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主要是用來安奉佛舍利和大德高僧的舍利、遺骨和衣缽,但也被賦予一些其他功能,譬如真定的天寧寺淩霄塔,可以登臨塔內觀賞真定城景致,甚至還具有觀望敵情的作用。
開元寺鍾樓,這座磚木結構的二層樓建築,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唐代鍾樓,它與山西佛光寺大殿同是國內僅存的唐代建築。1988年它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落架重修。鍾樓上掛著一口銅鍾,是盛唐的遺物。
在鍾樓正中地下,砌了一個回聲用的旱井,與鍾聲產生共鳴,使鍾聲傳得更遠。當地人都知道,這座鍾樓的大鍾是正定城音響最為洪亮的古鍾,可以傳到十幾裏外。這口大鍾,在正定人心中非常神聖,每年春節初一、十五都要敲鍾祈福。在唐末五代真定人民反抗契丹的起義中,城裏的愛國將士們敲響大鍾,彙集數萬民眾前來支援。所以說,這是一件承載著愛國豪情的瑰寶。
這座鍾樓在我國著名的古建築專家梁思成先生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1933年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他曾多次到正定考察。
在唐朝曆史上,大多數皇帝都推崇佛教,所以唐朝的佛教不斷發展,僧侶隊伍不斷增長。到了唐武宗時期,佛教的勢力太大了,惹得皇帝翻臉了,會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發起中國曆史上第三次滅佛運動。
中國曆史上皇帝滅佛有四次,第一次是北魏武帝,第二次是北周武帝,唐武宗是第三次。
武宗滅佛,大德高僧將如何立命安身?
陽奉陰違,藩鎮節度使為何抗旨不遵?
當頭棒喝,臨濟禪宗又怎樣名震佛門?
唐武宗頒詔,要拆毀山野的各種招提、蘭若,就是指沒有官府賜額的寺院,裁減各地的佛寺,大的州城可以留寺一所,小點的州所有的寺院都廢毀。
如果要燒香,就到道觀進香。唐武宗還規定,所有應廢掉的寺院裏的銅像、鍾磬,都讓官方的鹽鐵使燒了鑄錢;鐵像讓本州官府鑄為農器;金銀、玉石等像交給官府;官吏百姓家裏供奉的金銀、銅、鐵之像,限一月之內全部交給官府,藏匿不交者,按私鑄銅錢罪名處分。
詔書頒布後,各地官吏紛紛行動,拆毀寺院,毀壞佛像,一個月內拆掉寺院四千六百多所、蘭若之類的小廟四萬多處;還俗僧尼二十六萬零五百人,增加給朝廷納稅的人口十五萬人;從寺院收回上等耕地數千萬頃。
在這種背景下,各地大量佛像被砸毀,佛教寺院被拆,一些高僧無處安身。
當時河北屬於藩鎮割據地區,控製這一帶的藩鎮節度使都非常信佛寵道,所以,唐武宗的詔令在這裏沒用。朝廷派禦史到這裏來督察時,藩鎮節度使竟然回應:“天子如果願意,請他來毀寺院吧,我們不幹這事。”在成德軍控製的真定、趙縣、冀州、深州,佛教寺院得到保護,成了佛教高僧的避難所。
在江西黃檗寺有位大德高僧義玄,因唐武宗滅佛被趕出寺院,來到河北,在真定滹沱河邊臨濟村的臨濟院繼續修行。
義玄,俗姓邢,曹州南華人,就是現在山東東明縣人。他在臨濟院參悟佛法,對禪宗佛教進行了發展,創立了禪宗一個重要分支——臨濟宗。臨濟宗師傅接受弟子參悟佛學的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通過“當頭棒喝”激發參禪者頓悟。
由於藩鎮之間征戰,地處渡口的臨濟寺不安全,義玄禪師準備到大名府去。這時候,真定城裏成德軍中的一個軍官太尉墨君和把自己城裏的一處宅第舍給寺院,請義玄禪師住持,這就是現在正定城裏的臨濟寺。
百年圓寂,澄靈塔與臨濟宗有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