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種說法,安祿山能得到楊貴妃喜愛,其媒介是二人共同喜愛的舞蹈。眾所周知,楊貴妃“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是個多才多藝的美女。她跳的霓裳羽衣舞婆娑多姿,柔美動人,是宮廷中有名的舞蹈家。她的侍女張雲容的舞蹈也很有名,楊貴妃曾寫下“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嫋嫋秋煙裏”的詩句予以讚揚。正是這個張雲容向貴妃娘娘推薦了安祿山,因為這個胡人將領也有非同一般的舞技。《舊唐書·安祿山傳》記載:“(祿山)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風焉。”白居易《胡旋女》詩也寫道:“中有太真外祿山,二人最道能《胡旋》。……祿山《胡旋》迷君眼,兵過黃河疑未反。”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也說:“……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從這些描述看來,安祿山不僅會跳舞,而且舞技還相當不錯,以他那麼肥胖的身材能跳“疾如風”的胡旋舞,可見有一定的舞蹈功力。湊巧的是,楊貴妃也很喜歡跳胡旋舞,但是沒有一個合適的舞伴來助興,常使她有孤掌難鳴的淒涼感。在一次宮廷宴會上,安祿山多喝了幾杯,借著酒勁跳起了胡旋舞,袒裼裸裎,聲震屋瓦,驚動了後宮的楊貴妃。她讓張雲容到場一看,發現了這個舞林高手,楊貴妃由此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舞伴,二人常在一起切磋舞藝,慢慢產生了感情。為了方便來往,且能掩人之口,安祿山自願為貴妃養兒,其後又不斷給這個年輕媽媽送禮,一次送過價值萬緡的寶物特產,僅大如雀卵的寶珠就有10多顆,楊貴妃照收不誤。安祿山要她多在玄宗身旁吹“枕頭風”,這一招兒果然管用,從此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分量越來越重,不僅一個勁地給他升官加銜,天寶七年(748)六月,還賜其免死鐵券;九年五月,封安祿山為東平郡王。在此之前,唐朝將帥沒有封王的做法,安祿山首開這一先例。
以上說的安祿山迷惑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這幾個途徑都很重要,這隻是問題的一個方麵。安祿山的這些做法並不多麼高明,而且楊國忠等人不斷在玄宗麵前提醒,要防止安祿山謀反,為何玄宗、楊貴妃總也聽不進去,直到他反叛的消息傳來,仍然不肯相信呢?有人認為,這與唐代重視功臣、重臣的國策大有關係。不能否認,安祿山除去撒謊、行賄、走夫人路線這幾個手段頗能迷惑人外,他的一係列戰功不得不讓朝廷重視。他多次主動出擊契丹,俘獲對方元帥,還以莨菪酒引誘契丹人和奚族人,醉而坑之,每次都有好多人稀裏糊塗地送命,並幾次割了酋長的頭顱邀功。天寶九年(750)十月,一次獻俘8000名,長期保持邊界安寧,使唐玄宗認為安祿山立了大功。在封其為東平郡王時,玄宗於皇帝製書上說:“寄予重任的人,地位要顯赫;功勳卓著的人,禮儀要厚重,這是先皇欽定的古訓,也是國家的舊章。……安祿山性合《六韜》、《玉鈐》,氣質稟賦威武超群,戰必勝,攻必克,從而使風塵攸靜,邊境安寧,朝廷拿不出特殊的恩典,又怎能表彰這種偉大的業績呢?”甚至還認為,“安祿山在疆場上阻遏敵人,已經超過衛青、霍去病的功勞;開辟國家領土,應達到韓信、彭越的爵位”。年老昏庸的唐玄宗和不問政事的楊貴妃完全被狡詐多端的安祿山蒙住了雙眼,認為他是對社稷立有大功之臣,應照國家的舊章重用厚賞,以為這樣就能滿足安祿山的欲望,根本沒有想到他要搶奪唐朝江山,結果弄得唐玄宗落荒而逃,楊貴妃死無葬身之地。
還有的人認為,安祿山之所以能迷惑住唐玄宗與楊貴妃,與奸相李林甫有著直接關係。這個口蜜腹劍的家夥早就同安祿山有來往,知道這個異族將領可以利用,於是多次在玄宗麵前為安祿山美言,很快使其受寵。唐玄宗登基後,任用的宰相如郭元振、薛翊、張嘉貞、張說、杜暹、蕭嵩、李適之等,大部分是從儒將提拔上來的。李林甫上台後,為了穩固自己的相位,奏請皇帝任用胡人為將,因為這些胡人將領大都沒有文化,沒文化就不能當宰相,不管怎樣重用安祿山,也不會形成對自己的威脅,所以要千方百計把這個胡人將領扶植起來。唐玄宗沒有識破李林甫的背後用心,很爽快地接受了他的建議,首用安祿山為鎮邊大將,很快使他成為胡人的首腦,終於導致“安史之亂”。所以史書認為:“故帝寵祿山益牢,群議不能軋,卒亂天下,(李)林甫啟之也。”
安祿山如何能迷惑唐玄宗與楊貴妃,應該說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主客觀方麵的因素都有,其中主觀因素起了決定性作用。但是,如果沒有張利貞、李林甫、輔琳這些人對其一味頌揚和支持,安祿山也很難徹底迷惑住唐玄宗與楊貴妃。回看這段動蕩的曆史,其中有許多慘痛教訓,至今仍有借鑒和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