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嶽飛之冤(2 / 3)

次年七月,左相呂頤浩出師回到朝中,與秦檜意見不和。八月,殿中侍禦史黃龜年彈劾秦檜”專門主張和議,阻礙國家恢複中原故土的長遠計劃“,”培植黨羽,獨專大權“等罪。呂頤浩也向趙構極力揭露秦檜。趙構向兵部侍郎說:”秦檜說‘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是北人,該歸哪裏?“又說:”秦檜做宰相已經幾個月了,說要聳動天下,可是到現在還沒有聽說什麼。“於是將秦檜罷免相位,並且在朝堂出榜宣告,朝廷”永不複用“。秦檜的黨羽也被驅逐一空。

從紹興元年到紹興三年,嶽飛前後三年馳騁在江西、湖南等地,既平定了叛亂武裝,也鎮壓了農民起義。他從這些武裝力量中收編了一部分精明強幹的士兵,用來補充隊伍,繩以紀律,使自己的部隊逐漸發展成一支擁有近三萬人的勁旅。嶽飛逐漸成為與劉光世、韓世忠、張俊相提並論的大將。紹興三年九月,嶽飛帶著長子嶽雲,到臨安府(浙江杭州)朝見趙構。趙構賞給嶽飛父子衣甲、馬鎧、弓箭、戰袍、戰馬等物,又賜給軍旗一麵,上麵繡著趙構親寫的”精忠嶽飛“四個大字。嶽飛被提升為鎮南軍承宣使、神武後軍都統製、江南西路舒蘄州製置使,在江州(江西九江)、興國軍(湖北陽新)、南康軍(江西星子)一帶駐軍防守。

同年十月,劉豫軍隊切斷了朝廷通向川、陝的交通,也直接威脅湖南、湖北的安全。嶽飛接連不斷地向朝廷寫奏章,建議及早進兵中原,收複襄陽等六州。在奏章中,嶽飛指出襄陽等六州地形險要,是恢複中原的基本。他已經厲兵秣馬,隻等朝廷批準,立即北向。宰相朱勝非和參知政事趙鼎都是主戰的人物。朱勝非完全支持嶽飛的建議。趙鼎也指出:”熟悉上流利害,沒有人比得上嶽飛。在朱勝非和趙鼎的勸說和鼓勵下,趙構勉強同意嶽飛的計劃,任命嶽飛為製置使,把收複襄、鄧等州的重任完全托付給了他,並把熟悉襄漢一帶地利的勇將牛皋調到他軍中。

五月初一,朝廷命嶽飛領兵出征。嶽飛大軍出發的那天,以繡著“精忠嶽飛”四字的大旗在前引導,士兵們浩浩蕩蕩地離開了江州(江西九江),沿江西上,經過鄂州,在初五到達郢州(湖北鍾祥)城外。

郢州城的偽齊守將荊超驍勇強悍,有“萬人敵”之稱,擁兵一萬多人。嶽飛派張憲去勸說荊超歸降。荊超恃勇拒絕,還在城頭上肆無忌憚地辱罵。嶽飛怒不可遏,命令全軍一旦攻下郢州城,一定要活捉這個無恥之徒,重重治罪。

第二天拂曉,嶽飛在郢州城外擺開陣勢,擂起戰鼓,命令全軍發起攻擊。戰士們齊聲呐喊,冒著箭雨,奮勇登城。守城的金、齊軍早已聽說“嶽爺爺”和嶽家軍的厲害,現在親眼看到嶽飛的軍隊無比勇猛,早已嚇得六神無主,勉強抵擋一陣後,邊戰邊退。沒有多久,嶽家軍占領了城頭,打開城門,放下吊橋,大軍乘勢衝進城內,殺死敵軍七千人。荊超走投無路,跳崖自殺。

嶽飛旗開得勝,一舉攻下郢州。稍事休整,即派張憲、徐慶分兵攻取隨州(湖北隨縣),嶽飛親自領兵直趨襄陽府。

襄陽府守將李成原是嶽飛的手下敗將,探知郢州已經失守和嶽飛提兵壓境,急忙引兵出城四十裏,準備迎戰。雙方交戰,李成軍前排的戰馬都被嶽家軍的長槍刺中,後排無路可退,連人帶馬被擠進江中。李成的步兵被嶽家軍的騎兵來回衝殺,死傷無數。李成軍大敗,連夜狼狽逃跑。嶽飛順利地收複了襄陽府。

