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嶽飛,人們都會肅然起敬,既為他”精忠報國“的精神所感動,也為他被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而扼腕。凡是去過杭州的人,幾乎都要到西湖邊上的嶽飛墓前瞻仰一番,而向跪在那裏的秦檜鐵人大吐唾液。這表明,凡是對祖國和人民作出過傑出貢獻的人,人民將永遠懷念他,而那些危害國家和民族利益的人,將永遠遭到人民的唾棄。
練文習武圖報國
嶽飛(1103~1142)生於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二月十五日。據傳說,嶽飛呱呱墜地的那天傍晚,恰巧有一隻大鳥從嶽家的屋頂上飛鳴而過,父親嶽和就給他取名叫飛,後來又起了個字叫鵬舉。
嶽飛家境清貧,童年時就參加勞動,去野地打柴割草。稍長大一點,幫助父母下地耕作。貧困的生活並沒有泯滅嶽飛強烈的求知欲望。缺錢買燈油,他就白天拾取枯柴,晚上點燃照明,由父親教他識字。以後自己稍能讀書,更加勤苦,往往讀到半夜,甚至通宵不寐。他特別愛讀《左氏春秋傳》和學習《孫子兵法》。這為他日後的軍事生涯打下了基礎。
長期的勞動使他受到很好的鍛煉。他身強力壯,在未成年時就已能拉開三百斤的硬弓。永和鄉有個老人叫周同,善長弓箭,嶽飛便拜他為師,很快學會了一手好箭法,並能左右開弓。嶽飛的外祖父姚大翁也特別喜歡嶽飛的為人,請本地槍手陳廣給嶽飛傳授”技擊“,使嶽飛槍法高超,成為”一縣無敵“的人。
年輕的嶽飛平日少言寡語,深沉寬厚,但生性剛直,心裏想說什麼,決不有所顧忌。他對師長非常尊敬。師父周同去世後,他每逢初一、十五,必定準備酒肉到周同墳上祭奠一番。
政和八年(1118),嶽飛16歲,由父母作主,娶妻劉氏。第二年生下長子嶽雲。為了養家糊口,他不得不到鄰近的安陽縣韓姓大地主家當佃客,後來又在安陽的商市上做過”遊徼“(巡查員)。工作之暇繼續練習武藝。
這時,正是宋徽宗趙佶統治的年代。宋徽宗是一個腐朽荒淫的皇帝。正當宋朝統治者縱情享樂的時候,長期生息在我國東北的女真族勃然興起,政和五年,在鬆花江邊建立起女真奴隸主的金政權。以後,金國勢力大張,宣和七年(1125),金兵滅遼。幾個月後,金兵繼續南侵,逼近宋的都城汴京(河南開封)。宋徽宗聞訊,驚恐萬狀,急忙宣布退位,將皇位傳給皇太子趙桓,這就是宋欽宗。
宋欽宗也是一個十分昏庸的皇帝,既貪生怕死,又妒賢忌才。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軍兵臨城下。閏十一月,金軍攻人汴京,把城裏的財物搶劫一空,又驅趕著徽宗、欽宗和後妃、宮女等幾千人撤出汴京,北宋王朝就這樣滅亡了。
嶽飛飽讀兵書、嫻熟武藝,早就盼望有一天能夠投身疆場,殺敵報國。當初真定府路安撫使招募”敢戰士“時,他即前去應募。安撫使慧眼識真金,非常器重這個小夥子,派他當一名”十隊長“。不久,嶽和在湯陰病故,嶽飛便離開軍隊,回去料理喪事。
