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疏勒解圍戰 九(1 / 2)

多米尼格治軍有方,即便是倉促撤軍,倫巴蒂軍團也是絲毫不亂,陣形嚴密,步騎相互掩護,徐徐而退,讓漢軍找不到突破口,再加上不知敵人是否有伏兵和援兵,所以漢軍並沒有展開追擊。

漢軍立即占領敵軍丟棄的營寨,至此疏勒城之圍已解,有易守難攻的葭山大營後,憑敵軍已經不足十萬的軍力,疏勒城東麵已經很難再被封鎖,戰爭的主動權轉換到漢軍手中,隻要漢軍好好守住東麵的補給線,對耗也能耗盡敵軍的補給,讓敵軍知難而退。

但李錚還是對現在已經立於不敗之地的局麵不甚滿意,對於下一步就是要奪占碎葉之地的李錚來說,在這疏勒趁此機會,必須要多消滅一點敵軍,尤其是他占據碎葉最大阻礙的卡爾魯克軍隊和米尼公隊,必須多消滅一點。

當然李錚不是為了一己之私,就枉顧大局之人,他不會讓剛剛擁有優勢的漢軍,與敵軍展開一場勝負難料的會戰,李錚隻是帶著以自己勃達關漢軍為主的一支偏師,去偷襲敵人的北方糧道,讓敵軍更快的斷補給,更快結束這場戰爭,也趁機多消滅一些敵軍。

對於李錚的主動出擊要求,援軍部隊的其餘人都是樂見其成的,因為無論是焉耆軍和雙河軍,都是不怎麼相信北完部會真的信守承諾,不毀約進攻空虛的焉耆和雙河兩地,所以都想早點結束疏勒之戰,好盡快率軍回去防守。

對李錚去偷襲破壞敵方糧道很是支持的張公瑾和仆固俊,都是很大方,讓李錚盡管挑選自己軍中的部隊跟隨他去執行比較危險的深入敵後任務。

但李錚卻是出人意料的沒有從都與自己勃達關漢軍配合作戰,已經有點知根知底的焉耆軍和雙河軍中挑選部隊,他指名道姓的要疏勒城中那支幽州突騎。

李錚看中幽州突騎,除了因為幽州突騎戰鬥力強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想將這一支精銳納入麾下,這並非是天方夜譚,而是很有可能實現的,因為現在原本忠勇無畏的幽州突騎,其中許多都與疏勒之主王亥離心離德。

這事還要從二十年前說起,疏勒鎮是以燕趙之民和幽冀雄兵組成的一個軍鎮,原本世襲罔替疏勒鎮的是遼西公孫氏,是幽州非常有名的將門,雖然比不上隴西李氏,但在原本的大漢幽州軍中,還是非常有名望的。

但公孫氏隻是將門世家,族中子弟所受的教育,也多注重行軍打仗等殺伐之事,所以公孫氏無法像李氏那樣教育出文武雙全,能夠出將入相的人才。

因為公孫氏子弟不通權謀政治,不善經營民生,所以在他們手中的疏勒鎮,越來越窮困,再加上當時北方米尼公國和卡爾魯克人的咄咄逼人入侵壓力,逼得公孫氏窮兵黷武,征重稅用來擴充和維持軍隊,使得疏勒百姓更為民不聊生。

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疏勒長史王亥,便起兵顛覆了公孫氏的統治,王亥起兵成功的基礎,除了因為他所在的王氏家族在疏勒軍民心中比公孫氏更為仁慈,更會治理國家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王亥得到了疏勒軍的中堅幽州突騎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