張憲、徐慶帶兵往東攻打隨州,連攻一個多月,還是沒有得手。嶽飛得報,派牛皋前去支援。牛皋臨走,請求帶三天的糧草,不等糧草用盡,便攻下了州城,俘獲知州王嵩以下五千人。此後,嶽飛按照預定的計劃,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迅速收複了襄、鄧等六州,有力地保衛了長江中遊,打開了川陝通向朝廷的道路。與此同時,擊潰了偽齊的主力李成大軍,偽齊從此一蹶不振。

嶽家軍本來可以乘勝長驅直入,收複中原更多失土。但是,趙構並非真想收複中原,他隻是迫於形勢,不得不派嶽飛出兵。他害怕過於刺激金朝統治者會招惹對方更大的報複。所以,在嶽飛領兵出發之前,就用“三省、樞密院同奉聖旨”的名義,告誡嶽飛:這次出兵,隻準收複襄陽等六個州軍的土地,不得越出這一界限;敵軍逃遁出境,不需遠追;不得提出“提兵北伐”、“收複汴京”之類的口號;此仗打完,大軍回江上屯駐。遵照這些規定,嶽飛在收複六州後,很快就任命新的地方官,分撥人馬鎮守,安頓流亡百姓,然後下令班師,帶領大軍回到鄂州。

嶽飛的這次勝利,是南宋抗金戰爭中一次重大的勝利,增強了宋朝軍民抗敵的勇氣和信心。

襄、鄧前線捷報傳到臨安,朝野一片歡騰。嶽飛被提升為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製置使,兼管新成立的襄陽府路(包括襄、鄧六州)。不久,進封武昌郡開國侯。宋朝建國以來,節度使成為貴族和官員的最高榮譽職位,從來不輕易授人。這時,宋朝帶節度使銜的,隻有劉光世、韓世忠、張俊三名大將。嶽飛以三十二歲的年齡而持節封侯,這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

挺進河南反議和

紹興六年二月,堅決主張抗金的張浚以宰相兼都督諸路軍馬事的身份,召集各路將領商議北伐,嶽飛進駐襄陽府,準備收複中原。臨行,張浚勉勵嶽飛說道:“這件事是你的宿願,希望你好自為之。”

七月,嶽飛派牛皋、王貴、董先率領偏師攻打偽齊的鎮汝軍。牛皋、王貴等率領的嶽家軍到達唐州後,得悉薛亨再次來犯,立即出城迎戰,經過一番激戰,薛軍大敗,薛亨和偽齊河南府中軍統製郭德等七人被活捉。八月下旬,嶽飛派王貴等攻取盧氏縣,全殲偽齊守軍,繳獲糧食十五萬石,進而攻下虢略(河南靈寶)、朱陽(河南靈寶西南)、欒川(河南欒川)等虢州其他三縣。九月初,嶽飛命王貴派偏將向西收複商州(陝西商縣),向東經欒川攻克順州(今河南嵩縣西南)。

嶽家軍這次主動出師進攻,收複了伊(水)、洛(水)的險要之地,聲震河、洛,在軍事上給敵人以沉重打擊。同時,奪取和燒毀了大批糧食和物資,使敵人在經濟上受到很大損失。

十月底,金與偽齊軍分成數路向嶽飛防區反撲過來,企圖奪取淮河上遊地區。嶽飛指揮統製官王貴、寇成、崔邦弼等,逐路粉碎敵人的進攻。十一月初,嶽飛親率大軍深入蔡州城下。他看到蔡州的城壕又深又闊,城頭上敵人防守嚴密,自己的軍隊隻帶十天的口糧,難以進行曠日持久的攻堅戰,因此決定撤兵。

狡黠的劉豫得知嶽飛從蔡州撤兵的消息,派李成、孔彥舟等尾隨在後,打算在嶽家軍的歸途中伺機狙擊,然後直搗鄂州。嶽飛撤兵時,命董先、王貴等帶領部分人馬在後掩護。董先、王貴等撤到唐州境內名叫牛蹄的地方,李成等帶兵追到。金與偽齊幾千名騎兵正在渡河,董先領兵衝殺過去,敵騎擁入河中,死傷極多,董先所部活捉敵騎三千多名,繳獲戰馬二千多匹及衣甲、器仗等物。不久,嶽飛統率大軍回來救援。李成等人遙遙望見嶽家軍,嚇得六神無主,急忙奪路逃走,嶽飛領兵渡過泌河(河南境唐河),追趕三十多裏,生俘偽齊將領幾十人、兵士幾千人。回到鄂州,嶽飛因為這次戰功,官階由少保提升為太尉。

