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洛陽行(1 / 2)

這些日子李誌依然是堅持每晚夜深人靜的時候去打一遍太極,然後每天天沒亮就爬起來打上一邊太極。

閑下來的時候找虎子去打打獵。身體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壯實起來,與之前手無縛雞之力相比,已是改善了很多。

關於在這亂世之中該何去何從,李誌想等自己再大一點,身體再壯一點的時候再去逐鹿天下。自己在這之前要做的就是韜光養晦,蓄勢待發,有朝一日待天下動蕩,便厚積薄發,一爭雌雄。

一個月後,李穆準備完了這次去洛陽行商的貨物,什麼熟牛皮啊、百年老山參啊、都是些貴重物件。雇了幾個村裏的獵戶帶領著商隊,還有小李誌就向洛陽進發。一路上走走停停,沿途倒是做成了幾筆生意,這讓還沒到洛陽貨物就賣出去一大半的貨物的李穆,不由得高興不已。

這一走就是兩個月,這日剛過晌午,李穆一行人就發現一座無比宏偉的城池出現在眼前。洛陽城的影子逐漸浮現在眾人眼中。

第一次如此遠距離的真實的站在這裏,看著這座古都李誌也不由得心神激蕩。心裏不由的讚歎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果然是偉大的。”

“兄弟們,快走吧,雖說這洛陽近在眼前但是我們趕到城裏,也得到下午了,我們還要投宿,不然錯過時間大家就得露宿街頭嘍”李穆催促道。

進了洛陽城,李誌對這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什麼買胭脂水分的、買糖人的、捏泥塑的、都要跑去圍觀一下。李穆對著孩子也沒辦法。畢竟是天子腳下。比起他們居住的昭武縣要繁華的幾十倍。打小帶著李誌往來於草原和一些邊關城市之間。雖說跑過無數城市,但是就是連李穆也第一次來著大城,雖說自己是個成年人了,但是自己也對這眼前的一切感到一股莫名的興奮。正是應了那句古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李穆帶著一行人來到一間普通的客棧打尖。對隨行的幾個護衛和店中的小廝交代完一些事情以後就帶著李誌逛洛陽了。

李誌雖說是個理科生,沒怎麼出過家門,但是非常喜歡讀史書,不是有句古話說的好麼,讀史使人明誌麼。立誌不光看這些史書,同時也對這些曆史名城有所研究。甚至有時會為了一個史書上出現的小城而去圖書館翻遍所有的地圖去參考。

走在洛陽的大街上李誌不禁的回想起以前看過的那些資料。

洛陽,立河洛之間,居天下之中,既稟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氣,也具南國水鄉嫵媚風流之質。自盤古開天辟地之後,三皇五帝以來,洛陽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為天人共羨之神都。她不僅是中國最早的政治首都,更是中華思想與文化的源頭聖地,可謂中華民族曆史的精神首都,是最早的中國,也是最本色的中國、最淵深的中國。

洛陽城,北據邙山,南望伊闕,左瀍右澗,洛水貫其中,東據虎牢,西控函穀,四周群山環繞、雄關林立,因而有“八關都邑”、“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之稱;而且雄踞“天下之中”,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係荊襄,人稱“八方輻輳”、“九州腹地”、“十省通衢”。

另有傳說洛陽是中國的龍脈集結之所,所以洛陽是曆朝、曆代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爭之地,成為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走著走著李穆父子走到一家豪華的酒家,進出的都是一些衣著綾羅綢緞的公子或是身寬體胖大腹便便的中老年人。

這是門邊的小二哥看見李穆父子正在往這邊走,馬上小步快跑上前笑著點都哈腰道。兩位一定是來自外地吧。著來到洛陽一定要到我們“錦禦樓”做一下,我們這裏的頂樓靠窗的為智能總攬洛陽全景,在這華燈初上的時候坐在頂樓,點幾道小菜,喝杯小酒,看看這洛陽夜景,好不快活,好不逍遙啊。兩位裏麵做?

李誌看著這小二哥背台詞一般的獨白,不禁有些佩服這個店小二。雖說是一個小二卻知道用這般手法來向自己推銷座位。

李穆猶豫了一下,點了點頭。小兒看到李穆點頭,便一聲吆喝,二位客觀頂樓請嘍。兩位這邊來請,說著順勢一個請的姿勢在前麵引路。

坐下以後李穆點了幾個小菜,自己又叫了一壺酒,和兒子坐在窗邊看著洛陽的夜景。旁邊的一些年輕人偶爾吟詩作對,李誌聽了覺得都是些風花雪月的打油詩。不禁對這些人心生鄙夷。

這時候樓下傳來一整嘈雜的吵鬧聲,隻聽見是剛才的店小二和一位大嗓門的客觀在理論這什麼。說著還往樓上走來了。不顧小二的阻撓徑直走向李穆他們這張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