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新生兒常見不適保健按摩(1 / 3)

吐奶與溢奶

吐奶、溢奶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症狀之一,但吐奶不等於溢奶,這兩者的含義不同。吐奶的量比較多,可發生在喂奶後不久,或半小時以後,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吐奶是嬰兒常見的現象,有兩方麵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腸道疾病時的一個症狀;二是嬰兒胃腸道的解剖生理特點容易發生吐奶。溢奶則量少,多發生在剛吃完奶時,一般吐出一兩口即止。溢奶多半是由於嬰兒在吃奶時吸進了空氣,空氣進入胃後,因氣體較液體輕而位於上方,容易衝開賁門,會帶出一些乳汁。推拿處方

推指三關、推六腑、推四橫紋、分推大橫紋並合陰陽、補脾經、推胃經、補腎經、按揉足三裏、摩臍、摩中脘。按摩方法

●嬰幼兒坐位或由家長抱扶或仰臥位,施行以下手法1.推指三關

按摩者以一手拇指橈側沿嬰幼兒食指橈側麵自嬰幼兒指端向指根推食指掌麵的上、中、下三節,即風、氣、命三關50~100次。2.推六腑

按摩者用拇指麵或食、中指麵沿嬰幼兒前臂尺側自肘推向腕橫紋尺側50~100次。3.推四橫紋

按摩者一手握住嬰幼兒手,使其四指並攏,另一手拇指從嬰幼兒食指橫紋處推向小指橫紋處50~100次。

4.分推大橫紋並合陰陽

4-1按摩者以兩拇指自嬰幼兒掌橫紋中總筋處向兩旁分推腕橫紋,共50~100次。

4-2然後按摩者自兩旁向中間合推為一次,共50~100次。4-14-2

5.補脾經

按摩者以拇指自嬰幼兒拇指尖推向指根方向,即沿其拇指橈側赤白肉際直推50~100次。

6.推胃經

按摩者以拇、食二指固定嬰幼兒拇指及其掌指關節,以另一手拇指指腹或橈側麵,自嬰幼兒拇指根向掌根推大魚際外側緣,來回推50~100次。

7.補腎經

按摩者以一手握嬰幼兒的手,使其掌心朝上,以另一手拇指指端,自嬰幼兒小指根向小指尖方向推小指末節掌麵之螺紋麵50~100次。

8.按揉足三裏

嬰幼兒坐位或仰臥位,按摩者用拇指按揉嬰幼兒足三裏穴(膝蓋外側陷凹下3寸),50~100次或3~5分鍾。

9.摩臍

按摩者用四指或掌摩嬰幼兒肚臍3~5分鍾。

10.摩中脘

按摩者以右手掌根或全掌順時針方向摩嬰幼兒中脘穴(肚臍直上4寸),3~5分鍾。

流口水

現代醫學稱流口水為“流涎症”,初生兒一般在3個月以內口水比較少,3~4個月唾液腺發育逐漸成熟,唾液分泌量增加,所以開始流口水,尤其給嬰幼兒添加米粉等澱粉類食物時,會刺激唾液腺反射性分泌。至5~6個月時唾液腺已發育成熟,唾液分泌明顯增多,但嬰幼兒口腔比較淺,吞咽調節功能發育還不完善,還不能及時吞咽所分泌的唾液,再加之閉唇與吞咽動作尚不協調,因此會出現口水外流現象。一般來說口水流得最多的時期,恰好處在嬰幼兒的出牙期。乳牙萌出時頂出牙齦,刺激牙齦上的神經,也可刺激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

推拿處方

推指三關,補脾經,補腎經,按揉脾俞、胃俞、腎俞,推三關,推六腑,揉外勞宮。

按摩方法

●嬰幼兒坐位或俯臥位,施行以下手法

1.推指三關

按摩者以一手拇指橈側沿嬰幼兒食指橈側麵自嬰幼兒指端向指根推食指掌麵的上、中、下三節,即風、氣、命三關50~100次。

2.補脾經

按摩者以一手握住嬰幼兒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以另一手拇指自嬰幼兒拇指尖推向指根方向,即沿其拇指橈側赤白肉際直推50~100次。

