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下午,在國府路,沈鹹等人目擊了中國守軍的一輛坦克跟日軍激戰的情形。
當時,一小隊日軍搜殺到國府路,看到一輛“報廢”的中國坦克。就在他們剛剛走過時,坦克的炮塔慢慢地轉動了,隨後火舌噴射,幾十個鬼子一下子被擊斃。無名勇士最後當然是為國捐軀了,沒人知道他的模樣和姓名,但他輕輕轉動炮塔的聲音,卻在曆史深處回蕩不滅。
那聲音,堅韌而決絕。
很顯然,坦克裏的中國士兵不想走,而是留下來再消滅幾個鬼子,最後同歸於盡。曆史的大悲壯往往是被那麼多無名者凝結出來的。
沈鹹帶著十幾個人於當日下午輾轉到蓮花橋,一路上目睹了街頭慘景,市民們多趴倒街頭,都是被日軍從身後射擊而死的。走著走著,他們遇到一群市民,有人告訴沈鹹,前麵有6個日軍正在行凶,雖然隻有6個人,但已經殘殺了一百多個市民了。沈鹹立即帶人包抄過來,一陣激戰後將那6名日軍全殲。
冬天裏早早降臨的夜色,讓他們稍微安全了一點。當太陽重新升起時,危險又將降臨。14日淩晨,他們摸至興中門,想從這裏出城,但城門周圍已滿是日軍了。沈鹹等人又折向中山北路,此時的中山北路已堆屍如山。
好不容易又熬到夜裏,他們潛入中央大學。14日,日軍大部隊已蜂擁入城,掃蕩中國“敗殘兵”的行動已經開始,再想出城難上加難。
12月15日,整整一天,沈鹹等人都躲在中央大學的一間地下室。日軍還沒闖進校園搜捕。但沈鹹清楚,危險馬上就會來臨,因此必須拚一次,如果成功了,就闖出城去了;失敗了,殺死幾個敵人,也值得了!
跟日軍戰鬥犧牲的,再加上中途走散的,這時候沈鹹身邊已經沒幾個士兵了。15日的夜色降臨,沈鹹帶人摸了出去,午夜過後終於來到清涼山。在路上,又襲殺了兩個正在遊蕩的日軍。一路走下來,包括沈鹹在內隻剩下3個人了。
天亮前,沈鹹三人摸出草場門,偷渡秦淮河,終於逃出南京城!他們找了條小船,過了江,跑到了徐州,重新加入抗日軍中。
沈鹹在暴血孤城中的經曆,特別就特別在:其他陷城者大多都是在南京陷落數月後才成功逃離的,或者在南京城郊與敵人周旋,而沈鹹等人在南京城陷後的最初幾天,始終跟日軍處於戰鬥狀態,隨後在短時間內成功脫險,這使他們在第一時間目睹了南京屠城,而且也成為城陷後局部巷戰的參加者和見證者。這一點尤為可貴。
激蕩萬千的1937年,隨著沈鹹等人的脫險而結束。而與日軍廣闊無邊的戰鬥,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剛剛開始……
《抗日戰爭的細節2》即將出版,精彩預告:
從教導總隊作戰參謀劉庸誠脫險南京寫起,由此進入更為激蕩的1938年。開年之初,蔣介石就下令槍斃了在山東不戰而退的第3集團軍總司令韓複榘。迫降中國無望,日軍又欲在徐州圍殲中國野戰部隊,最終損兵台兒莊。在華中,波田支隊逆流而上,雨夜襲安慶,扯開中日戰爭史上最大一次會戰武漢會戰的幕布。陳誠與岡村寧次千裏對決,長江南北兩岸處處接戰。熊本第6師團鏖戰田家鎮,又欲搶頭功;在烽火南潯路上,薛嶽布局萬家嶺,第74軍再露鋒芒,王耀武大膽用兵,張靈甫飛奪張古山,日軍第106師團陷入全軍覆滅的險境……
這是一部寫國民政府指揮下的正麵抗日戰場的書。
先看一個細節:1937年12月13日淩晨,天還黑黑的,在南京城下,日軍京都第16師團第20聯隊的中隊長四方藤造,用白漆在中山門城門上寫下這樣的字:“昭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午前三時十分大野部隊占領”。日本人用4天時間攻占南京,但通往南京之路,他們走了400年。
可這不是最後的曆史。
當那名瘋狂興奮的少尉手舞足蹈地從廢墟上下來時,踩響了中國士兵埋的地雷。
南京陷落了,但中國沒有屈服,而是遷都再戰。這時候中國實際上已經贏得了戰爭。
但也有人說:如果不是美國和蘇聯後來參戰,當時的中國根本沒法戰勝日本。即使最後勝了,也是“慘勝”,因為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我想說另外一件事:
戰爭結束的1945年,在這年春天,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把自己關在小黑屋裏,製訂著進攻中國戰時首都重慶的計劃,中日正麵戰場最後一役湖南雪峰山之戰實際上就是這個計劃的一部分。而重慶的國民政府,做出再次遷都的預案:一旦戰事不利,就把首都遷到西南邊境上的西康省(今四川和西藏的一部分),在那裏繼續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