帶上了一麵巨大的日本國旗。
話說山際還真能跑,在彈雨之下,帶著日軍一路狂奔,撂下20多條屍體後,竟帶著剩下的100多個鬼子衝上了光華門一側被轟擊而形成的斜坡,使出吃奶的勁把日章旗豎在了那裏。這是第一麵出現在南京城頭的日本國旗,時間是12月10日下午5點20分。隨後日軍在斜坡上挖了上中下三條戰壕,山際又派了一個小隊突擊了光華門城洞。
日本人也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山際帶著人跑得太快了,快到沒付出太大傷亡就衝上光華門城垣,後麵的葛野中隊還在納悶兒:山際這小子怎麼跑著跑著就沒了?
當看到光華門城垣上豎起日章旗,遠處的日軍愣了一會兒後,發出一陣狂呼。
但作為第二攻擊波的葛野中隊要想再上去,就沒那麼容易了。因為在這個時間差裏,城上增援的中國部隊過來了,放上了6挺捷克式機槍和重迫擊炮,把光華門到伊藤大隊本部這150米完全封鎖了。這150米基本上沒什麼建築物,但伊藤又必須運送食物和彈藥給光華門裏的日軍。
日軍在這150米大路上死傷無數。
伊藤命令葛野中隊去增援山際。當葛野帶人衝上城垣跟山際會合時,手下的100多人已經所剩無幾。
戰鬥打響後,南京衛戍副司令劉興、教導總隊隊長桂永清前去督戰。情況最危急時,參謀處處長廖肯帶著電話機到了光華門,走之前對譚道平說:我每隔10分鍾跟你通一次話,要是電話搖不通了,光華門也就沒了。
山際和葛野帶人蹲在戰壕裏有點傻,因為中國士兵從兩翼包抄過來了,城樓處的士兵則一個勁朝這邊扔手榴彈。簡直是甕中捉鱉。
但脅阪得知伊藤“得手”後很興奮,有點如夢如幻的意思,這就攻上南京城牆了?太順利了吧!他下令,伊藤大隊即使全部戰死,也必須保持現在占領的陣地。
伊藤不住地點頭,誰叫他帶著皇室賜予的假眼珠呢,可不能丟人啊。於是他決定親自帶著第3中隊鞏固光華門陣地。按譚道平回憶:光華門情勢最危險時,日軍組成一支敢死隊,隊長是個“四十餘歲的瘦小的家夥”,他“野獸般帶著部下衝過來”,這說的就是伊藤善光。
在通過150米生死線時,第3中隊也掛了一半多。伊藤把剩下的人帶到了光華門城垣,山際和葛野見他們的大隊長來了,很激動:你咋也來了?總之是這個意思。
伊藤點點頭,說:大隊長在此,你們奮戰的事跡,天皇陛下都知道了(難道發的電子郵件?),你們回去搬兵,我堅守在這裏。說完,伊藤拄著軍刀,坐在沙袋掩體後。他把自己的假眼摘下來,叫山際和葛野帶回去轉交脅阪,看這意思他要親自死守了。
此時光華門夜空中,子彈和炮彈密集地劃過天際,照明彈把夜空照得如同白晝。
晚上9點多,照明彈打向夜空,中國守軍的輕重機槍和手榴彈一起上,三道戰壕裏的日軍一點點地被包圍了,他們的還擊越來越零星了,到最後殘存的日軍突然停止射擊。
教導總隊的戰士互相看了看。過了一會兒,4名日本士兵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哇哇地跳出戰壕。嗬嗬,沒子彈了。
這時候,前麵的士兵正要射擊,被班長王端成攔住。他揮了揮手,4名上好刺刀的戰士跟了過來。
4名日本士兵與5名中國軍人對視著。
黃軍裝和灰軍裝在1937年冬天的月光下顯得格外醒目。
日本人個子很矮。在冷冷的月光下,戰士們看清了日本人的臉:那一張張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光從那臉上看,盯著盯著,大家突然被那一張張臉激怒了。
這是南京城牆上第一場白刃戰。
在日軍的訓練中,拚刺刀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每個日本兵都有深厚的功底。在清脆的金屬碰擊聲中,4個日本兵麵對5名中國軍人,絲毫未處下風。一名中國士兵的肋部被刺中。王班長大吼一聲,虛晃一槍,再一撥,隨後猛地一刺,紮進了一名滿臉胡子的日本兵的腹部。另外3個日本兵有點慌,後麵又有幾個中國士兵跟上來,最後把這幾名日本兵解決了。
要撤的時候,一個戰士大喊了一聲:戰壕裏還有鬼子!
這時候,佐藤拖著一條被炸斷的殘腿,拚命拄著軍刀,半坐在沙袋上。戰士們衝過去,砍下了他的腦袋。隨後一看肩章(1937年時的日軍軍銜在肩章上表現,領章顏色代表軍種。到後來才用領章表現軍銜),發現是條大魚:一個中佐!隨後伊藤的小腦袋被送回鐵道部地下室的衛戍司令部,一個衛兵聞訊後跑過來,衝著伊藤可憎的腦袋就是一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