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氏貴族駐新市、台西文明開紀元(2 / 3)

台西商代遺址,有若幹項發現,在我國文明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甚至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槁城台西商代遺址出土的鐵刃銅鉞是目前發現的我國年代最早的鐵器,距今約三千四百多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鐵器之一。這一發現,對研究我國冶金發展史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極大轟動,經過鑒定,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一種說法認為這件鐵刃銅鉞使用的鐵,是利用隕鐵鍛造而成的;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這件鐵刃銅鉞使用的鐵,含有炭的成分,應該是人類冶煉鐵打造而成。

第二,在遺址中發現了與鐵刃銅鉞同一時期的鐵礦石和經冶煉的幾十塊鐵礦渣,這就為商代台西人已經掌握鐵器冶煉和鍛造技術提供了有力的物證。這也是截至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類冶鐵的實物,它證明早在三千四百多年前石家莊一帶的先民已經掌握了冶鐵技術。中國的冶金技術是中華民族的獨立創造,而不是從西方傳入的。

第三,在槁城台西商代遺址出土的絲織品中,平紋縐絲織物——縠,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同類織物標本。它證明早在公元前14世紀我國人民已掌握了將蠶絲紡紗加撚、織成後使之緩勁產生縐紋的紡織技術。

第四,槁城台西商代遺址出土的麻布殘片,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脫膠麻織品。經專家鑒定,麻紗中膠質韌皮含量很少,說明三千四百多年前我國人民已掌握了韌皮纖維脫膠技術。這些麻布的紡織水平已相當於千餘年後的西漢馬王堆漢墓中的麻織品。

第五,槁城台西遺址14號房子是目前河北境內發現的最早的釀酒作坊遺址,也是國內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商代釀酒作坊遺址,出土了酒缸、煮料鍋、漏鬥、罐等全套釀酒器。

第六,在台西遺址中還發現了完整的釀酒作坊遺址和完整的釀酒、漉酒、保存酒的器物和釀酒用的植物種仁。尤其是在發酵用的器物中,發現了8.5千克酒曲酵母的殘殼,經過專家鑒定是世界上保存完整的最古老的酒曲,填補了中國文明史上的一項空白。用穀物釀酒有可能始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到了商代,青銅器的大量普及和冶鐵技術的發明,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先進的工具,而農業文明的興盛,使得這一帶的人們,有了大量剩餘的糧食,促進了釀酒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槁城台西酒曲的發現充分證明,河北平原地區的人們至晚在公元前1400年已經熟練地掌握了人工酒曲的培植技術並成功地運用到釀酒工藝之中,這比《尚書》所記載的要早兩百多年。

用酒曲釀酒的複式發酵法,在上下幾千年的漫漫曆史長河中,曾經一直是中國絕無僅有的技術。也就是說,直到19世紀的數千年人類文明史上,唯有中國人成功地駕馭這一技術,利用各種不同的酒曲,釀造出不同風味的黃酒、白酒,使中國酒類成為世界上品種最多、味道最豐富、最富變化的含醇飲料。

隨著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發展,這一技術逐漸向周圍地區傳播,傳到日本、俄羅斯、印度、泰國和南洋地區,極大地豐富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酒文化。在歐洲,直到19世紀90年代,法國人卡爾邁特氏在研究中國的“酒藥”(即酒曲)後,才搞明白了其中的神秘魅力,從中發現了多種黴菌,並應用於酒精工業中,從而改變了其自古沿用的先用麥芽糖化穀物,再加酵母菌發酵成酒的陳舊的單邊發酵法,建立了所謂“新式澱粉發酵法”,大大加快了發酵過程,也大大提高了酒精的產量,對歐洲發酵工業和酶製劑工業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