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生寶寶,確實需要你小心又謹慎(3)(2 / 3)

教你護理臍帶殘端的方法

正常情況下,寶寶的臍帶在出生兩周內脫落。那麼沒有愈合的臍帶殘端就變成了個開放的創口,創口內豐富的血液可是病原菌生長的樂土,別讓病菌乘虛而入引起寶寶全身感染,甚至發生“新生兒敗血症”。

新生寶寶每天都要檢查臍部,不好好護理怎麼行?常規的臍帶殘端護理就是你必須要做的工作之一了!

真真假假說“陽性”

SOS~~寶寶篩檢出現陽性!!

老天,怎麼會這樣呢,這可如何是好?是不是要打針吃藥,寶寶還那麼小……

鎮靜,鎮靜!雖然你心中忐忑不安,雖然新生兒篩檢是寶寶健康的第一道防線,但是,初檢結果呈陽性不一定就代表寶寶生病了,因為很多疾病早期症狀不明顯。早期篩檢其實可以看作是醫生做複查的一個“前奏”,沒有確診前你不要太過於緊張啦。

比起擔心,你更需要了解新生寶寶的疾病特點!OK,首先你要記住,新生寶寶因為“年紀小”,患病特點與嬰(滿歲之前)幼兒(1~3歲)是不同的,甚至有些地方很“反常”。

話說回來,疾病篩查還是要重視起來,因為很多早期發病症狀僅僅靠父母目測很難準確判斷。

懶技大公開——麵對檢查單,快速做到“3”

①相信診斷和配合治療。

②及時與醫生溝通。

③任何疾病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貽誤治療時機。

用時間準確將兩種黃疸區分開

寶寶的黃疸是這麼發生的:當寶寶剛剛出生時,肝髒並不能獨立代謝膽紅素,寶寶的皮膚、眼白就會泛黃,這就是“新生兒黃疸”。

可能你不能完全把握新生兒黃疸的性質,其實區分起來並不困難:

①生理性黃疸

參考數值:血清膽紅素由出生時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

表現狀態:隻出現黃疸,無其他不適症狀,寶寶吃奶情況、精神狀況均良好。

最後備注:足月兒的血清膽紅素不超過204μmol/L(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5μmol/L(15mg/dl)。

②病理性黃疸

參考數值:血清膽紅素大於12~15mg/dl。

表現狀態:寶寶皮膚呈金黃色,手心、足底有明顯的黃疸,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體溫不正常、食欲不佳、嘔吐。

消退時間:出生2~3周後仍不退甚至加深,或減輕後又加深,黃疸程度較重,持續時間長。最後備注:當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應立即送醫院,有可能是“新生兒溶血症”。這種病症會導致核黃疸或死亡。

看,放屁和BB

如果你的寶寶出現頻繁且沒有原因的哭鬧(一般而言,營養充足、發育良好的嬰兒每天哭鬧至少3小時,每周哭鬧至少3天),放屁次數增多,肚子不停地咕咕響,發作時間超過了3周,就有可能是“嬰兒腸絞痛”。

這種狀況是由於胃腸道發育不成熟引起的現象,屬於嬰兒發育中的常見小問題,你不用緊張,並非臨床意義上的“病症”。

“懶技”大公開——想解決很簡單!

隻需要讓寶寶處於舒適的體位,及時協助寶寶排便即可。如果情況比較嚴重,可服用改善胃腸蠕動的“二甲基矽油藥物”,10滴/次,一日3次,喂奶前直接滴入口腔即可。

深黃色的BB提示你寶寶血液中的紅細胞被大量破壞

由黃白色漸呈黃色提示寶寶的肝髒功能不正常

灰白色或白陶土色膽紅素未隨膽汁從膽道中流出,可能發生先天性膽道閉鎖

是時候吃那顆“小糖丸”了

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小兒麻痹症糖丸”就是專門來對付這種疾病的!它的體積不大,味道很甜。

①寶寶滿60天(2個月)的時候是正式吃第一顆糖丸的時間,千萬不要錯過!

②以後每間隔一個月服用一次,連服3個月,4歲時服用最後一次。

③患腸道疾病的寶寶不能服用,服用時間需要醫生另行決定。

④有免疫力缺陷或者接受免疫抑製治療或者患有急慢性疾病的寶寶不能服用。

⑤服用糖丸前後30分鍾之內不能喝母乳、熱水和熱牛奶。

⑥糖丸應撚碎後放在勺子裏加點涼開水送服。

⑦服用糖丸可能會有輕微的腹瀉。

⑧糖丸是用奶油糖包裹的疫苗製劑,對牛奶和奶油過敏的寶寶,需及時告知醫生。

⑨糖丸的貯存條件是:20~22℃保質12天;2~10℃保質5個月。

麵部紅疹哪兒來的

沒吃蒸蟹沒嚼炸蝦的,寶寶臉上怎麼有一顆一顆的疹子?

嗬嗬,你的寶寶出生2周了吧?這些長在臉上的紅疹有時四肢及軀幹上也會出現,很有可能是濕疹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