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1849年,江忠源奉派來到浙江。當時的浙江巡撫是吳文鎔,聽說江忠源是個賢才,遇到難辦的差事,都交給他去辦理。

浙江有幾十名巨盜,分布在各個州縣,伺機劫掠。清軍追捕得急迫時,他們便逃到海上藏匿,很難捕獲。吳文鎔將此事交給江忠源辦理。江忠源設下計謀,將他們一一擒獲。

當時浙江發大水,秀水縣災情最為嚴重。江忠源奉命到秀水賑災。

江忠源很快就發現,饑荒嚴重地威脅著秀水的百姓。為了挽救這場災難,他一到縣裏,就開倉發糧。

賑災要錢,他隻能向富豪們伸手,請他們拿銀子來周濟災民。但他是個朝廷命官,不能幹打家劫舍、殺富濟貧的勾當。他冠冕堂皇地宣稱自己要拜祭城隍神,邀集所有的豪紳募捐救災。捐了錢的,發一塊“樂善好施”匾,以示表彰。不捐錢的,發一塊“為富不仁”匾,規定要掛在宅門上,不許摘下,還責成地保巡視。

富豪們害怕家門口掛上必被千夫所指的匾額,幾天裏,紛紛認捐,縣衙收到了十萬兩銀子的捐款。江忠源親自查核饑民戶口,分為極貧、中貧和次貧三等,造出冊子,按冊分發銀兩。規定下屬五天彙報一次,嚴加核查,以防貪汙。他的舉措,受到百姓的擁戴。

江忠源還設立賑災局,收養無家可歸的兒童,免除田賦。

賑災告一段落,江忠源又小試武功,抓捕了十多名巨盜,社會治安穩定下來。

秀水縣地勢低窪,積水無發排泄,百姓無法補種糧食。江忠源到郊野巡視,發現較高的地麵,就去勸說農民補種雜糧。

這時秀水知縣在任上去世,士民稟報官府,請求留下江忠源代理知縣,吳文鎔批準。

江忠源召回流亡的災民,禁止百姓遊手好閑,懲治奸猾刁民。他發現當地有喜好奢侈的民風,便親自做出節儉的表率。他在告示中說,知縣每天隻花六十四文錢,百姓爭相傳頌。

浙江西部盛行養蠶,但在水災之後,桑樹大多枯槁。江忠源從《農桑集要》等書籍中找到補救的辦法,寫成《補救六條》,告示百姓。

江忠源在秀水知縣任上幹了九個月,改變了一縣的大局,百姓仿佛沒有經曆過水災。當地士紳寫詩歌頌江忠源的德行,說他是兩百年來沒有見過的好官。

吳文鎔是江蘇人,他對這個湖南來的小官刮目相看,當作國士,加以禮遇,不久,上奏清廷,將他補授麗水知縣。

鹹豐皇帝登基後,下詔求賢。吳文鎔向朝廷推薦江忠源。正在這時,禮部右侍郎曾國藩也專門上疏推薦江忠源,皇帝下詔,令江忠源赴部引見。

可是,浙江布政使汪本銓得知這件事以後,起了疑心。他想,地方官應該由本省巡撫薦舉,曾國藩這個京官怎麼推薦一個浙江的知縣呢?其中莫不是有什麼貓膩?

幸好武進的趙振祚有事路過杭州,將秀水百姓歌頌江忠源的詩歌念給汪本銓聽了,這位布政使才解除了疑慮。

江忠源本來有機會進京朝覲天子了。不料海塘決口。吳文鎔舍不得放走這個幹員,上疏請留江忠源治理連年決口的海塘。四個月後,海塘工程完畢。

但是,這時江忠源接到父親去世的噩耗,哀慟之下,嘔出幾升鮮血,一病不起。

恰在此時,他的家鄉新寧發生了李沅發起義。江忠源聽到一個謠傳,說他全家已被起義軍殺死。江忠源且憂且憤,不知所措,病情加重。

江忠源的病,似乎是無法治好了。但是,愛戴他的百姓,想方設法為了延請名醫。有一位名醫,平時向病人索取高額診費,醫術雖高,卻不輕易治病救人。秀水的百姓聽說江忠源在杭州病入膏肓,結伴來求這位名醫,請他趕緊去救江知縣。他們擔心名醫遲延,大家湊齊了醫藥費,交到名醫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