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位以愛財出名的回春妙手笑著說:“給江公看病,誰還好意思要錢?”說罷便雇了一條船,趕到杭州,日夜為江忠源把脈問診,開具處方,隻要能治好病人,一切在所不惜。

恰好新寧楊溪村有信寄到,江忠源得知母親平安無恙,心火去了幾分,病情漸漸好轉,名醫才告辭而去。

江忠源健康有了起色,便要回家為父親奔喪。秀水人爭著湊錢給他做盤纏,江忠源懇切辭謝。吳文鎔聽到此事,感歎道:“像江縣令這樣的賢官,怎麼可以讓他窮到沒有錢回家,回了家又沒錢埋葬父親呢?”

當時,吳文鎔正好奉調雲貴總督,於是,他從浙江的官庫裏,以雲貴總督的名義,借支五百兩養廉銀,交給江忠源,叫他不要推辭。汪本銓也送給他一千兩銀子。江忠源感激他們的一片至誠至愛,哭泣著收下了,往家裏趕去。

1850年1月的一個夜晚,長沙下河街碼頭停泊著許多漁船,上麵燈火閃爍。漁船中夾著一艘官船,載著從水路趕往家鄉的江忠源。

江忠源聽到有人叫他,抬頭一看,發現少年時代的同鄉摯友劉長佑,身著青衫,頭戴席帽,站在他的跟前。

劉長佑比江忠源年幼六歲,十一年來,一直在嶽麓書院求學,師從丁善慶。他的身邊站著一個年輕人,名叫劉坤一。這個十九歲的小夥子輩份很高,是劉長佑的族叔。

江忠源對於這叔侄二人的突然出現,頗為驚訝。詢問之下,才知道劉坤一晝夜兼程,在今天趕到長沙,帶來劉長佑父親逝世的噩耗。同時,他還告訴劉長佑,李沅發的起義軍在攻打新寧縣城。

劉長佑固然感到了喪父之痛,但李沅發攻打新寧縣城一事,也令他耿耿於懷。他立刻領著劉坤一,來找密友江忠源。這三個老鄉在長沙聚首,純屬偶然。有誰會想到,此刻在長沙下河街碼頭碰頭的這三個新寧人,都將成為大名鼎鼎的湘軍大帥?

三個新寧人商議一陣,連夜棄船騎馬,奔赴家鄉。

他們商議的事情有兩件。一件是回家奔喪,第二件就是招募鄉勇去打仗。

寶慶這個地方,素有尚武的傳統,因此,就連這裏的書生,也是頗有膽識,文武兼備。

劉長佑是大商人的兒子,他的父親靠經營本地的木材和其他土產發家,富甲一方。劉長佑生長在這樣一個富裕溫馨的家庭裏,在時事動亂時,卻仍然願意投筆從戎。

三個新寧人到家之後,招募了二千多名鄉勇,向李沅發的起義軍發起攻擊。衡州人彭玉麟也參與了這次作戰。靖州人儲玟躬也帶著一些鄉勇來到新寧縣城,並率部從小道趕赴隘口堵截起義軍。這個書生從小愛讀兵書,鑽研列陣攻擊的方法。在家鄉就曾擒拿會黨中人。他和江忠源、劉長佑等人,都有相同的誌向。

這些帶兵的書生配合清軍,很快就將李沅發的起義鎮壓下去。

江忠源剛剛埋葬了父親之後,就聽說廣西的戰亂愈演愈烈。因此,1851年太平軍起義時,江忠源所在的位置,就在距離洪秀全起義軍不遠的新寧。

江忠源當時的處境,決定了他能夠很方便地把湖南的鄉勇帶出省界,帶到戰火紛飛的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