宣和六年,嶽飛去河東路平定軍(山西平定)再次投軍,當”效用士“,不久升為偏校,即下級軍官。靖康元年六月,嶽飛帶一百多名騎兵作”硬探“,到慶陽、榆次一帶偵察金軍動靜。突然,遇到了大隊金軍,戰士們毫無思想準備,驚慌失措,隻有嶽飛鎮靜自若,揚鞭策馬衝人敵陣,殺死幾名金騎兵將領。敵人畏怯,不敢逼近。後因隊伍被金軍打散,嶽飛隻身回到相州。
靖康元年十二月初,康王趙構在河北相州建立大元帥府,自己擔任”天下兵馬大元帥“,下令招募義勇民兵。相州許多窮苦百姓為了保衛鄉土,紛紛從軍。嶽飛也經人介紹,參加了趙構統率的軍隊。從此,他一直堅持在抗金戰爭的最前線,為挽救民族危亡而英勇戰鬥。
一次,嶽飛帶領一百名騎兵在滑州練習冰上騎射。那時,天氣極其寒冷,連黃河都結起很厚一層冰。忽然發現金軍大隊人馬從冰上飛馳而來,嶽飛見敵我懸殊,沉著地對部下說:”敵人雖然人數很多,但是一點也不知道我軍的虛實。乘他們喘息未定的時候,我們給予迎頭痛擊,一定能夠打敗他們;“話剛說完,他就騎著戰馬,衝向敵群。金軍中有一名軍官揮舞大刀迎上前來,嶽飛揮刀砍去,刀鋒砍進對方大刀一寸多。嶽飛奮力拔出,手起刀落,殺死敵軍官。騎兵們乘機猛衝掩殺,把金軍打得大敗而逃。嶽飛因軍功升為秉義郎(從八品的武官)。
南北轉戰立奇功
靖康二年初,嶽飛在宗澤領導下曾經兩次小勝金軍。一次在開德府(即澶州)與金軍接戰,嶽飛兩箭射死兩名扛旗的金兵,然後策馬突擊,打敗敵人。另一次在曹州(山東曹縣西北),嶽飛披散頭發,揮舞四刃鐵簡,率先攻打敵陣。宋軍緊跟其後,無不以一當百,終於大敗敵軍。
趙構在河北、京東一帶轉悠了幾個月,眼睜睜看著汴京淪陷,徽宗、欽宗被俘北去,然後在五月初一於南京(河南商丘南)登基,重建趙宋王朝,將靖康二年改為建炎元年。為了標榜”中興“,趙構起用在軍民中威望很高的李綱為右相,副元帥宗澤知開封府兼東京留守;同時,任命寵臣黃潛善為中書侍郎,汪伯彥為同知樞密院事。在朝廷上,李綱盡心竭力為抗金鬥爭進行部署,然而獨木難支,終究阻擋不住趙構等人一心想避地東南的逃跑企圖。
嶽飛不顧自己位卑言輕,決定上書給皇帝趙構。他在這篇幾千字的奏書中,堅決反對向南逃跑,力請趙構返回汴京,撤消巡幸三州的詔令,親率六軍北渡黃河,這樣將帥一心,士兵作氣,一定可以恢複中原。這道奏書進呈後,觸怒了趙構和投降派,便加以”小臣越職,非所宜言“的罪名,把嶽飛的官職削奪了。這對嶽飛是個不小的打擊,不得已他一人寄居旅邸,鬱鬱寡歡。
閑居三個月後,嶽飛難以壓抑心中報效國家的強烈意願,決定投奔河北路招撫使張所。張所是一位愛國將領,這時他正置北京(大名府),招募義勇民兵,蓄積力量,準備反攻。張所素知嶽飛有勇有謀,見到嶽飛就問道:”聽說你作戰勇冠三軍,你自己衡量能對付多少敵人?“嶽飛回答說:”光憑勇敢是靠不住的。用兵首先要有謀略,謀略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張所感到嶽飛的話很有道理,不覺肅然起敬。請嶽飛坐下暢談。談到當前局勢,嶽飛慷慨陳詞,淚流滿麵,矢誌以身許國。張所很賞識嶽飛的膽略,任命他當中軍統領,不久升為統製,編置在都統製王彥的統轄之下。
這一年秋天,張所被投降派捏造罪名罷官,朝廷改派王彥接替張所任河北招撫使。王彥集合了嶽飛等十一名將官,率領部眾七千人,渡過黃河,攻擊金軍。開到衛州新鄉縣(河南新鄉),嶽飛帶領所部戰士與金守軍鏖戰。嶽飛親自奪取金軍的大旗,不斷揮舞,將士們呼聲震天,個個奮勇爭先,終於收複了新鄉縣城,活捉金軍千戶阿裏孛。接著,又打敗金軍萬戶王崇。
