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3 / 3)

至此,林壑深沉,迥出塵表。流淙活活,自龍井而下,四時不絕。嶺故叢薄荒密。

元豐中,僧辨才淬治潔楚,名曰“風篁嶺”。蘇子瞻訪辨才於龍井,送至嶺上,左右驚曰:“遠公過虎溪矣。”辨才笑曰:“杜子有雲: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流。”遂造亭嶺上,名曰“過溪”,亦曰“二老”。子瞻記之,詩雲:“日月轉雙轂,古今同一丘。惟此鶴骨老,凜然不知秋。去住兩無礙,人土爭挽留。去如龍出水,雷雨卷潭秋。來如珠還浦,魚鱉爭駢頭。

此生暫寄寓,常恐名實浮。我比陶令愧,師為遠公優。送我過虎溪,溪水當逆流。聊使此山人,永記二老遊。”

李流芳《風篁嶺》詩:

林壑深沉處,全憑筿簜迷。片雲藏屋裏,二老到雲棲。

學士留龍井,遠公過虎溪。烹來石岩白,翠色映玻璃。

上為老龍井,一泓寒碧,清冽異常,棄之叢薄間,無有過而問之者。其地產茶,遂為兩山絕品。再上為天門,可通三竺。南為九溪,路通徐村,水出江幹。其西為十八澗,路通月輪山,水出六和塔下。龍井本名延恩衍慶寺。唐乾祐二年,居民募緣改造為報國看經院。宋熙寧中,改壽聖院,東坡書額。紹興三十一年,改廣福院。淳祐六年,改龍井寺。元豐二年,辨才師自天竺歸老於此,不複出,與蘇子瞻、趙閱道友善。後人建三賢閣祀之,歲久寺圮。萬曆二十三年,司禮孫公重修,構亭軒,築橋,鍬浴龍池,創霖雨閣,煥然一新,遊人駢集。

有木香一架,穿繞竅竇,蟠若龍蛇。正統十三年,中貴李德駐龍井。天旱,令力士淘之。初得鐵牌二十四、玉佛一座、金銀一錠,鑿大宋元豐年號。後得此石,以八十人舁起之。上有“神運”二字,旁多款識,漶漫不可讀,不知何代所鐫,大約皆投龍以祈雨者也。風篁嶺上有一片雲石,高可丈許,青潤玲瓏,巧若鏤刻。鬆磴盤屈,草莽間有石洞,堆砌工致巉岩。石後有片雲亭,司禮孫公所構,設石棋枰於前,上鐫“興來臨水敲殘月,談罷吟風倚片雲”之句。遊人倚徙,不忍遽去。

秦觀《龍井題名記》

元豐二年,中秋後一日,餘自吳興來杭,東還會稽。龍井有辨才大師,以書邀餘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寧,遇道人參寥,問龍井所遣籃輿,則曰:“以不時至,去矣。”

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毫發。遂棄舟,從參寥策杖並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於惠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篁嶺,憩於龍井亭,酌泉據石而飲之。自普寧凡經佛寺十五,皆寂不聞人聲。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鬱,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之境。行二鼓,始至壽聖院,謁辨才於朝音堂,明日乃還。

張京元《龍井小記》

過風篁嶺,是為龍井,即蘇端明、米海嶽與辨才往來處也。寺北向,門內外修竹琅琅。並在殿左,泉出石罅,甃小園池,下複為方池承之。池中各有巨魚,而水無腥氣。池淙淙下瀉,繞寺門而出。小坐,與偕亭玩一片雲石。山僧汲水供茗,泉味色俱清。僧容亦枯寂,視諸山迥異。

王稚登《龍井詩》:

深穀盤回入,靈泉觱沸流。隔林先作雨,到寺不勝秋。

古殿龍王在,空林鹿女遊。一尊斜日下,獨為古人留。

袁宏道《龍井》詩:

都說今龍井,幽奇逾昔時。路迂迷舊處,樹古失名兒。

渴仰雞蘇佛,亂參玉版師。破筒分穀水,芟草出秦碑。

數盤行井上,百計引泉飛。畫壁屯雲族,紅欄蝕水衣。

路香茶葉長,畦小藥苗肥。宏也學蘇子,辨才君是非。

張岱《龍井柱銘》:

夜壑泉歸,渥窪能致千岩雨。

曉堂龍出,崖石皆為一片雲。

其水屈曲洄環,九折而出,故稱九溪。其地徑路崎嶇,草木蔚秀,人煙曠絕,幽闃靜悄,別有天地,自非人間。溪下為十八澗,地故深邃,即緇流非遺世絕俗者,不能久居。按誌,澗內有李岩寺、宋陽和王梅園、梅花徑等跡,今都湮沒無存。而地複遼遠,僻處江幹,老於西湖者,各名勝地尋討無遺,問及九溪十八澗,皆茫然不能置對。

李流芳《十八澗》詩

己酉始至十八澗,與孟暘、無際同到徐村第一橋,飯於橋上。溪流淙然,山勢回合,坐久不能去。予有詩雲:“溪九澗十八,到處流活活。我來三月中,春山雨初歇。奔雷與飛霰,耳目兩奇絕。悠然向溪坐,況對山嵯嵲。我欲參雲棲,此中解脫法。善哉汪子言,閑心隨水滅。”無際亦有和餘詩,忘之矣。

山下有石人嶺,峭拔凝立,形如人狀,雙髻聳然。過嶺為西溪,居民數百家,聚為村市。相傳宋南渡時,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豐厚,欲都之。後得鳳凰山,乃雲:“西溪且留下。”後人遂以名。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椏,大似黃山鬆。好事者至其地,買得極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蘆花,明月映之,白如積雪,大是奇景。餘謂西湖真江南錦繡之地,入其中者,目厭綺麗,耳厭笙歌,欲尋深溪盤穀,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當以西溪為最。餘友江道闇有精舍在西溪,招餘同隱。餘以鹿鹿風塵,未能赴之,至今猶有遺恨。

王稚登《西溪寄彭欽之書》

留武林十日許,未嚐一至湖上,然遂窮西溪之勝。舟車程並十八裏,皆行山雲竹靄中,衣袂盡綠。桂樹大者,兩人圍之不盡。樹下花覆地如黃金,山中人縛帚掃花售市上,每擔僅當脫粟之半耳。往歲行山陰道上,大歎其佳,此行似勝。

李流芳《題西溪畫》

壬子正月晦日,同仲錫、子與自雲棲翻白沙嶺至西溪。夾路修篁,行兩山間,凡十裏,至永興寺。永興山下夷曠,平疇遠村,幽泉老樹,點綴各各成致。自永興至嶽廟又十裏,梅花綿亙村落,彌望如雪,一似餘家西磧山中。是日,飯永興,登樓嘯詠。夜還湖上小築,同孟暘、印持、子將痛飲。翼日出冊子畫此。癸醜十月烏鎮舟中題。

楊蟠《西溪》詩:

為愛西溪好,長憂溪水窮。山源春更落,散入野田中。

王思任《西溪》詩:

一嶺透天目,千溪叫雨頭。石雲開繡壁,山骨洗寒流。

鳥道苔衣滑,人家竹語幽。此行不作路,半武百年遊。

張岱《秋雪庵詩》:

古宕西溪天下聞,輞川詩是記遊文。

庵前老荻飛秋雪,林外奇峰聳夏雲。

怪石棱層皆露骨,古梅結屈止留筋。

溪山步步堪盤礴,植杖聽泉到夕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