3.補腎經

按摩者以一手握嬰幼兒的手,使其掌心朝上,以另一手拇指指端,自嬰幼兒小指根向小指尖方向推小指末節掌麵之螺紋麵50~100次。

4.按揉脾俞、胃俞、腎俞

4-1嬰幼兒取俯臥位,按摩者用拇指端按揉嬰幼兒脾俞穴(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3~5分鍾。

4-2嬰幼兒取俯臥位,按摩者用拇指端按揉嬰幼兒胃俞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3~5分鍾。

4-3嬰幼兒取俯臥位,按摩者用拇指端按揉嬰幼兒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3~5分鍾。

5.推三關

按摩者用一手拇指或食指指腹沿嬰幼兒前臂橈側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50~100次。

6.推六腑

按摩者用拇指麵或食、中指麵沿嬰幼兒前臂尺側自肘推向腕橫紋尺側50~100次。

7.揉外勞宮

按摩者一手握住嬰幼兒的手,使其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揉嬰幼兒外勞宮穴(掌背中央,與內勞宮相對處),50~100次。

專家提示

嬰幼兒流口水是因為吞咽功能發育還不完善,還不能及時吞咽所分泌的唾液,因此會出現口水外流現象。可在寶寶稍大一些的時候進行訓練,以減少口水外流;還可給寶寶吃些較硬的又易消化的食品,如餅幹等,寶寶就能學會無意識的吞咽動作。另外可以適當教教孩子閉嘴吞咽口水,鍛煉吞咽功能,慢慢口水就不流了。

夜啼

夜啼是嬰兒時期常見的睡眠障礙。不少孩子白天好好的,可是一到晚上就煩躁不安,哭鬧不止,人們習慣上將這些孩子稱為“夜啼郎”“哭夜郎”。

夜啼常見的有三類:(1)寒證:是指感受寒涼,腹部受寒而痛,所以嬰幼兒啼哭。(2)熱證:嬰幼兒為陽盛體質。(3)嬰幼兒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神經係統發育很不完善。(4)積食症:嬰幼兒飲食不知饑飽,此類患兒應把治療重點放在消食導滯,食滯一消則夜間睡覺能安穩。在按摩過程中,還可辨證配合中藥以加強療效。

推拿處方

補脾經、清心經、清肝經、推六腑、順運和逆運外八卦、分推大橫紋、合陰陽、搗揉魚際、揉外勞宮、摩腹、按揉足三裏。

按摩方法

●嬰幼兒仰臥位,施行以下手法

1.補脾經

按摩者以一手握住嬰幼兒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以另一手拇指自嬰幼兒拇指尖推向指根方向,即沿其拇指橈側赤白肉際直推50~100次。

2.清心經

按摩者以一手握住嬰幼兒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以另一手拇指螺紋麵自嬰幼兒中指根向指尖方向推中指末節掌麵螺紋麵50~100次。

3.清肝經

按摩者以一手握住嬰幼兒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以另一手拇指螺紋麵自嬰幼兒食指指端向指根方向推50~100次。

4.推六腑

按摩者用拇指麵或食、中指指麵沿肘推向腕橫紋尺側嬰幼兒前臂尺側自50~100次。

5.順運和逆運外八卦

按摩者使嬰幼兒掌心向下,以一手拇指做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掐運嬰幼兒外八卦50~100次。

6.分推大橫紋

按摩者以兩拇指自嬰幼兒掌橫紋中總筋處向兩旁分推腕橫紋50~100次。

7.合陰陽

按摩者以兩拇指自嬰幼兒掌橫紋兩旁向中間腕橫紋合推50~100次。

8.搗揉魚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