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動物不同的是,人會用各種方式,把生命中精彩的瞬間定格、記錄、留存下來,其中的一些,後來就成為藝術。可為什麼,生活那麼精彩,我們卻往往隻記錄了平庸呢?也許就是因為,當精彩出其不意地到來時,沒了膠卷。膠卷已大量地浪費在你對生活的平庸擺弄之中。

人生第一課

這是美國一家普通的幼兒園。

剛剛入園的兒童被老師帶進幼兒園的圖書館,很隨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們的人生第一課。

一位幼兒園圖書館的老師微笑著走上來,她的背後是整架整架的圖書。

“孩子們,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們答道。

於是老師從書架上抽下一本書,講了一個很淺顯的童話。

“孩子們,”老師講完故事後說,“這個故事就寫在這本書中,這本書是一個作家寫的。你們長大了,也一樣能寫這樣的書”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來。“我有一個爸爸,還有一個媽媽,還有……”幼稚的童聲在教室裏回蕩。

然而,老師卻用一張非常好的紙,很認真、很工整地把這個語無倫次的故事記錄下來。

“下麵,”老師說,“哪位小朋友來給這個故事配個插圖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來,畫一個“爸爸”,畫一個“媽媽”,再畫一個“我”。當然畫得很不像樣子,但老師同樣認真地把它接過來,附在那一頁故事的後麵,然後取出一張精美的封皮紙,把它們裝訂在一起。封麵上,寫上作者的姓名、插圖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師把這本“書”高高地舉起來:“孩子,瞧,這是你寫的第一本書。孩子們,寫書並不難。你們還小,所以隻能寫這種小書;但是,等你們長大了,就能寫大書,就能成為偉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課結束了,在不知不覺之中,孩子受到了某種“灌輸”。我們的教育者———我們的老師、家長、社會如何看待這種灌輸呢?

不幸是最好的大學

在法國裏昂的一次宴會上,人們對一幅是表現古希臘神話還是曆史的油畫發生了爭論。主人眼看爭論越來越激烈,就轉身找他的一個仆人來解釋這張畫。使客人們大為驚訝的是:這仆人的說明是那樣清晰明了,那樣深具說服力。辯論馬上就平息了下來。“先生,您是在什麼學校畢業的?”一位客人對這仆人很尊敬地問。

“我在很多學校學習過。先生,”這年輕人回答,“但是,我學的時間最長,收益最大的學校是苦難。”

他為這苦難的課程付出的學費是很有益的,盡管當時他隻是一個貪窮低微的仆人,但是不久,他終於以其智慧震驚了整個歐洲。他就是那個時代法國最偉大的天才———法國哲學家和作家盧梭。

不幸是最好的大學。與其給孩子物質的享受不如找機會給孩子一些挑戰自己和克服困難的機會和經曆。不能吃苦的孩子成不了大器———這是一個不是真理的真理。

瞎子論

一段演講過後,一位評委作了這樣一個總結:“雨果說過:‘美麗的女人是瞎子,沒看見自己逐漸增長的皺紋;揮霍的人是瞎子,隻看到開端而未見結局;聰明的人是瞎子,沒見到自己的無知;正直的人是瞎子,沒有看到騙子;騙子也是瞎子,他沒看見上帝;上帝還是瞎子,沒看見創造世界的時候魔鬼也混了進來。’我也是瞎子沒看見大家是聾子,我們整個評委也可能是瞎子,評價得不一定全麵,人人都有瞎的一麵,即使錯了,你們也要諒解!”

人們看問題總會存在片麵性,都有瞎的一麵。正如一位哲人所說,“這個世界是瞎子背跛子共同前進的時代。”

濃縮的智慧

一位年輕的國王登基,他召集國內的賢士,命令他們收集全世界的智慧,編纂成冊,使他能夠學習如何做一個最英明的國王。

賢士們辛勤工作了30年,牽了一連串的駱駝,載負著5000卷書回來了。但國王忙於政務,不可能讀完這麼多書,於是吩咐他們把這些智慧大大壓縮,不要如此卷帙浩繁。

15年後,賢士們的駱駝背來了500卷書。可是,國王還是覺得太多,命他們回去進一步壓縮。

又過了10年,賢士們帶回了50卷書。然而國王已經老了,他已沒時間把這些書都讀完,於是命賢士們進一步壓縮,要在一本書裏給他提供最精華的人生智慧。

賢士們又工作了5年,回到國王身邊,這時他們都已垂垂老矣。他們將一生辛勤工作的成果———一本濃縮人間智慧的書送到國王手裏,但此時,國王已奄奄一息,連這一本書也來不及看了。

這個哀傷的故事揭示了生命的短暫與存在的永恒之間的矛盾。它的寓意也許是:當我們開始領悟生活時,我們已經失去了生活。

道學先生

宋代時期,道學成了一種時髦,很多人都爭著模仿道學家的風度。

有一位道學先生到城裏去,在大路上恭恭敬敬地弓著腰,背著手,專心致誌地踱著四方步,每一小步都不超過規定的角度和距離。走著走著,便覺得腰酸背痛,疲憊不堪。

他左右張望一番,又回頭小聲問仆人:“看看後頭有沒有人?”

仆人說:“沒有。”

這個道學先生方才直起腰杆,長籲一口氣,撩開大步,放肆地走起來。

還有一位道學先生正在路上張拱緩步,忽然烏雲翻滾,下起傾盆大雨,這位先生慌忙奔跑。

跑出一裏多路,忽然他“哎呀”一聲,痛悔地說:“不好,我失足了,君子知過便改,為時不晚。”

於是,他冒雨回到剛才起跑的地方,又開始一步步地緩緩踱將起來。

道學即理學,理學家高談心性命理,把封建綱常倫理說成是永恒不變的“天理”,主張“存天理,滅人欲”,形成一整套虛偽、僵死的道德教條和修養方法。這是極其迂腐的。

接電話線

一位年輕律師在城東的一條繁華街新開了一家律師事務所,他花了很大的一筆資金裝修他的事務所。又買了一架豪華的電話機,作最終的裝飾。現在這架電話機正漂亮地在寫字桌上亮相。

秘書報告一個顧客來訪,對於首位顧客,年輕律師按規矩讓他在候客室等了一刻鍾。而後讓顧客進來時,律師拿起了電話聽筒,為了給客人更深的印象,他假裝回答一通極為重要的電話:“可敬的總經理,我已對他說了,我們隻是彼此浪費時間罷了……當然,我知道,好的……如果您一定要堅持的話……可是您要明白,低於2000萬我不能接受……好,我同意……以後再連絡,再見。”

他終於掛上了電話,麵對那位在門口站著不動的顧客,好像非常尷尬。

“請問您有什麼事?”律師微笑著問這位局促不安的客人。

客人猶豫了半晌,低聲說:“我是技術工人,公司派我來給你接電話線。”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應該是以誠相待,不能夠因為你的虛榮心作祟就弄虛作假,真相揭開,雙方都會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