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4(1 / 2)

“4.石頭離開孝義縣,一路西行上西安,趴車被攆跌道邊,皮開肉綻腿致戲”

圖注:一列火車吐著白霧飛馳而去,小石頭一手柱著要飯棍,一手平舉,身子前傾,一瘸一拐追趕。

“5.古城西安多繁華,車水馬龍人如潮,可悲無家小石頭,夜宿城根形如狗。”

畢霞隨舅舅去過西安,那高樓大廈,汽車、電車她閉上眼也能畫幾幅,所以畫得十分得心應手。她在蜷曲在城牆根下酣然入睡的小石頭的頭頂畫了個夢幻圈,裏邊大西瓜、西紅柿、黃瓜什麼的。這是受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那幅插圖的啟示。

“6.石頭人窮誌不短,不會偷竊不會騙,廢棄菜堆揀吃食,平白無故遭人揪”

圖注:城外菜攤後廢棄菜堆旁,攤主擰著石頭耳朵,石頭蹙眉咧嘴,忍無可忍。已是四年後,石頭長大了許多。

聽說深山能養漢,肯下苦力準掙錢,痛定思痛離西安,隻身去闖黃龍山。

“7.十三歲的石頭已不再讓人叫他小名,車俊康的大名已傳於夥伴口頭之間,你看他,戴個西瓜皮帽子,衫子小得縛在身上,短得幾乎遮不住腰,褲腿挑到半腿上,但他孑然而立,雄姿勃勃,目光炯炯地望著一條通向大山的小徑,眼神充滿信心和希望。咱們再往下看。”

室裏靜悄無聲,人們隨著秋菊移動了下位置,轉到另一麵牆壁下。

“8.地廣人稀黃龍山,坡連坡來山連山,春天開荒撖下種,秋後糧食堆如山。”

圖注:車俊康光身穿件對襟馬褂,寬筒褲,腰纏寬白腰帶,頭綁白羊肚毛巾,完全一副陝北漢子的打扮,正揮汗如雨,舉钁拚力墾荒。畫麵十分壯觀。

秋菊激動地念著解說詞:山!山!山連著山,起伏連綿;地!地!黃土地連著黃土地,一望無際……。

“9.翌年投奔馬車隊,拜師學藝把車趕,走南闖北見世麵,練就一手好長抽”

圖注:俊康雙腿叉開立於大車上,正揚鞭策動一輛奮蹄上坡的四龍套馬車。秋菊對著另一幅圖下的歌詞唱起了陝北民歌:

“10.舍不得那沃油油的土喲,愛不盡那黃燦燦的糧,看不慣那拐拐的腿喲,怕把那圓溜溜的癭瓜瓜長。”

秋菊的歌聲逗得大家笑起來,她也羞得滿麵通紅,待笑聲平靜下來她接著講:

“十七歲的車俊康已長成一個大小夥子,他綁著白羊肚毛巾,肩披褡褳,準備投奔據說條件好得人稱小北京的韓城縣。這時他又長高了一截,看!唇邊已長出了細黃的茸毛,而且還叼上了一個煙卷兒。

“11.怎奈韓城地皮薄,地主成群惡霸多,勾結官府欺良民,俊康被逐又鑽山。”

圖注:俊康和一群流浪漢被幾個黑衣警察用槍托推打著趕出縣城。城門樓的匾額上刻著“溥彼韓城”四字。

“12.俊康進了峰源川,遇上好人張昆山,昆山常年害大病,二十畝地沒人種。“俊康在昆山家當幫工,看!他在前邊扶犁耕地,這位頂花帕的婦女,也就是張昆山的妻子一女主人在後邊撒種。

“13.昆山媳婦心腸好,待她如同親兄弟,吃喝穿戴不另待,親熱得好比一家人。”

圖注:俊康穿戴簇新,緞料有豆頂的黑帽瓢,對襟黑夾襖、黑褲子、白夾襪子、層層底布鞋。一家人正在吃飯,張昆山坐在炕上,趴在炕圍上吃,俊康坐在腳底的小桌後麵,昆山妻正把一大碗飯遞給他。

“14.怎奈昆山不爭氣,身子越養越人氣,解放那年斷了氣,給妻子留下一肚子氣。”

引起一片竊笑。

圖注:俊康扶著昆山的背,昆山妻子正給昆山喂藥,如果不與前麵的畫連貫而單獨看這幅圖,你還以為那是小兩口在孝敬老人呢!

問題正出在這上邊,昆山去世那年,妻子已經肚子大了,再過了六個月就生下了玲玲。玲玲究竟是誰的孩子,村裏人心知肚明,張昆山肝硬化腹水多年,肚子脹得像鼓,腿粗得似椽,睡到炕上動彈不得,他能給妻子灌上娃種?

就是這麼個明白得像禿子頭個虱的問題卻遭到了族裏人的誹難,他們一口咬定玲玲得姓張而絕不能姓車。

還是玲玲媽有主見,說:“我的事不要任何人管,改張更車我自有主張。”於是她拉著車俊康到政府登記領了結婚證,變賣了張家的土地房屋,還了昆山欠下的一屁股賬,棲身祠堂的一間破屋裏,苦度光陰。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