嶽飛接著又帶著戰士同金軍大戰於侯兆川(今河南輝縣)。在大戰前,嶽飛鼓勵部下說:”我軍兩次打敗敵人,敵人一定會竭盡全力來反擊。我們人數少,為了爭取勝利,凡不服從命令,不奮勇殺敵的,一律斬首。“兵士們同仇敵愾,個個奮勇爭先,作殊死戰。在激烈的戰鬥中,兵士傷亡很多,嶽飛自己也受傷十多處,終於大敗金軍,俘獲大批金軍和戰馬。
經過幾次戰鬥,金朝以為宋朝派來了大批人馬,就派出幾萬人,把王彥、嶽飛的營寨團團圍住。王彥、嶽飛合計自己的人馬很少,武器也較簡陋,連戰必敗,為了保存戰鬥力量,就決定突圍。
突圍後,由於孤軍作戰,兵員損失嚴重,給養供應不上,部隊陷入困境。王彥率主力退入太行山中。嶽飛率所部多次擊敗金軍的追擊,他曾手拿丈八鐵槍,單騎刺殺金軍將領黑風大王,使大隊金軍聞風逃竄。盡管取得了一些戰鬥的勝利,但嶽飛這支隊伍畢竟人數太少,自從跟王彥的主力分開後,越來越感到勢孤力單,難以長期堅持下去,於是決定一邊戰鬥,一邊向南撤退。這年冬天,嶽飛轉戰到汴京,再次投奔汴京留守宗澤,宗澤委任他做留守司的統製。
宗澤在汴京加強治安,整頓社會秩序,團結各地流民首領,招募新兵,規劃戰具,使汴京重新成為抗戰的中樞。宗澤還把全麵反攻的計劃奏報朝廷。建炎二年春,嶽飛在宗澤指揮下,在黃河以南連續跟金軍進行戰鬥,獲得勝利。七月,宗澤不幸病逝。臨終前,宗澤勸勉部將們說:”你們能替我殲滅強敵,完成恢複之誌,我雖死無恨!“連呼三聲”過河!“然後死去。
宗澤死後,朝廷派杜充接替宗澤的汴京的官職。他一到汴京,就盡反宗澤所為。由宗澤辛苦集結的武裝力量,見杜充無意抗金,便各各引去,很快就走散了一大半。嶽飛本來不願受杜充的節製,但他認識到汴京這個據點在抗金鬥爭中的重要性,便決心堅守汴京。
這時,不斷傳來金軍大舉南侵、趙構已逃到江南的消息,杜充如坐針氈,再也沒有膽量留在汴京,決定棄城逃跑。嶽飛聞訊,立刻向杜充進諫。杜充主意已定,拒絕嶽飛的忠告,徑自帶領部下退到建康(江蘇南京)。嶽飛也隻好隨軍南下。趙構聽說杜充已經放棄汴京,到達建康,就命令他駐守建康,把防守兩淮和長江的責任交給了他。
這一年的冬天,金軍在阿骨打第四子兀術率領下,再次大舉南侵,建康終於失陷,杜充叛變降敵。嶽飛率所部轉移至廣德軍(安徽廣德)。金軍也取道廣德向浙東進發。廣德軍經過金軍的蹂躪,百姓的糧食、財物早被洗劫一空。嶽飛設法奪取敵人的給養來供給軍食,他自己跟普通士兵一樣過著艱苦的生活。當時,全軍將士經常挨餓,但嶽飛約束部下,不準騷擾民戶,因此這裏的商市還照常營業。
建炎四年正月,嶽飛率軍向北開到常州宜興(江蘇宜興)駐守,歸張俊統轄。這時的嶽飛經過四年多的戰鬥,已更加成熟、老練,成為一個能征慣戰、智勇雙全的將領,他的部屬也鍛煉成為一支鬥誌旺盛的堅強隊伍。
金軍追趕趙構到海上,被宋舟師擊敗。兀術這時擔心孤軍深入,被宋軍切斷後路,決定放棄南進計劃,由杭州班師北撤,一路大肆擄掠。金軍撤退到常州宜興。嶽飛以逸待勞,給予金軍迎頭痛擊,連續四次打敗敵人。接著,嶽飛率部緊跟金軍,一直追擊到鎮江。金軍撤退到鎮江,被浙西製置使韓世忠部打敗,後僥幸逃到建康。
