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話裏的意思我聽明白了,這是在跟我翻舊賬。”
“你胡說什麼呀,為了你,為了咱們的孩子,我真的不想接這個令,我還是要把老公家庭孩子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的。”陳英親昵地說。
楊斌用手將陳英的身體攬了過來,真誠地說:“咱們再過幾年要孩子也不遲。”
陳英偎在楊斌的懷裏,喃喃地說:“楊斌,我對不起你……”
5
鐵路大麵積提速的這一天終於在大家的企盼中到來了,新舊提速調圖將在這一天的零時進行交替。
北方鐵路局運輸處的總調度室裏,碩大的電子屏幕上那些跳動的畫麵顯示著全局客貨運列車正常的運行,調度指揮人員在工作台前緊張有序地工作著。
晚19時,王誌康出現在全局指揮係統的視頻顯示中,他在淩水站主持召開全局新舊交替定時電話會議。
王誌康局長由譚連民和陳英陪同,親自來到淩水站,利用視頻,親自主持全局的調度會議。他首先讓在鐵路局總調度室坐台指揮的主管運輸的副局長對近日在新舊圖交替中出現的問題逐一環節查原因、定措施、抓落實情況進行了介紹,他還通報了當日全局各項運輸指標的完成情況。
王誌康講話時,他代表鐵路局黨委向工作在提速一線的幹部職工表示慰問,並預祝提速調圖成功。接下來,他說:“我局這次提速調圖有五個非常明顯的特點:一是各級領導的重視。局及站段領導堅持了交班製度,每天不管有多忙,也不論在哪裏,都要準時參加運輸交班電話會議,以便溝通全局的情況。二是早做準備、早做安排,提前進入交替狀態。我局早在分局撤消後,就做出了拆扒中間站,調整生產力布局,調整了交路,並進行了落坡、減站、平改立,拔道口、曲線調直等有線改造,極大地提高了列車的運行速度目標值。三是體現在效率和效益上,社會和企業實現了效益雙贏。運能上,在沒有投入的情況下,靠挖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我們立足於不花錢或少花錢就幹了大事。四是安全上的投入和保證是史無前例的。盡管我局財力緊張,但是,凡是涉及到旅客生命財產安全的問題,我局在投入上都不惜財力,做到用技術保安全,用硬件設備保安全。同時,注重安全上的軟件管理,安全的長效機製深入人心。全局幹部職工形成了這樣一種共識,安全就是生命!五是鍛煉了一批人。提速調圖的準備過程,也是對全局幹部職工素質的培訓過程。通過一係列的措施,增強了幹部職工自覺接受新事物、研究新情況的積極性,各工種相互之間的責任意識很強,結合部的作用發揮得更好。”
王誌康站了起來,揮動著右手,情緒激動地說:“在提速調圖中,全局即將交替的旅客列車就有242列,我希望在這次交替中,各單位相互配合,積極工作,要使列車的正點率達到百分之百,實現安全、平穩、有序的過渡,為鐵路跨越式發展,為這次世紀性的鐵路大提速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為了迎接大提速,淩水電視台對淩水站進行提速前的兩小時的全程實況直播。
劉台長親自率隊進入淩水站,他見到譚連民後,打趣地說:“譚段長,我聽到了一條小道消息,說你高升了,將到北方鐵路局去任職,是真的嗎?”
譚連民笑道:“現在各單位都提出了三防口號呢。”
劉台長惶惑不解地問:“你說的是什麼三防?”
“還是台長呢,連這你都不知道?就是防火、防盜、防記者。”
劉台長聞聽,與譚連民一起開懷大笑。
笑過後,劉台長說:“不管你走沒走,今天你要給我們淩水市人民留下幾句至親至真的話語,不然我們淩水市人民怎麼會記得從這裏走出去的鐵路局的領導人呢。”
譚連民一本正經地說:“劉台長,別開玩笑了,大提速你應該去采訪王局長,或是黃主任,更應該去采訪堅持在一線工作的陳英,我就別說了吧,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應該站在什麼角度談鐵路的這次大提速。”
“拉倒吧,你都快當副局長了,還不知道怎麼談?你就談談這次鐵路提速的重大意義。”
譚連民實在推托不過去,隻好麵對著攝影機,接受現場采訪。
“請問譚段長,鐵路現在的營業裏程是多少?比解放前增加了多少公裏?”記者問道。
“你這有點不像是采訪,倒像是考試。”譚連民笑著,又說:“據我掌握的知識,從曆史數據看,1949年之前,中國鐵路裏程數為2.1萬公裏;截至今年年底,中國鐵路總營業裏程為7.5萬公裏。增加了5.4萬公裏。”
“你認為現在鐵路的發展處於什麼狀態,運輸能力在世界上是不是最高水平?”記者問道。
“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平均增長率達到8—9%,但鐵路平均年增長率隻有1.4%。鐵路的增長速度遠遠趕不上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我國鐵路以世界鐵路6.5%的裏程完成世界鐵路客貨周轉量總量1/4以上,現有運輸能力的利用效率已經非常之高。”
“你是說鐵路運輸利用率已經達到了極限了?”