劉豫連續派兵南侵,屢屢失敗。紹興七年(1137)十一月,金下令廢黜劉豫為蜀王,取消齊國政權。撻懶等人主張將河南、陝西地區歸還給宋朝,要求趙構向金稱臣,貢納歲幣。金熙宗與群臣議定後,就將宋朝在金的使臣王倫放回,讓他回去報告金朝準許和議的消息。

十二月,王倫向趙構轉達了撻懶的口信,還把金朝允許歸還“梓宮”(徽宗的靈柩)和皇太後,以及退還河南各州等事告訴趙構。趙構得報大喜,立即厚賞王倫,決意加緊與金議和。為了準備和議,趙構重新想起了秦檜,認為秦檜是乞和的最合適人選,於是不顧幾年前發布的“永不複用”秦檜的命令,第二次任命他為右相兼樞密使。

秦檜再次任相,完全摸透了趙構急於求和的心理,便盡力迎合;同時,打擊和排擠所有反對和議的官員,扶植黨羽。許多大臣都因反對和議而相繼被罷官。

秦檜與趙構沆瀣一氣,十分露骨地向金朝統治者乞降,引起宋朝文武官員和廣大人民的激烈反對。福建安撫大使張浚連續五次上書,駁斥秦檜等人的謬論。韓世忠連上十多道奏章,要求拒絕議和,發兵決戰。吏部尚書張燾等聯名上書反對。臨安城內外連續喧騰了好幾天,街頭巷尾出現了“秦相公是細作”的匿名揭貼,甚至有些人準備要刺殺秦檜。

在全國上下反對與金議和的熱潮中,嶽飛一直在準備對金用兵,策劃如何北伐。他要求朝廷乘金人廢劉豫之機,發兵出征,以雪積年的恥辱。他寫信告訴樞密副使王庶說:“今年如果再不舉兵北上,我當納節請求退閑。”隨後,又上奏書說:“我們對金國的深仇大恨,哪一天都不應該忘記。臣願意帶領戰士收複三京(汴京、西京、南京)陵墓,然後設法攻取河北,恢複舊疆。”嶽飛到臨安朝見趙構,趙構把金朝派遣使者議和的情況告訴嶽飛,嶽飛回答說:“敵人難以相信,和好難以依靠,宰相(秦檜)不好好地替國家著想,恐怕要叫後代人譏議。”這一席話說得趙構沉默不語。趙構當然最清楚,與金議和是他的既定國策,秦檜不過是積極推行者;嶽飛說後代人將譏議秦檜,實際更主要的是譏諷他這個皇帝。

紹興八年十二月,秦檜以宰相的身份,到臨安金朝使臣的賓館,跪拜在金使的腳下,誠惶誠恐地接受了金朝的詔書。金朝答應把陝西、河南“賜還”給宋朝,並歸還徽宗及其皇後的靈柩;宋朝向金稱臣,每年進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趙構、秦檜一夥就這樣使宋朝變成了金的屬國。紹興九年正月,趙構以和議達成布告全國,大赦天下,以示慶祝。滿朝文武百官也因之加官晉爵。

嶽飛在接到朝廷頒發的議和赦令後,必須上表致謝。在謝表中,嶽飛再次申述他一貫反對“和議”,堅持抗敵的主張。他列舉一些曆史事實來證明“夷虜”背信棄義,往往盟約的墨跡未幹,他們便又興師侵犯中原。為了暫時解除國家的危難而議和,決不是長遠之計。為了國家的前途,他堅決表示願意製定方略,收複河東、河北,直搗燕雲,為國複仇。嶽飛這篇充滿愛國激情的謝表,道出了廣大愛國人士的心聲,士大夫們爭相傳誦,以致很快就家喻戶曉。這篇謝表實際上變成一道討伐投降派的檄文,因此,秦檜對嶽飛恨得咬牙切齒。

