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新生寶寶,確實需要你小心又謹慎(1)(3 / 3)

·寶寶還小,免疫係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皮膚特別易受到各種病菌的感染,但對外用藥物又“照單全收”,那麼,激素類製劑和偏酸或偏堿性的外擦藥膏是不能使用的。

好,我們再來說一說哪些膚色變化是正常的。

保暖一過度,後果很嚴重

無論無冬曆夏,寶寶整天都“熱情如火”,內衣都能擰出汗水來!寶寶還不會說話,冷熱由媽媽把握,所以萬萬大意不得啊!

當心,當心!這種“熱情如火”對寶寶來說很不妥。

大量出汗造成的脫水,特別是細胞內脫水,必然影響神經係統,缺氧就會直接損害腦神經核了。缺氧嚴重者可在1~2天內死於心源性休克。兩廂聯合叫做保暖過度,後果當然如此之嚴重!

如何保持安全體溫

室溫應保持在22~23,通風良好。

夏季使用電扇降溫,盡量不開空調。

室溫低於20,寶寶應戴絨線帽,減少頭部散熱。

打開浴霸給寶寶沐浴,動作要快,不給體溫不穩(較低)的寶寶洗澡。

給體溫不穩或較低的寶寶和早產兒與低體重的寶寶一隻熱水袋,但需防燙傷。

喝牛奶的寶寶要及時補充水份。

寢具、衣物薄厚適中。

揭開胎毛和頭發的疑問

NO.1——胎毛跟真正的頭發不一樣。

寶寶在胎兒時期全身都被一層絨毛覆蓋,注意,是“全身”都被覆蓋,當然包括頭部。第20周時胎毛最多,接著逐漸脫落,脫落量有大有小,速度有快有慢。於是出現了有的寶寶出生時身上依然可見大量胎毛卻看不到幾根頭發似的,有的則有一頭深褐色頭發,幾乎看不到胎毛。

NO.2——大概在寶寶6個月左右時胎毛會明顯地脫落。

胎毛脫落之後再長出來的毛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頭發”,顏色比胎毛要黑。這是自然生長規律所致,並不是剃掉胎毛就能改善毛發的質量,讓稀疏的變粗密,顏色從淺變深,即使不剃,頭發的顏色也會變黑。剃胎毛僅僅是一種民間的傳統習俗,這個習俗在西方也有。

NO.3——寶寶剛出生時頭發的多少並不能決定今後的發量,更和禿頭沒直接關係!

你大可不必再憂心忡忡地對著小腦袋反複端詳了。寶寶頭發的生長速度因人而異,也就是說快慢不一。一般來說,1歲左右的發質會比較黑亮,發量也比較多。

NO.4——寶寶發量和發質的決定性因素來自遺傳基因。

NO.5——寶寶的頭發有兩個特點。

一個是發質細軟,另一個是發緣前後都較低,兩個外觀讓你產生了“寶寶頭發比較少”的錯覺。

掉哪裏的頭發媽媽沒擔心

最常見的掉發區域是“枕骨區”,位置在here:

剛出生的寶寶平時是平躺著的,小腦袋左搖右晃,這個部位無法避免地經常與枕頭有摩擦,必然會經曆“脫毛期”,這叫做“生理性落發”。期間掉幾根頭發再稀鬆平常不過啦!毛發脫落後是要陸續長出新發的。

你不必擔心,也不必考慮特別的治療。

寶寶掉發的速度有快有慢,和本家族的遺傳與個人體質有關係。

寶寶掉發的現象並不是特別明顯,順序由前往後,可能前麵掉得很快,後麵長得很慢。大概在1歲半左右就穩定下來了。

也就是說,寶寶頭發的新陳代謝速度將在這個時間前後慢慢趨於緩和。

給滿月的寶寶剃胎發是個中西方均有的傳統,一直沿用至今。

至於為什麼要剃掉胎發,可能大多數媽媽的回答很簡單——老一輩人說的嘛,隻要把胎發剃掉,寶寶新長出來的頭發才會又黑又密。一定要全部剃光才可以喔!

先說這種做法的結果吧,結果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寶寶的發質隻和父母給他的遺傳因素有關係!

歸根到底,頭發是從頭皮下麵的毛囊裏長出來的,無論你對頭皮以上的部分玩什麼“花樣”,都不會改變寶寶將來的發質的。也就是說胎發剃與不剃都無所謂,生長在毛囊中的頭發不會因此受到任何影響。

從這個角度來講,這種行為完全是一種“被全盤照做的傳統習俗”而已。

所以說,剃不剃,各有利弊。

如果你決定給寶寶剃掉胎發,剃頭的過程一定要非常小心!

①不要弄傷頭皮,以免帶來開放性的傷口及細菌感染。

②寶寶頭皮非常嬌嫩,不能太用力剃頭發,以免損傷毛囊組織。

③萬一造成傷口一定要及時處理,以免各種細菌乘隙而入或者發生癤子等,嚴重者甚至引起敗血症。

不剃胎發對寶寶的好處有:

①頭發有緩衝意外襲擊物的作用,可以保護頭部。

②阻擋紫外線,減輕陽光直接輻射對寶寶頭部的傷害。

幫你辨清禿頭真相

要知道,每人頭部皮膚上大約長有10萬根頭發,這些頭發的生長速度緩慢,就算是這樣,每天也會掉下50~100根。

除了前麵說的寶寶“生理性脫發”以外,基於某些因素使然出現“禿頭”現象,你一定要知道。

除了上述情況外,還有幾種情況需要你格外留意。

寶寶頭發顏色反常。如寶寶出生時頭發是白色、金色等其他奇怪的顏色。

直係親屬是直發,而新生寶寶卻是卷發。

遊泳,不是每個寶寶都適合

我想讓寶寶遊泳可以嗎?

當然沒問題嘍!

但是,嬰兒遊泳有特定時間段的呦——別超過12個月!

適合遊泳的寶寶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必須是正常的足月兒,出生評分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