宋廷命令嶽飛收複建康城。嶽飛立刻率領部下,趕到建康城南的牛頭山上埋伏。半夜,他派一百名戰士混到敵營中,擾亂敵軍。金軍在睡夢中驚醒,以為宋軍前來偷襲,營中一片混亂,以至自相殘殺。嶽飛得知金軍正從建康城撤退,由靜安鎮(江蘇南京西北)渡江北去,立即帶領部下飛速趕到靜安鎮附近。這時建康城已經變成一片火海。原來兀術在臨走時,下令殺光城內的居民,搶光所有財物,然後放火把所有房子點著。嶽飛和他的戰士們,遙遙望見建康城內火光衝天,聽到了城內傳來的陣陣哭喊聲,個個怒不可遏。一聲令下,戰士們以翻江倒海之勢,衝向還沒有來得及撤走的敵人。嶽飛持槍躍馬,在敵人隊伍中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金軍急於北撤,毫無準備,被宋軍打得大敗。來不及渡江的金軍餘部,全被宋軍消滅。戰鬥結束,統計戰果,擊斃敵軍不計其數,十多裏內,金軍橫屍遍野;斬獲耳帶金環和銀環的金軍將領首級一百七十多個;活捉敵兵三百多名,其中女真人八名;繳獲馬甲一百九十多副,弓箭刀旗金鼓三千五百多件。嶽飛勝利地收複了建康。
經過金軍洗劫後的建康城幾乎成為一片廢墟。嶽飛在建康駐紮不久,因給養發生困難,便領兵回到了宜興休整。
孤軍挺進誌複國
當嶽飛在建康前線連傳捷報時,趙構小朝廷正在越州(浙江紹興)。嶽飛派人將戰俘和戰利品押送到那裏,順便遞上自己的奏章。在奏章中,他極力陳說建康在軍事上的重要性,主張應派出重兵防守。他還報告說,最近張俊要派他駐守鄱陽(江西波陽),但江東、江西並不是敵人渡江南侵的必經之路,因此他自告奮勇,表示願意過江去淮南防守。
淮南主要包括今天的江蘇北部和安徽北部等地,牢牢控製這一地區是保障江南安全的必要條件。但趙構沒有理會嶽飛的這一要求,隻是虛與委蛇地表示嘉獎。
建炎四年七月,有一個名叫邵緯的官員上書朝廷,盛讚嶽飛驍勇、沉著、剛毅,而謙虛、謹慎又像一名書生。邵緯曆舉嶽飛從河北投軍後到收複建康止,在各次戰役中所建立的功績,指出嶽飛威名已經傳播四方,卻仍跟普通兵士同食,軍紀嚴明,民間秋毫無犯。大將張俊從浙西入朝,也在宰相範宗尹麵前保舉嶽飛,範宗尹一一轉達給趙構。趙構決定委派嶽飛為鎮撫使,兼知泰州,負責防守揚州以東的地區,直接受浙西安撫使劉光世的統轄。
嶽飛在得到朝廷委派後並不願就任。他希望到淮東更接近金軍的前線地帶,負擔最艱難的任務。於是他上書趙構,陳述自己的這一誌願。為了取得朝廷的信任,他還在奏章裏提出情願把老母、妻子和兩個兒子留在後方為人質。趙構不理會嶽飛的要求,堅持命他去通、泰任職。嶽飛隻好服從,九月初進入泰州城。
當時,金兵已攻下承州,正在圍攻楚州(江蘇淮安)。楚州位於淮河、運河的交彙口,是由淮北到淮南的交通要道,也是宋朝在淮南的一個軍事重鎮。趙構小朝廷得到楚州被圍的消息,先後擬派神武右軍都統製張俊和浙西安撫大使劉光世去楚州援救。他們都不敢親自過江。
在這種情況下,朝廷隻得命令嶽飛領兵救援楚州。嶽飛接到命令後,便差統製官張憲守泰州,自己率主力到三墩安營紮寨,聲援楚州。隨後就進軍承州。在承州境內近一個月的時間裏,嶽軍與金軍重兵大戰三次,每次都取得勝利。
嶽飛這次挺進淮南,實際上處於孤軍作戰的局麵,嶽飛曾幾次請求劉光世增派一兩千名士兵,調撥十幾天的軍糧,以便激勵士卒,解楚州之圍。但劉光世始終未允,這樣,嶽飛也難以把軍隊直接開到楚州去跟敵人作戰。
