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便秘排除隱患
要解除這樣的警報,自然是要盡量避免便秘。耿教授表示,便秘問題應該從飲食習慣上解決,比如吃些芹菜、粗糧等纖維含量高的食品,有助於體內出現食物殘渣而形成糞便;最好能保證一兩天排便一次,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有時候,可以吃些中藥輔助治療,或在排便時用手按摩腹部都將有助於緩解便秘,開塞露等藥品最好隻作為臨時緩解痛苦的輔助劑,而不要經常使用。
耿教授還提醒,有高血壓的老人,一定要注意排便時別太用力,不然很容易出現問題;也不要養成在排便時看書、看報的習慣,因為精力不集中會延長排便時間,也可能出現便秘。
慢性呼吸道疾病與便秘有什麼關係?
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指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及肺心病。這些疾病多見於中年人,中年人本身各贓器係統功能退化,胃腸蠕動緩慢,易患便秘。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人,全身平滑肌係統功能減弱,纖維支持組織減少,胃腸道平滑肌張力下降,蠕動減弱,常發生便秘。慢性呼吸道疾病病程發展緩慢,病人長期咳喘,肺氣腫,致使胸廓變形呈桶狀胸,膈肌下降,膈肌運動受限並影響其收縮能力而出現便秘。肺心病病人心髒功能不全,內髒淤血,肝腫大,胃腸道消化運動功能下降而易產生便秘。
長期便秘可導致抑鬱
長期便秘可能導致患者出現抑鬱、焦躁不安、孤僻等現象,嚴重者會引發抑鬱症、神經性厭食等精神障礙。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日前公布的數據表明,有三成便秘患者患有抑鬱症。專家提醒人們注意長期便秘者的精神損傷問題。
馬某患有嚴重的便秘,每天靠吃瀉藥排便,劑量也越來越大,逐漸失去作用。經常二三十天無法排便的馬某,肚子脹痛難忍,他幾乎不敢進食,人瘦得皮包骨,精神壓力非常大。因不堪折磨,馬某多次想自殺,都被家人及時阻止,並將其送到中南醫院治療。
專家說,近年來,受飲食結構改變、工作緊張、運動不足等因素的影響,便秘已成為都市人十分常見的一種病症。有的患者出現便秘就吃瀉藥,其實長期服用瀉藥會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加重便秘症狀,有的瀉藥中含有破壞腸神經的成分,會對腸壁神經造成損傷。
專家說,患者長期便秘,大便長時間停留在人體內,有毒物質(如氨類)得不到清除,會對人的神經調節功能產生影響,造成部分患者精神上的損傷,加上病痛折磨,易出現抑鬱症狀。便秘患者切莫長期依靠瀉藥,要及時到醫院接受治療。
女子長期便秘可致附件炎
子宮、輸卵管、卵巢等內生殖器官位於骨盆腔內,前與膀胱為鄰,後麵及左右兩側靠近腸管。右側輸卵管挨著闌尾、盲腸,左側輸卵管與乙狀結腸、直腸靠近。如果長期便秘,停留在腸管內排泄物中的各種細菌、病毒、黴菌等病原體,可以通過毛細血管、淋巴管直接蔓延到左側輸卵管及卵巢,引起附件炎症。輕者病變進展緩慢,症狀不明顯。重者可出現下腹痛、腰酸痛、白帶多、月經過多、痛經和性交痛等。
一旦輸卵管因炎症而發生堵塞,就會阻礙精卵相遇,造成不孕。
因此,育齡婦女應自覺養成喝水的習慣,最好每天早晨喝一杯蜂蜜水。平時要常吃些粗糧和蔬菜、水果,同時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便秘與痔瘡
痔瘡是直腸下端黏膜或肛管皮下的靜脈叢產生擴大、曲張、淤血所造成的靜脈團。便秘常是造成痔瘡的主要原因。便秘時,由於幹燥糞便壓迫直腸,使直腸黏膜下層的靜脈直接受壓迫,直腸肛門靜脈血液回流障礙;便秘時,排便時間過長,並用力屏氣排便,可使腹壓增高,更使直腸肛門靜脈回流受阻。久而久之則容易發生痔。便秘可以引起痔的發生,而由於痔可引起排便疼痛,有些病人懼怕排便時疼痛不敢排便或強忍不便,使糞便在腸內停留過久,從而又可引起便秘或加重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