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錚看著諾曼騎士擺出的這副架勢,很快露出了然之色,李錚先前率領漢軍,因為完美的伏擊過以諾曼騎士以模板訓練出來的卡爾魯克騎士,從而幸運的在騎砍係統中得到諾曼騎士的訓練方法,在訓練出漢軍的諾曼式衝擊騎兵驃騎兵的同時,對諾曼騎兵的戰術也是多有了解。
觀覽那諾曼騎士訓練之法的李錚,知道現在諾曼人現在所擺出的陣勢,正是諾曼騎士克敵製勝的最大法寶,多角度多輪衝鋒戰術。
紀律嚴明,裝備精良並且訓練有素的軍隊,是能夠抵擋重裝騎兵衝鋒的,但很少有能有軍隊能夠抵擋諾曼騎士從多個角度多個輪次的衝鋒。
或許是自己所帶的諾曼騎士不多,又或是不認為沒有裝備多少克製騎兵長杆兵器的李錚所領漢軍是難於對付的對手,所以諾曼騎士沒有進行多輪衝鋒的打算,隻是要從不同角度衝鋒夾擊漢軍。
三個方向上的彙合了阿羯輕騎的諾曼騎兵部隊,並沒有擺出衝擊騎兵常用的楔形陣,雖然楔形陣非常普遍通用,是這個時代大多數重裝衝擊騎兵常用的陣形,這種陣形既能增強衝擊力和鑿穿敵人陣形的成功率,而且還因為正麵較為小,從而能減低遠程武器的殺傷。
但在精於騎兵衝鋒的諾曼人眼中,楔形陣是弱者和愚者才用的,他們一般是使用諾曼人獨有的諾曼騎陣,這諾曼騎陣看起來就是簡簡單單的將兵力展開的橫陣,但其實這騎陣絕不是想看上去的那麼簡單。
三個方向上的諾曼騎士兵力配置都差不多,都是三百多名純正諾曼騎士配上兩百多名阿羯輕騎,總共五百多名騎兵。
這三支騎兵很快就按照諾曼騎陣的要求,分成十個中隊,或是稱為“半百人隊”,其中四個中隊的諾曼騎士組成正麵的“衝鋒線”,兩個中隊的諾曼騎士組成兩翼的“突進線”,最後還有的四個中隊的阿羯騎兵組成所謂的“後衛線”。
這“衝鋒線”、“突進線”和“後衛線”三個特定名詞,其實並非諾曼人發明的,而是羅馬帝國的重裝騎兵軍團,當初所用的專有術語,羅馬帝國當初以重裝步兵立國,但在東方與騎兵大國帕提亞帝國的相爭中,屢屢失利後,便開始著重發展騎兵部隊。
羅馬帝國還真是用帕提亞騎兵的裝備戰術,外加羅馬軍團的嚴苛的操典,創立了強力的騎兵軍團,竟然數次逆襲擊敗了以騎兵立國的帕提亞人。
羅馬帝國崩潰後,除了希臘人建立的東羅馬帝國外,整個歐洲都被愚昧的天主教會所掌控,所有關於古羅馬古希臘的書籍,都被教會以是異教徒所著而嚴禁,包括羅馬軍團的軍事操典們。
但作為維京蠻子後裔的諾曼人,皈依基督教的時間較晚,而且皈依基督教的目地不純,諾曼人不是因為對基督的信仰和對上帝的熱愛,才受洗禮皈依天主教的,而隻是因為想為自己這個外來者取得一個名分,一個能夠參與到歐洲諸強的紛爭中,攫取財富和領地的名分。
內心中根本就沒有將在羅馬的教皇放在眼裏的諾曼人,自然不會遵守教會禁令,不放過任何一點增強自己實力機會的諾曼人,不止是看了那些傳下來的古羅馬軍團的操典,而且還認真學習,將操典中的精華用到諾曼騎士部隊身上,讓原本散兵遊勇般作戰的諾曼騎士們脫胎換骨。
現在的諾曼騎士部隊,是兼具維京人驍勇凶悍性情的同時,也有著古羅馬軍團嚴明的紀律,發動衝鋒三線緊密相連,就如一堵牆一般,一往無前,無堅不摧。
“唔嚕嚕嚕嚕!”
隨著號角聲,三個方向上列成陣形的諾曼騎士,開始縱馬向李錚所率領的漢軍衝馳而來,衝在最前排的和兩翼的諾曼騎士,都是用一臂夾著大騎矛,一臂提著下窄上寬的鳶盾,護住自己戰馬的馬頭和自己的胸膛,想要防禦住術烈所言的漢軍強弩射出的弩矢,所有的諾曼騎士都隻用雙腿操縱馬匹,眼神冷漠而堅定。
在“後衛線”上的阿羯輕騎們,則是已經收起他們的阿羯騎弓,拿出鋒利的突厥彎刀或沉重的長柄星錘,準備等前排的諾曼騎士衝破敵人陣形後追殺散亂落單的漢軍。
“真是厲害啊!在如此高速的奔馳中,竟然還能保持陣形的嚴整,果然不愧是諾曼騎士,如果是正麵硬碰硬,即便是步槊兵在,我軍也難有把握抵擋,但現在這裏卻是你們許多人的墳墓。”
“散!”
李錚看著從三個方向衝馳而來的諾曼騎兵隊伍,先是露出讚賞之色,而後卻是幸災樂禍起來,在他麵容一肅的一聲厲喝聲後,先前就得到他命令的漢軍中除期門郎外,其餘部隊各級將官立即就讓士兵狠狠的用刀劍戳刺戰馬屁股,讓這些不知何時被用繩索十幾匹連在一起的戰馬,組成龐大馬群向諾曼騎士來襲的三個方向奔去,而後所有無馬的丹陽兵步跋子和漢軍弓弩手,竟然徒步向兩三百米外的長有茂盛雜草的草甸區疾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