在糧盡援絕的情況下,九月底,楚州城被金兵攻破。知州趙立英勇犧牲。楚州淪陷後,嶽飛隻得退回泰州,加緊布置防禦工作。浙西安撫大使劉光世為了推卸不救楚州的罪責,竟然向朝廷一再聲稱,承、楚兩州的失陷完全是因為嶽飛拖延時間,否則一定能打敗承州的敵軍和解救楚州之圍。但朝廷並未加罪嶽飛。
金撻懶攻下楚州城後不久,帶領二十萬人,沿著大運河轉向泰州。撻懶首先進攻泰州的水寨。張榮一直堅持到十一月,後來隻好放棄水寨,率領水軍向南轉移。泰州地處平原,無山險可恃,惟一的地利是湖泊和河道。水寨的失陷,使泰州城完全暴露在金軍麵前,嶽飛軍已經無險可恃。這時,往湖州催督軍糧的使臣空著手回來報告說,湖州知州趙子磷借口尚未接到朝廷命令,拒絕調撥。在這種困難情況下,嶽飛估計敵我力量過於懸殊,決定放棄泰州城,向南撤退。嶽飛軍由柴墟渡過長江,移屯江陰,隨即把失守的消息報告朝廷,聽候治罪。朝廷下詔答應他領軍在江陰就糧,盡力防禦金軍過江。
艱苦轉戰收失地
後來,金軍改變戰略,集中東、西兩路兵力征服陝西和四川地區。兀術引主力進入川、陝作戰。在中原,則扶植漢奸劉豫建立齊國,作為金、宋中間的緩衝,使宋不能直接威脅金朝,而金朝可以隨時通過齊國攻打宋朝。
金朝統治者還施展了一條更為毒辣的詭計,把已經投降的秦檜放回宋朝去充當奸細。
秦檜年輕時在太學讀過書,登第後,擔任州學教授。北宋滅亡前夕,秦檜任禦史中丞。金軍攻占汴京,準備立張邦昌為帝,秦檜獨自向金帥上書表示反對,要求由皇儲繼承宋朝的皇位,因此頗得聲名。金帥指名索要秦檜,成為俘虜。到北方後,秦檜見宋朝大勢已去,屈膝投降了敵人,很快就成為撻懶的親信,隨軍為撻懶出謀劃策。秦檜曾替被金朝羈留的宋徽宗起草文稿,呈送金帥粘罕,文稿的主要內容是為金朝獻計:與其出兵遠征,勞師動眾,不如派回一名宋廷舊臣,讓他勸諭南宋皇帝自動歸順,世代臣屬,年年納貢,這樣就可以”不煩汗馬之勞,而坐享厚利“。這一計策雖然沒有立即被粘罕采納,秦檜由此卻更受金朝統治者的賞識。金兵圍攻楚州時,秦檜及其妻子王氏都在撻懶軍中,任隨軍轉運使。金軍攻下楚州後,秦檜帶著王氏以及四五名隨從坐船從海上到達浙東。
秦檜突然歸來,引起許多官員的懷疑。隻有宰相範宗尹跟秦檜是老相識,在趙構麵前極力推薦秦檜”忠心“,因而得以見到趙構。秦檜一見趙構,就兜售”議和“妙策。他說:”如果要使天下平安無事,必須是南自南,北自北。“建議與金議和,還請求趙構寫信給撻懶”求好“。第二天,範宗尹進呈由秦檜代趙構草擬的一份通過撻懶向金朝求和的國書,趙構看後說:”秦檜樸忠過人,朕得到了他,高興得一夜都睡不著覺。“任命秦檜為禮部尚書。三個月後,即紹興元年(1131)二月,升為參知政事。七月,範宗尹罷宰相職。秦檜看到朝廷缺相,圖謀奪取宰相高位。他放出空氣,聲稱:”我有兩個計策,可以聳動天下。“有人問他為什麼不講,秦檜回答說:”如今沒有人當宰相,不好實行啊!“這話傳到趙構耳中,加上正好有一些大臣暗中推薦秦檜,就在八月提拔他做右相兼知樞密院事。秦檜在朝網羅主和官員作為自己的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