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動物知識(2 / 2)

動物的冬眠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像青蛙和蛇那樣的冷血動物,它們的體溫會隨著氣溫的變化而不同,當氣溫降到一定程度時,一些動物就會被凍死。為了生存,當冬季到來時,它們處於假死狀態,僵臥在洞裏,血液循環和呼吸非常緩慢,神經活動幾乎完全停止;另一種則是為了躲避寒冷天氣的惡劣生活環境,在較暖和的地方躲起來,最大限度地減少體能消耗,等待春天的到來。

確切地說,前者是冬眠,而後者應該叫避寒過冬。

熊屬於後一種避寒過冬的動物。當冬天來臨時,熊選擇一個巨大的樹洞或岩洞等可遮擋風雪的地方,用枯草修築一個窩,並把洞口堵住,呆在洞裏不食不動,呼吸微弱,體內代謝活動降到最低,靜靜地等待來年春天的到來。

為此,熊在秋天早已吃下充足的食物,把營養轉化成皮下脂肪貯存起來,以備過冬時消耗。

生命是怎樣誕生的?

據地質學家研究,地球產生於距今約45億年以前。根據人們對化石的研究的結果發現,在地球誕生約10億年以後,即距今35億年前,最原始的生物在海洋裏誕生了。

當時海洋的海水就像硫磺溫泉一樣是稀溜溜的液體。這些液體是怎樣產生出生命的呢?對此眾說紛紜,但其中比較有說服力的是前蘇聯的生物學家歐帕林寫的《生命的起源》一書。

歐帕林認為原始地球的大氣裏含有甲烷氣、氨等物質,這些物質在陽光的作用下,與雷電化合成有機物,然後溶進了原始海洋裏,成為名叫凝液層的物質,最終發展成細胞的基本物質——核酸。

至於這些物質產生出生命的階段,至今尚不清楚。但是,它們能形成氨基酸等生物的有機質,通過米蘭實驗已得到了證實。

實驗證明,動物血液裏的血紅蛋白和植物的葉綠素中所包含的有機酸和鐵並沒有根本的不同,因為它們的起源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動物和植物最初都是源於同一種生物,後來進化而演變成動物和植物了。

雞相鬥時為什麼脖子上的毛要豎起來?

我們都看見過公雞相鬥,這時它們脖子上的毛就會豎起來,這是為什麼呢?

動物常常會通過表情和動作表露自己的情感,越是高級的動物,這個特點越是明顯。

比如,猴子發怒時,會用瞪大眼睛張大嘴巴等動作來嚇唬對方。據說有經驗的養蛇人就能知道毫無表情的蛇什麼動作是發怒,如此等等。

創立進化論的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曾經寫過一本巨著《動物的表情》,書中載有多幅馬的麵目表情的照片,其中還有馬的笑臉呢。由此可見,人們早就對動物的表情進行研究了。

公雞之間向來是很不友好,兩雄相遇總是怒目而視,這時,彼此會擺好攻擊對方的架勢,豎起脖子上的毛,以顯示自己的威武和強大。如果一方承認自己沒對手厲害,就會耷拉著尾巴表示認輸而走開。若是互不服輸,就會鬥個你死我活、頭破血流才罷休。

動物就是這樣用表情來表達自己當時的情感的。雞借助脖子上的毛來表示發怒,這和形容人發怒時“怒發衝冠”是一樣的吧。

為什麼有的蛇無毒有的蛇有毒?

一提到蛇,人們總會先想到毒蛇,而且還會不寒而栗。其實,在蛇類中,有的蛇有毒,有的蛇卻無毒。如像眼鏡蛇、竹葉青、腹蛇等是劇毒;如蟒蛇、黃頜蛇等就是無毒蛇。一般來說,前者體形較小,後者體形較大。

為什麼體形小的蛇大多為毒蛇呢?因為體形小的蛇在捕食較大的動物時,如果不能一下子把對方致於死地,獵物可能逃脫。為了更有效地捕住獵物,毒蛇在咬住對方的同時,就把毒牙裏的毒液注入對方體內,使其神經麻痹或破壞其血液和肌肉。

毒蛇的種類不同,毒液和毒素也不一樣,有的麻痹獵物的神經,有的破壞獵物的肌肉和血液,而有的則兼而有之。

與此相反,體形大的蛇由於力氣很大,它們咬住獵物時,憑著自己的力氣就能把獵物緊緊地纏住,然後把獵物咬死。所以不用毒液就能捕住獵物,它是靠身強力大取勝獵物的,因而體形大的蛇一般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