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昆蟲知識(2 / 2)

不同種類的蚊子吸食血液的時間也不同,從白天到傍晚這段時間吸血的是庫蚊,而在漆黑的夜間出來吸血的則是另一種蚊子。

蚯蚓有雌雄之分嗎?

蚯蚓屬於毛足綱,寡毛目環節動物,全身由幾百個環節組成,每當發育成熟後,就會長出一圈較寬的白色環帶。

蚯蚓沒有眼睛但卻有能感覺到光亮的細胞,沒有耳朵卻能感覺到土壤裏微弱的振動和空氣的流動。

蚯蚓同蝸牛一樣為雌雄同體動物,也就是說同一個軀體上既有雌性生殖器官也有雄性生殖器官。不過一條蚯蚓是不能繁殖的,同為一條蚯蚓身體內的精子和卵子不能同時成熟,隻有兩條蚯蚓將環帶合在一起,將精子注入對方體內才能進行繁殖。

蚯蚓的生殖帶呈環狀,在14~16節間,有三對受精囊孔。靠近環帶處是頭,頭部有口,也有腦,腦的中樞神經通過腹側,在這一點上,和我們人類完全不同。

蚯蚓的種類很多,生活在土壤裏,吃東西沒有什麼選擇,它將沙粒、土壤和腐敗的有機物吞下去,經過消化,沙土就從肛門排出。土壤就變得疏鬆、更加肥沃,有利於植物的生長。

此外,蚯蚓體內富含蛋白質,可以作為動物蛋白的新來源。

化石是怎麼回事?

生活在遠古地質時代的生物,被埋藏在地下的泥土或砂石中,在水成岩的地層中變成跟石頭一樣堅硬的東西,並被長期保存下來,這就是化石。

現在人們之所以能夠知道地球上滅絕已久的恐龍的一些情況,就是從挖掘出來的恐龍化石進行研究的結果。例如我們生活的地球曆經“滄海桑田”的變遷的曆史,也是根據沉積岩中所含的化石可以推斷古代生物所生活的環境,進而可了解古環境的變遷。

動物的骨胳、牙齒,貝殼這些堅硬物質,在埋在地下後,容易變成化石保存下來。動物的腳印、爬跡等也可以變成化石。動物的糞便也一樣。

不僅動物能變成化石,植物也能變成化石,植物的枝葉類在泥土中,即使本體腐爛了,由於殘留著痕跡,它也能變成化石,甚至還能分出它們的葉脈。樹幹中如果滲入了矽酸類的礦物質凝固後,樹幹就會變成矽化木。

由碳化形成的煤也可以說是一種化石,另外,夾在樹脂裏凝固所形成的琥珀裏的昆蟲或植物的花,其實也可以算是一種化石。

為什麼蟬要叫?

深秋時節,蟬總是叫個不停。蟬和在秋天中鳴叫的蟋蟀等昆蟲一樣,隻有雄性的才會叫,雌蟬聽到雄蟬的叫聲後,便會趕來同雄性交尾,原來鳴叫是雄蟬呼喚雌蟬的信號,是為了傳宗接代的需要。不同種類的蟬,叫聲也不相同。

蟬的鳴叫聲是從哪裏發出來的呢?蟬的發音器在腹部,和蟋蟀的發音不同,蟋蟀是靠摩擦兩片前翅發出聲音的。如果把蟋蟀的鳴叫比喻為弦樂,那麼蟬的鳴叫就相當於聲樂了。

蟬的發音器由兩塊發音肌和與它連接的發音膜、放大聲音的共鳴室及調節音響和節奏的腹瓣膜組成的。

發音肌的收縮會使發音膜一起一伏地發出聲音來,經共鳴室擴音後,再由腹瓣膜和腹部的運動變成我們所聽到的蟬叫聲。

雌蟬雖然不會鳴叫,但在腹部有收聽器。

蟬的幼蟲階段生活在土裏,吸食植物根的汁液,但它也能感覺到地表上季節的變化,當它變成成蟲後,就會破土而出,爬上樹幹,吸食樹幹的汁液而賴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