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做事有“心計”的人,能勇敢麵對困難。他知道,困難不會讓他的成功來得更遲,而是來得更早。

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一位苦難者。4歲時一場麻疹和強製性昏厥症,使他快入棺材。7歲患上嚴重肺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療。46歲牙床突然長滿膿瘡,隻好拔掉幾乎所有的牙齒。牙病剛愈,又染上可怕的眼疾,幼小的兒子成了他手中的拐杖。50歲後,關節炎、腸道炎、喉結核等多種疾病吞噬著他的肌體。後來聲帶也壞了,靠兒子按口型翻譯他的思想。

可以說帕格尼尼是一位天才。3歲學琴,12歲就舉辦首次音樂會,並一舉成功,轟動輿論界。在他之後的遊離經曆中,他的琴聲遍及法、意、奧、德、英、捷等國。他的演奏使當時首席提琴家羅拉驚異得從病榻上跳了下來,木然而立,無顏收他為徒。他的琴聲使盧卡觀眾欣喜若狂,宣布他為共和國首席小提琴家。在意大利巡回演出產生神奇效果,人們到處傳說他的琴弦是用情婦腸子製作的,魔鬼又暗授妖術,所以他的琴聲才魔力無窮。維也納一位盲人聽他的琴聲,以為是樂隊演奏,當得知台上隻他一人時,大叫“他是個魔鬼”,隨之匆忙逃走。巴黎人為他的琴聲陶醉,早忘記正在流行的嚴重霍亂,演奏會依然場場爆滿……

他不但用獨特的指法和充滿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個歐洲和世界,而且發展了指揮藝術,創作出《隨想曲》、《無窮動》、《女妖舞》和6部小提琴協奏曲及許多吉他演奏曲。幾乎歐洲所有文學藝術大師如大仲馬、巴爾紮克、肖邦、司湯達等都聽過他演奏並為之激動。音樂評論家勃拉茲稱他是“操琴弓的魔術師”。歌德評價了“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李斯特大喊:“天啊,在這四根琴弦中包含著多少苦難、痛苦和受到殘害的生靈啊!”

是苦難成就了天才,還是天才特別熱愛苦難?這問題一時難以說清。但是,彌爾頓、貝多芬和帕格尼尼被稱為世界音樂史上三大怪傑,居然一個成了瞎子、一個成了聾子、一個成了啞巴!苦難是最好的大學,隻有不被其擊倒的強者,然後才能成就自己。

成功的關鍵就是是否經得起困難的磨煉。如果將每次的困難都看成是不可逾越的高山,那麼前一次的困難,就為下一次的困難埋下了種子。如果把困難當做鍛煉自己的機會,那麼每一次的困難,就為將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石。

檢驗一個人的能力最好是在他處於困境的時候。看一看是否經得起困難的磨煉,困難能否喚起他更多的勇氣,能否使他發揮出更大的潛力。一個把困難看做墊腳石的人,將會從困難中體會到快樂和幸福,而一個把困難看做絆腳石的人,隻會從困難中體會到悲哀和失敗。

不能否認,在我們身邊有這麼一些人:他們永遠不敢正視困難,對自己也沒有任何信心,認為自己做這個不行,做那個也不行,是個徹頭徹尾沒用的家夥。他們根本無法振作精神,更談不上與困難麵對麵地交戰。脆弱的心理導致他們經不起一點點的挫折打擊,即使問題出現轉機,有了好機會,他們也會因沉浸在消極沮喪之中而難以察覺,而錯過這個好機會,很可能就錯過了一次成功。可以想象得到,在一個公司中最先被解雇的可能就是他們這樣的人。他們需要重新認識一下自己。

困難是一個人磨煉意誌、提高工作能力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最好機會。從困難中,你可以學到通常情況下難以接觸到的東西,讓自己逐漸變得成熟而勇敢,對工作的處理更得心應手。如果學會了在困境中的奮鬥,順境中的事情對你來說都將算不了什麼,因為需要的技能和意誌在困難中已經得到了磨煉和提高。

做事真言

成功和失敗對於一個人來說總是在變化著。你麵對的究竟是失敗還是成功,很多時候要看你是否能跨過磨難那道坎。做事有“心計”的人,總是能憑借自己的勇氣和毅力跨越磨難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