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短暫對視,元無憂臉上忽然綻出一絲微笑。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這短短時間裏,他已經想明白了。
他的嫌疑是客觀現實,無論元觀蘊如何想他、如何看他,都不會改變。既如此,自然要加入搜查、幫助搜查,唯有找到真凶,才能洗刷嫌疑呀。
元無憂既然同意,事情便如弓典剛才所說,安排下去。
珈藍寺中自有人手繼續調查,元觀蘊等人則帶著元無憂一起,前往官前村找淨思。
一路上,弓典把元觀蘊叫上元無憂的行為琢磨了又琢磨,漸漸琢磨出味道來了:
武陵王雖然身上有很大的嫌疑,但其地位高貴,聖寵隆重,他們根本不可能亂來。與其束手束腳的調查問訊,還不如像公主一樣,全無“防備”地把人叫上,若武陵王沒有問題,事後武陵王必然感謝公主的信任;若武陵王真有問題,他們也能當場把人鎖拿!
啊呀呀。
想明白了弓典,嘴角也露出一絲微笑。好巧不巧,這絲微笑倒與元無憂剛才的那絲微笑,有點神似。
不愧是我看中的公主,這做事的手腕,真是羚羊掛角,不著痕跡。
真好,真好。
結結實實的一架青雲梯。
青雲梯,青雲梯,送我上青雲。
或許是因為心有旁騖,本來有點距離的路程,眨眼間就到了。
他們到達的時候,正有個漢子頂著光溜溜的腦門,在茅屋前喂雞。雖然昨日才發生了震驚天下的刺王殺駕之事,連京兆府尹都被解職問罪,可是日子總要過,百姓們該喂的雞,也是一天都不能拉下。
隔著些距離,元無憂衝那人看了兩眼,便對元觀蘊說:
“是淨思。”
說罷,元無憂衝前方揚聲道:
“淨思?”
那低著頭喂雞的漢子抬起了頭,明明看身材也有些筋肉,但是抬起的臉來,卻眉吊梢,腮內陷,一副尖嘴猴腮,儀容不佳的模樣。
他看見元觀蘊這一行浩浩蕩蕩的人,先是麵露驚慌之意,繼而一擲手裏頭的簸箕,抱起雞籠裏的一隻雞,竟然想要翻籬笆逃跑!
自然沒有成功。
那弓典帶的人豈是酒囊飯袋?三下五除二,就剪著淨思的雙手,推到元觀蘊麵前,跪著見禮了。
“讓他起來吧。”元觀蘊隨意說,越過人,往那走去。
進了屋子,淨思的哥嫂都不在,都去田裏做活了。
弓典接了主動權,對淨思說:“別跑,跑什麼?見了官府裏的人就跑,是做了什麼心虛的事情?”
淨思看著眾人,雖已經沒有人扣著他了,他還是雙膝落地,佝僂肩背,一副很是順從的模樣,隻是那咕嚕嚕轉動著,一時窺探元觀蘊的衣飾,一時窺探大理寺寶刀的雙眼,暴露了他並不安分的內心。
“沒做什麼心虛的事情。”淨思忙道,“隻是見公主與各位老爺們來,不敢
衝撞。”
他竟能從元觀蘊的衣飾上,看出了元觀蘊的身份!
僅從這一點,弓典便知道淨思的內心與他的外表一樣活絡。對於這種人,弓典也是見多了,若是往常,這種人需要磨一磨,殺殺他的性子再問話,那時問話便順暢了。
但現在,時間來不及。
弓典便直接橫眉冷目喝問道:“年前六和堂失火一事你從實招來。”
他忝為大理寺少卿,本就經手負責許多案子,身上的血腥氣常年不消,又長著一張好臉,一旦擺出正經不悅的表情來,便如地府中的黑無常現世,能直叫人魂也怕得飛了出來。
果然,他一板上臉,淨思便嚇了一大跳,聲音也跟著顫抖了起來:
“大、大人明鑒,我是被冤枉的啊!我是被陷害的啊!”
他這樣說著,初時聲音還抖,漸次的聲音便大了起來,似乎怒氣壓過了他的害怕,叫他放開了自己的嗓門。
隻見他切齒道:
“我是被人陷害的!失火那日,我根本就沒有喝酒!我用過晚飯之後,沒過多久,就覺得神誌昏沉,撐了好一會兒,還是頂不住睡著了,等我再醒來,六和堂失了火,我藏起來的葫蘆,更被丟到了旁邊,你們說,不是別人陷害我的,還是什麼?”
其實這樣的話,早在失火的當日,淨思就已經反複的說過了。
隻是當時,大家並不相信淨思。
畢竟淨思貪杯犯戒這回事,珈藍寺上下皆知,戒律堂更多番警告過淨思,也無甚用處。如此一個欺瞞佛祖,不守寺規的人,怎麼能叫人相信他?
說到這裏,淨思似乎有點回過神來了,小心翼翼的覷著眾人:“可是昨日……聖人不是才被膽大妄為的賊子冒犯了嗎?怎麼大人們跑來問我的這點小事,是不是我的事兒和聖人的事兒有什麼關聯?”
這油滑的家夥。
弓典眯起眼睛,冷冷看著淨思。
“是我們問你,說明白你自己的事情。你覺得你芝麻綠豆大的一點兒事情,碰得著聖人一根毫毛?再胡言亂語,先剁了你的小指,再在大理寺的牢裏,給你開一間房。”
“不敢、小人不敢。”淨思大為惶恐,身體又發起抖來。
“說回六和堂失火。你說自己被人陷害,你被誰陷害了?”弓典追問。
這話似乎問中了淨思的心坎,隻見淨思脫口而出:
“淨苦!陷害我的人,就是淨苦!”
這個名字,元觀蘊等人都不熟,他們看向元無憂。
元無憂道:“當日最先發現火勢、呼喚眾人救火的沙彌就叫淨苦。”
難怪他被稱為“佛王爺”,寺中的事,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沙彌,他也明白。
元無憂向大家解釋完畢,依然疑惑,他溫聲問淨思:“你慢慢說,我們聽著。為何覺得是淨苦陷害你?”
這紅臉白臉,弓典與元無憂雖然沒有事先通氣,配合得倒是不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