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地球知識(1 / 2)

嚴冬時,窗戶上的霜花是怎樣形成的?

嚴冬“三九”天時,一早起來,拉開窗簾,往往能看見窗戶玻璃上結有白茫茫的霜,有時會出現像羽毛狀或針狀的霜花。你也許會為大自然的神功而驚歎,這樣美妙的霜花是怎樣形成的呢?

窗戶上的“窗霜”,一般來說,在氣溫降到0℃以下,而地麵溫度更低時,空氣中的水蒸氣被凍結成冰的結晶,附著在窗戶的玻璃上這就是窗霜,水蒸氣在這些結晶冰的表麵繼續凍結,就會出現羽毛狀的霜花了。

一般來說,當戶外氣溫降至-10℃以下時,往往會出現羽毛狀的結晶霜。

霜大多出現在無風的晴天,陰天或大風天時很難結霜,因為水蒸氣無法穩定地附著在固體的表麵。

遠古時期的北海道曾經是兩個島嗎?

你知道日本最北端的北海道是什麼時候、怎樣產生的嗎?

據地質學家考察遠古時期的地層和化石時發現,在大約8000萬年前的中生代末期,在現在的日高山脈位置上曾出現過一條狹長的海,不久後,那裏又隆起了一座山脈。

到了大約2000萬年前的第三紀中葉,北海道發生了一場巨大的變化,北海道變成了許多島嶼。

到大約100萬年前的第四紀初葉,才出現了今天的北海道輪廓。在此之後,北海道曾以石狩平原為界,分為東、西兩個島。

第四紀是冰川時期。在這個時期裏海平麵下降,北海道形成了一個島,並且同大陸連在一起,此時猛獁象來到北海道。

後來進入溫暖的間冰期,冰層融化,海水又回流,淹沒了與大陸的連接處,北海道又重新分成東、西兩個島。

這種變化循環往複,到了大約一萬年前,才逐漸形成了今天北海道地形的雛形。

為什麼金屬物體容易被雷擊?

1752年,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探測雷雲的奧秘,在放飛帶鐵絲的綢麵風箏上,裝了一個觀測電荷的驗電器,從而證實了雷雲帶有電。

我們知道,金屬是導體,它的導電性能很好。雷雲由於內部的強烈對流和雲粒子的不斷碰撞,往往積聚有大量的電荷,當電場大到一定程度時,就要產生放電現象。

金屬物體極易導電,雷電放電首先選擇容易通過的金屬物體,將電荷釋放到大地中。

避雷針就是利用這一原理製成的,它與引線和接地裝置配合,可以把一定範圍的高空雷電引向自身,泄入大地。

這與高大樹木和天線容易遭雷擊的道理是一樣的,避雷針這個名稱改為引雷針才更確切些。在以避雷針的高度為半徑的範圍內,即使打雷,人或物體基本上是安全的,因為有避雷針作保護傘。同樣,站在汽車裏比站在汽車外更安全。

天上的雲彩是怎樣形成的?

天上的雲彩千變萬化,千姿百態,一直為人們所喜愛和讚賞。這些多姿多彩的雲是怎樣形成的呢?

形成雲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於潮濕空氣上升,在上升的過程中,因外界氣壓隨高度降低,它的體積就會逐漸膨脹,在膨脹過程中要消耗自己的熱量。這樣,空氣就邊上升、邊降溫。

然而,空氣含水氣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在一定的溫度下,單位體積空氣中所含水氣的水氣壓稱為飽和水氣壓。所以,上升空氣的氣溫降低了,它的飽和水氣壓就不斷減小。

當上升空氣的飽和水汽壓下降時,就會有一部分水汽以空中的塵埃為核而凝結成小水滴。

這些小水滴的體積非常小,但濃度卻很大,在空氣中下降的速度極低,能被空氣中上升的氣流所頂托,所以,能夠懸浮在空中而成為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