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生寶寶,確實需要你小心又謹慎(3)(3 / 3)

它們在寶寶臉上是這樣“排兵布陣”的:

濕疹俗稱“奶癬”。新生寶寶的消化功能不成熟,奶中的蛋白質無法全部吸收,導致了輕微的過敏反應,即濕疹。非母乳喂養的寶寶發生濕疹的幾率更高。

那這些疹子要不要擦藥?一般情況下無需治療。

隨著寶寶腸胃功能完善以及逐漸攝入輔食,濕疹會自然好轉。但繼發細菌感染就應到醫院就診。一般是局部用藥,特別嚴重的少量全身用藥。

不同類型的濕疹要擦不同的藥,皮科醫生自然會囑咐你,先別自作主張胡亂用藥。

還得注意這個問題——區別出現在頭部的乳痂和濕疹。它們的症狀貌似很像,不過如果你沒忘的話,乳痂是不痛不癢的,而濕疹卻讓寶寶癢到哇哇大哭,讓你覺得寶寶有點莫名其妙。

當你疑惑未解之時就先別處理它,先詢問醫生。

6種人,請遠離寶寶

寶寶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低下,保護他的健康比什麼都重要!你要嚴禁以下6種人接近寶寶,KISS寶寶。

水皰者

麵部、唇角、眼睛、手足等部位,出現米粒大小的水皰,幾個或十幾個連在一片……90%感染了“單純皰疹病毒”!這種病毒可通過親吻等方式傳播,對成人危害並不十分嚴重,卻能對嬰兒致命!

濃妝者

化妝品含鉛、汞等化學物質,大人“皮糙肉厚”沒有事,寶寶可不同,這些物質進入寶寶體內可引起接觸性皮炎、慢性鉛中毒等問題……

傷風感冒者

鼻塞、流涕、打噴嚏、發燒……隨便哪種,都能引發寶寶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症或合並腦炎、心肌炎。什麼也別說了,拜托病愈再來!

口腔患病者

口腔疾病包括:牙齦炎、牙髓炎、齲齒等,“嘴下留情”,別KISS寶寶!口腔中的大量致病病菌會進入寶寶口腔,引發寶寶的口腔疾病或其他並發症的。

腹瀉者

絕對的腸道傳染病!寶寶拉痢疾可不像大人多跑幾次廁所,吃幾片藥就好了。小小年紀萬一脫水,可真不是鬧著玩兒的。

肝炎患者

甲肝和乙肝的傳播途徑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所有,乳汁、唾液、眼淚和親密接觸都是不安全的因素。無論是肝炎病人或肝炎病毒攜帶者,務必遠離寶寶。

早教應該是什麼定位

中國自古有句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教育是貫穿人一生的事情,尤其是孩提時候的早期教育對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

早期教育簡稱“早教”,早教的對象是0~6歲的孩子,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養,為將來孩子成材打下良好的基礎。

早教絕不是“提前教育”,而是一種廣義上的教育,是父母在生活中點滴滲透給孩子的、無處不在的良好的示範性教育;是父母通過趣味性訓練開發孩子的潛能;是父母正確及時地糾正孩子出現某些思想、行為上的不良表現。概括起來便是——

身體健康成長的需要;

語言完善運用的需要;

大腦全麵發育的需要;

智力發展提高的需要;

個性自我成熟的需要;

人格健全形成的需要;

心靈幸福和諧的需要;

情緒平衡不極端化的需要。

糾正3大錯誤的早教認識

第一,年紀越小越好。

錯!

早教年齡段的時間性較強,內容隨之變化而變化:

1~2歲:簡單的親子互動

通過認識世界讓寶寶認識自我,強健體魄,促進語言發展。

2~3歲:注重EQ和IQ共同發展

雙向培養,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培養閱讀興趣。

3~4歲:鼓勵初步的探索

通過探索自然和周圍的生活環境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邏輯思維和創造力繼續發展。

4~5歲:培養探索能力和創造力

在這其中提高的是社會交往的能力、感受事物的能力、表達的能力。

5~6歲:進行科學探索,鍛煉獨立思考

提高自理能力和自主學習以及社會交往三方麵的綜合能力,為入學做好準備。

第二,早教是神童教育,越快越好。

錯!

相關調查表明,超常和低智力的孩子少得可憐,90%以上的孩子都是智商“大眾化”的,任何違背規律的做法隻會向反方向“推波助瀾”。選擇合適自己孩子的早教方式才是最好的,否則隻會讓其厭惡學習,為今後成長設下重重阻礙。

第三,早教=特長教育=讓孩子更聰明

錯!

特長教育一定要等你發現孩子的興趣點之後再開始,所以,請你務必先弄清楚孩子有什麼特長。早教也不是特長教育,學得越多並非越好,不能盲目攀比和跟風,忽略了全麵的素質教育。單純地認為早教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比別人更聰明,那就大大地違背了早教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