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次隱廬砸茶杯一事後,未免見麵難為情,趙玲瓏有意回避與他見麵。
此時,對上他滿目期待,隻好點頭,“既然來了便一起吃吧。”
多了一個人,不過是一副碗筷的事情。
起初還沉寂幾分,等趙父同他一杯酒後,漸漸熱鬧起來。
趙玲瓏低聲同母親說起族中近事,一旁的秋意相機湊上幾句。
趙母伸手舀了一小盞魚湯水,“小郎年後就要去書院進學.....”
母親低聲絮念,趙玲瓏分神看向另一側。
不善言辭的崔昫早已麵頰發紅,被酒意激地。推杯換盞間,話語還帶有清醒,對答如流。
看起來翁婿相合。
這個詞剛從腦海中蹦出來,趙玲瓏頓時一僵。m.X520xs.Com
身側趙母問起一件事,她含糊著應付過去,低頭飲盡杯中清酒。
其實,與崔昫成婚也不是不好。
\/
府外紅燈籠映出喜慶的大街,遠近傳來劈裏啪啦的炮竹聲,趙家熱熱鬧鬧一頓飯。
大年三十的舊例是要守歲的,崔昫陪在趙家一直到院中攏起的旺火大半灰,依依不舍地告辭。
正月前三日,趙家所有的堂店休歇。
初四的辰光一起,開門紅炮仗甩地,門店的板子撤去,溫了一夜的雞湯香氣一轉眼就鑽進過路客的鼻子。
早已垂涎趙家菜的食客三三兩兩,結伴入內。
管事滿臉褶子笑,賀詞與應門討喜的話不要錢地往出蹦,忙得都要□□才夠似的。
後廚忙亂,有胡師傅居中調度,已經曆練一年的小弟子們上手雖慢,卻出品上佳。
春筍水嫩,卻有大山出身的小郎熟稔切剝方法,選最適宜下刀的地方,剝去外衣,‘剁剁剁’地聲響,細鹽似雪醃製入味。
老農家的臘肉經過柴火氣的熏陶,脂如白膏,鋒利刀刃切出薄如蟬翼的片片肉。
臘肉多選用彘肉大腿。
整根大腿肉多是黑肉,未免口感發柴,老道的廚師選用膏油化水,香料烹出味道,肉與筍片伴著翻炒。
大火,下鏟子十數次,木薯粉水溫燉收尾。
出鍋片刻,有小廝將前頭食客誇讚之語傳回,“天香居的周老爺吃了一盤不說,拽著趙七非要癡纏著再買一盤。”
“哪裏有多的給他做?這時節冬筍頂頂貴,一桌分半顆都覺得不夠呢...”
隱廬菜式生意會有從後廚配份額的規矩,有小廝哼道。
廚間也分三六九等——
趙家的後廚並非全是趙家奴身,有的掌鍋拜了趙家做師門,有的則是外聘。
奴身拿的月銀錢不多,但是冠了趙家名姓,自有一份自家人的自豪與底氣。
拜了師門的,正兒八經傳承家學,學藝做菜傳名聲,分利多,但是辛苦。
這其中最下麵一層的便是外聘。
外聘進來的,一沒有趙家姓,二不在廚上做主,頂多是零工。
所以地位最低。
但是趙家新上任的掌櫃一掃舊風,堂前堂後歪門邪道的人早已經被攆個幹淨。
幾個搭茬的人也不偷摸說,嬉笑笑地調侃片刻,見傳活頁點菜的褐色衣衫進來,重回自己的位置,等著叫菜。
可不得勤謹些。
今年開業,隱廬新規矩——前堂點菜若是有客專叫某一師傅的菜,會格外登記。
月末結算的時候,按登記數量,能分得一定通寶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