“所以要在未來的幾年裏,大投入的鐵路的建設勢在必行,鐵路建設的新高潮不僅是鐵路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因為目前鐵路已經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負麵影響。對於一個13億人口的國家來說,要解決人民大眾方便出行的難題,隻有靠鐵路來承擔,別無選擇。但我國交通格局的不合理現狀,讓已建成的鐵路網難擔重負,鐵路的價值難以充分發揮。”
“社會各界對鐵路運貨難、買票難的問題反映強烈,這次提速後是不是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眾所周知,客運方麵突出表現在春運、暑運和五一、十一黃金周期間一票難求,很多線路更是常年緊張;而貨運方麵的問題更無法回避,據介紹,目前全路日請求裝車滿足率僅為35%左右,造成重點物資運輸緊張,這種運輸情況甚至導致很多企業難以正常生產。所以在鐵道部的指揮下,進行了提速前的扒站建線及設備改造,為提速做了充分準備,應該是運籌帷幄,水到渠成,提速就是解決鐵路麵臨的這種運輸能力不足造成你說的那些問題。可隻進行幾次提速,達到現在的這種時速,還不能根本的解決問題,還要進行下一次的提速,並且要建設高速鐵路,國家將在今後幾年、十幾年大量投入目標。”
“譚段長,請您說說高鐵時代將會給中國鐵路、中國經濟和中國人帶來什麼?”
淩水電視台的記者顯然是有備而來,譚連民接受記者的采訪,回答提問時,緊張得有些汗流浹背了,但憑著他的學習,回答起問題來也算是應對自如了。
譚連民對這個問題充滿了自信,他慨然的回答道:“我認為,中國鐵路的未來目標就是通過推進跨越式發展,早日實現現代化,真正做到人便其行,貨暢其流。”
6
譚連民在陳英的站長辦公室裏,召集相關的部門領導開了個短會,把預想的問題都進行了細致的梳理,而後再向下麵各中間站發布下去,以保證提速調圖的順利進行。
會議結束後,譚連民又與陳英交換一下意見。
這時,門一開,王誌康和黃士煒風塵仆仆地走了進來,看得出來,他們是從現場剛剛檢查回來,王誌康一邊拍打著身上的塵土,一邊說:“今天這風沙也太大了,這會影響提速的質量,我已經向機務部門做了部署,讓他們按照預案,充分考慮這些客觀情況。”
陳英詼諧地說:“淩水這個地方,就是個風口,一年就有兩次風,一次就是半年。”
“唔,我還是頭一次聽說呀。”王誌康覺得新奇。
黃士煒開了個開玩笑,說:“有時領導也難免犯一些官僚主義錯誤,你看王局長工作這麼深入,也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王誌康聽了哈哈大笑起來,“是呀,所以要我們領導不斷修正個人的主觀意識,才會避免或者少犯官僚主義的錯誤嘛。”
譚連民接上話,說:“過了淩水這個風口,其它的地區恐怕問題不大,一定會保證提速後的正點運行。”
“你們看看,譚副局長現在已經是角色到位了,已經從全局角度考慮問題了。他甚至能夠從鐵路未來的發展去說明問題,讓鐵路真正做到人便其行,貨暢其流。”
聽到了王誌康的讚賞,譚連民清楚,王誌康顯然看了淩水電視台的實況,譚連民有些難為情,說:“王局長,您這哪裏是在誇我,這是在說我隔鍋台上炕。”
譚連民本來是一句玩笑話,可沒有換來王誌康的響應,王誌康認真地說:“我們就需要隔鍋台上炕的領導,這是超前的意識,有了這樣的人,才會推進鐵路的跨越式發展,才會迎接我國的高鐵時代的到來。”
幾個人都在頻頻地點頭,表示讚同。
黃士煒看了一下腕上的手表,提醒道:“現在距離零點提速時間還有半個小時。”
王誌康對著幾個人果斷地說:“咱們先去車站集中樓,然後到月台上去迎接那趟零點從淩水站發出的提速列車。”
幾個人來到車站運轉調度集中樓時,吳彩霞守候在車站集中樓,她的胸前佩戴著一枚白花赫然醒目。
王誌康走過去與吳彩霞親切握手,並向大家招手致意。王誌康問:“都準備好了嗎?”
吳彩霞回答道:“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
王誌康語重心長地對著在場的所有人,說:“新舊運行圖交替之際的一個小時,是提速調圖中最忙碌的一個小時,你們肩負的使命很重啊!”
吳彩霞代表集中樓的值班人員表態,說:“請局長放心,我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在調圖後的零時至1時,我站按照新圖接發貨物列車12列,辦理客車8列。重中之重的是零時後十分鍾按照運行圖新舊交替的列車相對集中,零點按新圖發出K4×次旅客列車,零時零3分仍按舊圖接入220××次貨物列車,零時零8分仍按舊圖順延運行的T1×次客車開出淩水站,零點零10分T5×次客車按新圖要求正點通過淩水站。”
王誌康滿意地點了點頭,對隨同的人員感慨地說:“我們就是在這關鍵的時候,需要吳彩霞這樣沉著果斷的指揮員啊。”
譚連民表態說:“我們這裏一切都準備好了,有吳彩霞這樣一個有經驗的老同誌鎮守在這裏,請您一百個放心吧,我們就等著王局長下達提速轉接命令了。”
那列提速列車K4×次旅客列車,零點前一刻駛進了車站,王誌康與這些隨同大員們一同走向前去慰問列車乘務人員。
列車長快步走向王誌康,行了一個標準的敬禮,“報告局長,K4×次列車所有乘務員已經做好了提速前的準備工作,請領導做指示。”
王誌康握著列車長的手,說:“你們辛苦了。”
在列車長的陪同下,王誌康等人從列車的前部向後走去,挨個車廂慰問列車乘務員。
身著鐵路製服的乘務人員,如出征的戰士,個個精神抖擻,表達著他們對鐵路大提速的期待和渴望,向領導敬禮。
月台上的大型掛鍾,已經指向零點整,列車前方的信號燈由紅色轉為綠色。
王誌康接過值班員手中的信號燈,親自為這列提速列車發出了發車信號。
列車一聲長鳴,緩緩地駛出了淩水車站,
譚連民、陳英、黃士煒以及月台上所有的鐵路工作人員,向著列車莊嚴的敬禮。
列車在大家共同的目光中,駛向了陣痛後的黎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