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織金洞外無洞天(1 / 3)

貴州省境內溶洞甚多,幾乎是無山不洞,無洞不奇。全省已考察的溶洞竟有700多座,已開放遊覽的溶洞100多座,其中以黔西織金縣境內最多。織金位於黔西,距貴陽市152千米。織金景區包括織金洞、織金古城、織金天然湖泊、裸結河風光等,總麵積307平方千米

織金天宮打雞洞

織金打雞洞,又名織金洞,距織金縣城23千米。以規模宏大、氣勢磅礴著稱於世,有“天下奇觀"、“溶洞之王”、“天下第一洞”、“行星上的一大奇觀”、“國寶”、“球寶”之稱。著名作家馮牧稱“黃山歸來不看嶽、織金洞外無洞天。”原國務委員、國務院旅遊協調小組組長穀牧認為“此景聞說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遊?”1984年在北京舉辦的《中國貴州溶洞奇觀攝影展覽》中,將“織金天宮——打雞洞”正式公諸於世後,引起了國內外地質學家、洞穴學家,以及有關科學工作者的極大興趣和關注。1986年,貴州省人民政府組織召開的有關專家學者討論會,一致認為打雞洞是世界上罕見的溶洞,是天賜的國寶。並建議仍以在北京展覽時所命名的“織金天宮——打雞洞”為名。

打雞洞總長12.1千米,已開發部分6.6千米,洞內最寬處175米,最高處150米,一般高和寬均在60~100米之間,總麵積70多萬平方米。洞內堆積物平均高度40米左右,最高70米,堆積類別達40多種,囊括了當今世界溶洞堆積物的各種形態。既有奇異獨特的、幾乎可以亂真的物態美,更是一幅層次複雜、千姿百態的立體畫。全洞初步分為迎賓廳、講經堂、萬壽宮、望山湖等12個大景區、47個廳堂。徜徉洞中,一幅幅大畫卷,一處處小場景,令人驚歎惟天工方可為之。

洞穴中再生碳酸鈣的結晶沉澱,形成了千姿百態、色彩繽紛、玲瓏晶瑩、宏偉壯觀的奇異景觀,其中許多是世界罕見的珍品,如金光閃爍的琅環珠簾、燦若繁星的巨幅帷幕、宏偉壯觀的金塔宮殿、星羅棋布的萬盞銀燈玉柱、成山成體的高大石柱;碧波粼粼的間歇水塘與地下湖泊;透明半透明的結晶體銀雨石樹、卷曲石、卷簾石、蠕蟲石、靈芝石、香單園、水蘑菇等,累計達120多種。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打雞洞開發以來,已修建洞內環道、石梯(含石拱橋)、懸壁棧道4900米;修建了專用公路線,建立了最基本的供、排水係統,洞內外輸電係統,洞口綠化及其簡易服務設施。已開放的洞內單程導遊環道為3500米,約為打雞洞洞穴係統的1/10,初步揭示了貴州地下世界的窗口,從而為國內外洞穴學家、地質學家、探險家、旅行家和文學藝術家們,來探索貴州溶洞世界的奧秘,提供了較良好的條件。

打雞洞洞口的迎賓廳,是一座花園,遍種花草。半圓形的洞口高約10多米,酷似蟾蜍嘴咧開,上端吊幾個石鍾乳,森林古木、蒿草、藤蔓半掩洞口。進人洞門,怪石林立,犬牙交錯。這裏有雙獅迎賓、玉蟾望月、飛來石等石景。遊人順著斜坡曲折迂回下去約100多米,忽然頂上射下一片光亮,仰麵看,原來是“頂上圓光一洞天”。這天窗最使人神往的,是每當太陽當頂時,陽光如萬顆金針直射洞底,洞內水蒸氣在陽光中上浮,形成彩色光環。天窗周圍下滴的水珠,經陽光折射,又如一枚枚金幣自天而落。而皓月當空的晚上,當月亮移到天窗中心時,形似大月亮套小月亮,特別是中秋節的晚上,真是“一輪玉鏡當空,四壁蒼煙凝露”,景色迷人。

