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先商文明開基業、王亥養牛始經商(3 / 3)

商族在滹沱河流域發展壯大,不斷擴張。他們逐漸向南遷徙,經過了鹿泉市,到了元氏縣、臨城。商民族到了第三代祖先——昭明的兒子相土時,遷於商,就遷徙到了現在的河南商丘一帶。

商族一共傳承了十四代,到商湯的時候,滅掉了夏朝,建立了商王朝,開始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又一個重要的曆史時期。

並非巧合,商族祖先與後世商人有無關係?

追根溯源,販牛何以成為最早的商貿標記?

問鼎易水,部族爭鬥如何顯示商族的實力?

第三個故事:中國最早的商人,商業的鼻祖。

現在,商業、商人已經成為很普通的概念。商人們還分為浙商、徽商、晉商、冀商等,這是按照地域分布給各地商人劃分的商幫,不是按民族劃分的。而中國最早的商人,卻是一個民族的名字,就是商族,商人即是商族人。商業和商人的鼻祖,就是王亥。這位王亥,在商人的心目中有著王者風範和王者之尊的地位。在商民族的十幾代先公中,隻有亥稱王。

王亥為何受到後代如此隆重的崇拜呢?

因為他重視畜牧業,是中國畜牧業的創始人、中國商業的鼻祖。《世本》記載,王亥的父親“相土作乘馬”、“亥作服牛”,就是說相土馴服了乘駕用的馬。而王亥不僅馴服了牛,還繼承了他父親養豬、養馬的技術,發展畜牧業,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商部落到王亥時迅速強大起來,並向四周發展勢力,因此,王亥受到後人的崇拜。

王亥飼養牲畜,改善生活,增強了商族抵禦自然災荒和野獸侵襲的能力。由於產品有了剩餘,出於發展壯大本部落以及換取物品的目的,王亥開始與四周的部落進行以物易物的商業貿易活動。一次王亥到北麵河北易水一帶的有易氏部落進行商貿活動,結果與有易氏發生了衝突,王亥這位商族領袖,竟然被有易氏的酋長綿臣殺害了。這激起了商民族部落的極大仇恨。於是,王亥的兒子率領他的部眾,滅掉有易氏,並殺掉了綿臣。

王亥之後,商人沿著他開辟的商貿道路經過石家莊這一帶進行商業貿易,並形成了專門從事遠方販運貨物進行貿易的商賈。由於這些貿易之人來自商部落,所以就被稱為“商人”,他們的交易活動就是商人從事的產業,就叫做“商業”,而作為最早進行貿易的王亥,便成了“商業”的始祖,即“商人”的祖先。

距今大約四千年前,商族的部落向南遷徙到河南,但是,無論是在商王朝建立後,還是商王朝滅亡之後,滹沱河流域的商文化一直綿延不斷,在某些方麵甚至超過了商朝京畿腹地。

商湯滅夏,建立商朝,石家莊一帶是商族奴隸主貴族集中居住的地區。考古發現,石家莊這一地區商代奴隸主貴族的居住區遺址分布廣泛,內容豐富。目前,在石家莊區域發現的商代遺址近百處,遍及市區及周邊十幾個縣市。

其中,在槁城前西關、正定新城鋪、趙縣雙廟遺址,以及平山、靈壽、辛集等地的商代文化遺址發現帶有族徽、族名的青銅器,說明這一帶是奴隸貴族的聚集區。尤其是槁城市台西商代文化遺址和新城鋪商代文化遺址,在商代考古和商文化曆史上,留下了輝煌的篇章,甚至有許多考古發現填補了中國乃至世界文明史的空白。

這正是:

先商始祖居蕃吾,汦水河畔有昭明。

王亥養牛創基業,商人祖先留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