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長寶道楊炳堃和總兵英俊奉令來到新寧鎮壓起義軍,打算調鎮筸兵來增援。江忠源極力反對。他的意思是,對付這一點起義軍,不值得興師動眾。他還說,外來的兵將不可靠,如果小有所失,雷再浩的勢力會更加強盛。

楊炳堃逼問江忠源:“你能獨自擔此重任嗎?”

江忠源回答:“能!”

楊炳堃不再言語。江忠源回到住處,上書論述調兵之難,以及對付雷再浩的容易。他把自己的規劃說得十分明白,於是大家再也不提請求援兵之事。

雷再浩打算轉移到全州、興安和城步三縣交界的五排地區,據險固守。起義軍分為兩支隊伍。雷再浩率領所部與全州人蕭立三的瑤族武裝會合,於10月30日攻克瓜嶺,進占五排,在周邊的軍事要地分兵駐紮。

11月3日,雷再浩所部在小池大敗廣西清軍,擊斃千總劉春林和外委陳國熊,以及四十多名兵丁。李世德所部起義軍,則於11月9日在鄧家衝被江忠源所部擊敗,李世德自盡。

雷再浩收拾餘部,放棄五排,向廣西境內轉移,於10月19日抵達火把市,突然與清軍遭遇,鏖戰多時,擊斃清軍守備李廷揚以下八十多人。

但是,雷再浩的部隊仍然無法在廣西立足,隻得再度進兵新寧,於11月29日黎明從黃瓜衝發起兩路猛攻,進駐深衝峒,迫使駐防清軍退守石田。

雷再浩打算在八峒地區長期固守。楊炳堃和總兵英俊又擔心了,認為八峒地勢險惡,要打攻堅戰,恐怕兵員不夠,必須就地征兵。江忠源對他們說:“二位大可不必征兵,隻要依靠鄉勇,直搗匪巢,就能平定事端了。”

江忠源請官府知會廣西清軍會攻,自己督率團丁,四麵圍逼,截斷了起義軍出兵的道路。起義軍得不到食物,人心浮動。江忠源派本縣的書生蔣啟華,去勸誘起義軍將領陳新進和李尚開投降。蔣啟華密授機宜,讓這兩個叛徒力勸雷再浩放棄八峒,趁著武岡清軍兵力空虛,率部北進,攻取武岡。

雷再浩上了江忠源的當,於12月3日率領一千多名部眾,向毛安轉移。江忠源已經率領一千多名兵勇在這裏預設埋伏,對起義軍發起突襲,重創雷再浩所部。

陳新進和李尚開趁機內應,將雷再浩捆綁起來,送到江忠源的軍營。

第二天,江忠源命令部隊搜山,將李輝抓捕。當時起義軍還有一千多人,江忠源要求官府將其中勇猛多謀者處死。楊炳堃不同意,隻殺了幾個人,其餘一律釋放。江忠源歎息道:“亂民知道官府會息事寧人,不會懾於官兵軍威,還會東山再起!”

不出幾年,江忠源的話果然應驗,新寧又發生了李沅發的起義,影響湖南和廣西,激發了廣西的會黨起義。

在江忠源還沒有抓到雷再浩的時候,楊炳堃曾懸賞一萬兩銀子購買雷再浩的人頭。江忠源得到這筆賞金,用於修葺新寧城。

1848年1月,湖南官府將雷再浩和李輝在長沙處死。

從此以後,江忠源在湖南博得了通曉軍事的聲名。湖廣總督裕泰將他的戰功上報清廷,清廷賞給他一頂藍翎頂戴,任命他為知縣。

1849年,清廷將江忠源揀發浙江。

短短三年,江忠源在建功立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不過,這和他日後升遷的速度比起來,簡直就算不了什麼。從1851年開始,江忠源隻用了兩年多時間,就由一個七品小官,靠著戰功,跨越了許多人一輩子也爬不上去的十個台階,成為清廷的二品大員,令滿朝文武瞠目結舌,也令湖南的讀書人個個心癢,爭相效仿。在這種意義上,江忠源是一個具有曆史意義的榜樣。

但是,在1847年,江忠源剛剛步入官場的時候,並沒有幻想以後的飛黃騰達,隻是一心想著如何做好一個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