過天窗後,往下折向右邊,迎麵一株高五六米,粗數圍的巨形石筍矗立眼前,宛如亭亭華表。退回原處,再小心翼翼地繼續往下走,一條寬約三四米的陰河橫亙麵前。跨過河上便橋不久前麵出現一灘,水深不超過1米,洞的大小約400~500米。此處遊客賜名“講經堂”。河中情景妙趣橫生:一巨佛於高處端坐,兩手合十,正閉目講經說法;左側放著一個木魚,八百羅漢齊集台前聆聽,有的手捧經書,有的手托腮部,有的東張西望,有的竊竊耳語,有的垂首欲睡。

過了“講經堂",沿著洞峭壁間新開鑿的石級一步一步地拾級而上,隻見崖壁間懸吊著各式各樣的石鍾乳,有的形如蓮花,有的狀似飛鳥,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上萬壽山,過望山湖,南天門遙遙在望。爬過30多米的陡坡,來到一座方形的天然石門——南天門前。聽人們說,這南天門是一個關口,打雞洞裏的許多精華都在南天門。當初評價打雞洞的開發價值時,都以南天門為“分水嶺”,凡是過了南天門的人,都說打雞洞的開發價值高,而未過南天門的人,則說沒有多大開發價值。但是,南天門不是容易上得去的,有位70多歲的老人過了南天門後寫了兩句話:“跨過南天門,闖進靈霄殿!”艱難、喜洋之情,就可想而知了。現在遊人去南天門有三種方式,即攀登石級,走十八盤,乘坐電梯。

進人南天門,頓覺冷氣透骨。沿著右邊一條羊腸小道彎著身子向前走,就來到“月宮大廳”。廳內月白一片,挺拔高大的“梭羅樹”鬱鬱蔥蔥,迎客鬆正輕舒玉臂迎接這些遠方賓客。廳內四周奇形怪狀的石柱、石鍾乳、石筍,百姿千態,或似亭亭玉立的仙鶴,或似兀立纔岩的老鷹,或似開屏鎞美的孔雀,或似下山覓食的猛虎,或似騰飛空中的蛟龍,或似玩耍繡球的雄獅,惟妙惟肖,神氣活現(圖24)。

返回南天門,繼續前進約500米,眼前一派恬靜的田園風光,有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勝景:“大地平礦,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舉目望去,幽篁萬竿,竹影婆娑,池水清淺,溪流彎彎。“珠璣田”裏,秧苗整整齊齊,翠綠一片。遠處氣勢雄渾的“瀑布”,從20多米高的岩壁上飛流直下,大有李白詠廬山瀑布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魄。其實,這一切都是由翡翠般半透明的石灰華凝成的,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真乃鬼斧神工啊!

打雞洞內的金塔玉雕越過田園風光,穿過一道狹窄的關口,眼前出現株株大“鬆樹”,蒼勁挺拔,蔥蘢蒼翠。走進石林,別有天地。琅矸萬竿,好似迎風搖曳,石筍千叢,正破土向上生長。穿過“竹林”,又是一處雪白晶瑩的大廳,遠處雪峰高聳,銀裝素裹。最為壯觀的是“乾坤交融”的景色,它看上去像一棵透明的擎天玉柱,實際上,它是還差3厘米才接攏的石鍾乳和石筍。地質學家推測,還需要1萬年左右,上麵的石鍾乳與下麵的石筍才對接成一根石柱。

南天門右邊的崖壁上,有個鬥大的洞,比南天門還要高。順著石級攀援而上,通過一段狹窄的岩間甬道,眼前豁然開朗,展現一個冰清玉潔的水晶般的世界。形態各異的石鍾乳呈現在眼前,有的狀如珊瑚、珠貝、瑪瑙、靈芝、玉竹;有的“瓊枝挺秀,王葉資神”,互相輝映,熠熠生輝。最有趣的是那根頂天立地的“定海神針”,傳說孫悟空取經歸來,修成正果,便對著如意金箍棒吹了一口仙氣,頃刻間,化成數根“定海神針”立在水晶宮殿內。更有趣的是,左邊崖壁上有一景象似孫悟空正雙手合十,參撣打坐,右邊崖壁上是“觀音坐蓮台”,慈悲的觀音大師足踏金蓮,手捧淨瓶,遠處是“空中舞台”,台上帷幕剛啟,瑤琴古箏,音韻和諧。舞台上下,四周崖壁上那些或懸垂,或直豎,或斜插,或橫生的石筍、石鍾乳、石柱、石鍾、石幔有的淩空懸吊,有的頂天立地;有的粗大,有的纖細,晶瑩光潤,出神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