為了粉飾太平,取得武臣對“和議”的支持,趙構授予劉光世、張俊、韓世忠三大將新的封號和官爵,也提升嶽飛為開府儀同三司。嶽飛連上四奏,提出了辭免新頭銜的要求。在奏章中,他指出“虜情奸詐”,“現今的形勢是隻能引以為危而不能引以為安,隻足以使人憂慮而不足以使人祝賀,應該加緊訓練士兵,以備不測,而不應該論功行賞,被敵人恥笑。”要求朝廷追回成命,以便“保全臣節”。

嶽飛堅決反對“議和”,引起趙構的不滿,更引起秦檜的仇視。但他們自己心虛,對嶽飛一時也無可奈何。

傳捷報頻傳反班師

紹興九年秋,金熙宗以謀反的罪名處死了撻懶等大臣,提升兀術為都元帥。兀術認為,把陝西、河南疆土歸還給宋朝是最大的失策,決意發兵奪回,並進一步滅掉南宋。紹興十年五月,金熙宗采納兀術等人的建議,撕毀和約,下令元帥府伐宋。金兀術決定一改秋季出戰的常規,在盛夏用兵。金軍分成四路,向宋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裏,金朝歸還的土地重新全部陷落。

趙構和秦檜一夥慌了手腳,急令各軍分頭進行抵抗。

嶽飛接到趙構命令他“乘機戰勝”金軍的親筆詔書,立刻調兵遣將,準備出擊。這時,順昌被圍,情勢危急,嶽飛派遣張憲、姚政帶領一支兵馬,日夜兼程趕去應援。嶽飛自己則統率大軍,從駐地鄂州出發,大舉北伐。

六月十三日,嶽飛部將牛皋深入京西境。牛皋旗開得勝,大敗李成的金軍。二十二日,嶽飛大軍到達德安府(湖北安陸)。這時,趙構和秦檜派出“計議軍事”的特使,司農少卿李若虛也來到這裏。李若虛向嶽飛傳達趙構“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的旨意。原來趙構在發出“乘機戰勝”金軍的命令後,很快就感到後悔。他和秦檜合計,覺得金軍兵強馬壯,本朝軍隊能否招架得住,實在難說。所以又派出李若虛等三名文臣,分別到嶽飛、韓世忠、張俊三大將的軍營中去,以“計議”軍事為名,實際上是去命令他們對敵人不得主動進攻,隻能采取守勢。嶽飛聽完李若虛的傳達,立即表示拒絕。李若虛看到嶽飛的態度如此堅決,不禁受到感動。他對嶽飛說:“皇上的旨意隻是說不宜輕動,現在大軍既然已經進發,勢必不能再退回去。朝廷如果追究不肯奉命停師之罪,由我一人承擔。”嶽飛得到李若虛的支持,信心倍增,便按照原來的計劃,繼續向北推進,派王貴、牛皋、董先、楊再興、孟邦傑等提兵分路進攻河南各州,又命梁興帶領遊擊軍渡過黃河,重返河北,會合忠義民兵,剿殺金賊,奪取河東、河北州縣,切斷和騷擾金軍的供應線。嶽飛自己率領主力,正麵推進,以掃清汴京外圍。正式發兵的那天,嶽飛跟部將們告別說:“希望你們好好努力,讓我們收複河北後再勝利會師吧!”

二十三日,嶽家軍的先頭部隊進入陳州(河南淮陽)、蔡州境內。閏六月二十日,前軍統製官張憲及傅選引兵攻克潁昌府(河南許昌)。二十四日,張憲領兵乘勢收複了陳州。

嶽家軍分兵進擊,在短短四十多天時間內,先後收複了中原許多重鎮,對汴京形成了弧形包圍圈。嶽飛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軍隊雖然殲滅了許多敵人,奪回了一些城市,但是,因占地甚廣,造成兵力分散。同時,兀術親率的金軍精銳尚未被消滅。因此,嶽飛決定重點進攻兀術一軍。這時,嶽家軍有十萬人。嶽飛故意分散兵力,自己僅以少數輕騎駐守郾城(河南郾城),佯示郾城防禦力量十分薄弱,同時,每天派一支小部隊向金軍挑戰,讓兵士們在陣前痛罵敵人,引誘兀術出戰。

