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趙家六小郎...八寶山珍飯”
“點衛家小郎...蜜汁彘腿悶木薯”
“點趙家十三郎...推沙望月”
......
一連念了七八道菜,來人才住口。
被點到的顛勺人‘有’地吆喝一聲,麻利地燒鍋。
新歲伊始,趙家開山依舊喜人。
然高興的同時,渝州城中的亦有新麵目出現。
趙家後院
管家麵帶憂慮地從書房中離去。
趙玲瓏無奈地搖搖頭,“生意起落是常事,家中生意如今尚未站穩,我不欲與世人相爭,奈何樹欲靜而不止呀。”
正月未過,與隱廬、辛香彙、李家豆腐宴相似的堂店便如春筍一般冒了出來。
堂店容客量大,甚有一家以火炮開山引山澗,建造出一座比辛香彙足足兩倍大的莊園。
莊園名字起得也有意思。
趙高兩家合股,以番椒做吸引點,起名辛香彙。
這家莊園喚‘新·川味觀’。
放眼大唐,誰人不知劍南新味道就是番椒的麻辣。
敢如此明目張膽,隻怕是哪一高門的私產吧。
果不其然,楊啟年道:“是我家的。”
一筆寫不出兩個楊,但是一個楊字分尊卑。
尊的那一支在長安,名喚楊玉環,其族兄楊國忠。
牽扯到楊家,那鮮於通便不得小視。
劍南新貴家族是崔家,因崔大人守節度使位置已有十餘年,軍政在自己和大兒子手中,錢鈔握在二兒子手中。
然說起劍南累世豪族,當稱鮮於一族。
趙玲瓏沉吟片刻,“鮮於大人如今尚在長安,家中管事的應該是他家大郎鮮於閔。開春雪化,派人送一封拜帖給負責鮮於家的管事,且見一麵再說。”
楊啟年見她已有打算,這才舒口氣。
國忠叔父雖然不在劍南,但是早年曾受惠鮮於仲通,一朝發達也不忘拉扯往日恩人。
到底官民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若是趙玲瓏非要針尖對麥芒,自己夾在中間,兩難不已。
對於趙玲瓏了解鮮於家的情況,他並不新奇。
大約是崔家二爺說的吧。他心道。
杏仁端了一碗駱駝奶,恭敬地遞到女郎手邊。
南詔胡人進城,說這駝乳比尋常牛乳好,也不知道好在哪裏,總歸能補身子的東西,一定要給女郎奉上。
趙玲瓏心裏想著事情,心不在焉地喝了一口,“還有,你去打聽下,鮮於家在渝州的宅子裏住著的是誰?”
若是沒記錯,上一世鮮於家嫡出的二郎君,鮮於昱,這時候應該是在劍南。
傳聞這一位二郎君不類他哥哥急功近利,更不喜受束縛於官場,曾當著甘泉宮的聖上,直言‘寧做山間一野翁,勿貪李唐一小吏。’
這樣的人,若是能爭取,也能避免同諸如鮮於家之類的當地世族起衝突。
楊啟年:“是。”
至於那些與她家打起價格戰的...
趙玲瓏印契一壓,眉城一家商戶意欲加盟紅湯生意的合作書一式兩份,正式落成。
“別家價低三成,我們便低四成?這是何種道理?”
她接過濕錦帕擦拭,一邊起身,“告訴各大掌事,以靜製動,胡亂壓價是一時利好,長久來看,虧多於得。”
隱廬還是豆腐堂,在她帶領下,能否經得起風雨,就看這開春戰了。
。您提供大神粉紅小白菜的大唐女膳祖(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