七月初八,兀術偵知郾城兵力很少,便集中兵力,抄小路進逼郾城。在郾城以北二十多裏的地方,宋、金兩軍相遇,各自擺下陣勢。嶽飛首先命令長子嶽雲道:“你帶領兩支騎兵直闖敵陣,一定要得勝;否則,先斬你的頭!”嶽雲得令,揮舞雙錘,衝向敵陣,與金將鏖戰幾十回合,殺死大批金兵,繳獲戰馬幾百匹。

兀術眼見不能取勝,決定孤注一擲,出動“鐵浮圖”和“拐子馬”這兩支騎兵,共一萬五千人,向嶽家軍殺來。“鐵浮圖”又稱“鐵塔兵”,是頭戴雙層鐵盔,身披重甲的騎兵,以三匹馬為一組,用皮帶相聯;他們的後麵放著拒馬子,用來阻止戰馬後退,戰馬每前進一步,拒馬子便前移一步。鐵浮圖常常擔任正麵衝鋒的任務,推進時就像一堵鐵牆,對敵軍造成極大的危脅。鐵浮圖的左、右兩翼,配備著叫做拐子馬的輕騎兵,常常在跟敵軍戰鬥到白熱化時突然出擊,往來衝殺。兀術曾用這兩支騎兵多次大敗宋軍,因此有“常勝軍”的稱號嶽飛早就盼著兀術能傾巢出兵,等敵軍臨近陣前,他立即命令步兵拿一種叫“麻劄刀”的大刀和大斧上陣。步兵們彎著身子,低著頭,用刀斧專砍馬足。馬一摔倒,人就跟茬摔了下來。一匹馬躺下,另兩匹馬就不能前進。兩軍短兵相接,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開始了。激戰幾十回合,嶽家軍步、騎密切配合,戰士個個奮勇爭先,從午後一直殺到天色將黑,金軍鐵浮圖紛紛倒地,拐子馬非死即傷。金軍終於全線崩潰了。兀術帶著殘兵敗將,急忙向北逃跑。嶽家軍一路猛追,直殺得金軍屍橫遍野,棄甲如山。兀術看著七零八落的人馬,不禁嚎啕大哭,說道:“從海上起兵,全靠鐵浮圖和拐子馬打勝仗,現在一切都完了!”

郾城之役大勝之後,嶽飛預料兀術必定還會卷土重來,就命令嶽雲從速帶領背嵬軍前往潁昌,支援駐守在那裏的王貴。果然不出嶽飛所料,兀術重整旗鼓,糾集了步兵十萬人、騎兵三萬人,向潁昌府殺來。兀術在西門外擺開一字陣,長亙十多裏,陣地上金鼓震天。嶽雲手執雙錘,帶著八百名騎兵,正麵衝殺,兩翼步兵跟著推進。從上午到中午,雙方血戰幾十回合,直殺得人變成血人,馬變成血馬。正當兩軍勝負未分、相持不下的時候,董先、胡清帶領一支生力軍從城中殺出,金軍抵敵不住,全線崩潰。嶽家軍乘勢迫殺,大獲全勝。戰鬥結束,戰場上橫七豎八地躺著五千多具金軍的屍體,其中包括兀術的女婿。嶽家軍還俘虜了二千多名戰俘,繳獲戰馬二千多匹、金印十枚。兀術狼狽逃走,副元帥粘罕孛堇身受重傷,抬到汴京就死去了。

經過許多次戰役,尤其是郾城之戰,嶽家軍顯示出強大的戰鬥力。金軍被嶽家軍打得聞風喪膽。他們不得不承認:“撼山易,撼嶽家軍難。”形勢對嶽家軍極為有利。嶽飛向趙構上書,報告河北人民盼望宋軍前去解救和金兀術已經命令其老小渡河北撤的消息,指出現在正是“陛下中興之機,金賊必亡之日”,如不乘此機會,必定留下後患。他請求盡早命令各路兵馬火速並進,發動總反攻。與此同時,嶽飛親自帶領全軍從郾城繼續北上,進軍朱仙鎮,距離汴京隻有四十五裏了。困在汴京城裏的兀術,在前有嶽家軍,後有忠義民兵的夾擊下,幾乎成為甕中之鱉。為了挽救自己覆滅的命運,兀術一度傾巢出動,帶領十萬兵出城,與嶽家軍對陣。嶽飛用騎兵出擊,擊敗金軍。兀術抱頭鼠竄,連夜逃回了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