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是不是應該給寶寶輸液,那就要完全聽醫生的吩咐了。
寶寶輸液不會太老實,你得知道怎麼照顧他。
①寶寶的體位——頭高腳低。
②蓋條小毯子——輸進身體裏的液體是涼的,記得給寶寶保暖,他會舒服點的。
③按住輸液的手——“跑針”就是亂動造成的針頭脫落或者紮到血管外麵,液體滲入皮下鼓起一個大包。這時不得不拔出針頭重來,寶寶又受一遍罪。
④觀察滴液速度——一般每分鍾不超過20滴,輸消炎藥的速度為每分鍾8~10滴。不滴液的話,先試著抬高吊瓶,還不滴液,就該找護士解決了。
⑤警惕不良反應——發抖、怕冷、麵色蒼白、皮膚出現花紋、指甲變紫、呼吸困難等現象都是不良反應。你必須立刻滑動輸液夾到最緊處停止液體流動,同時大聲呼喊醫護人員。
⑥按壓針眼——輸液完畢用棉簽按壓針眼5分鍾,針眼可能會又痛又癢,別讓寶寶抓,避免感染。
重視智能和語言培養
每個年齡段的寶寶早教的重點都是要有所偏重的,審時度勢的施教比什麼都有效。
1~2歲的寶寶處於完全模仿階段,COSPLAY能力一級棒!你要記住,作為父母此時應該開始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了,即言行舉止均需正確!
父母的生活習慣對寶寶的影響很大,對他的性格養成非常關鍵,性格養成屬於智能培養。
舉個簡單的例子講,你總是做事很有條理,什麼東西都按規矩放置,寶寶就會跟你學,養成愛整潔的良好習慣,做事情不會沒頭沒尾,隨心所欲。
別看寶寶尚小,但他總是喜歡得到鼓勵和肯定的,從現在開始,你可以試著把寶寶當作朋友對待,這對你們都很重要。寶寶希望能理解你的想法,你就可以循循善誘地教導他,教導總是比一味的訓斥能收到你想要的那個效果,你們的親子關係,大都能在教導的過程中逐漸加深和鞏固起來。
不做“命令與威脅型的指揮官”,當個細心的“傾聽者”。
寶寶已經會說一點話了,有時候他會很直接地將感受表達給你,如果你希望寶寶能誠實且放鬆地表達情緒與感受,請你隨時用“我在聽”的姿態和寶寶交流,多用耳朵注意傾聽簡單的“電報句”,多用眼睛觀察寶寶的肢體語言,你將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
當然,這一階段的重點任務是加強寶寶語言表達的訓練!
鼓勵寶寶多想、多說、多表達,不隨意打斷他,即使說錯或者表達錯了也沒關係。語言的學習就是這樣一個過程,說錯了→被反複糾正→正確使用語言溝通。
訓練寶寶明白“不”是什麼
抓住這個機會,先讓寶寶理解“不”的意思,這非常重要。
因為你不可能一分一秒都在他身邊看護他,早一點讓寶寶懂得什麼東西對他可能造成傷害,他就能早一點形成自我保護的意識,你就能多一點放心。也就是說,讓寶寶服從大人的指令也可以從這個階段開始培養了。
經驗均來自親身實踐。
舉這個例子是想讓你學會如何正確地發出禁止的口令,其他“不允許寶寶做的事情”上不一定都可以這麼訓練,別教條,你得靈活運用。
皺眉頭、擺擺手、搖頭等肢體語言都可以達到“不”字要傳達的含義,慢慢地來,寶寶就會懂“不”了。
訓練過程中,如果寶寶做對了你就親親他並獎勵他,幫他鞏固記憶。
用簡單的方法刺激發音
1歲寶寶的邏輯思維和記憶力不會太好,狗熊掰棒子似的,學一樣,說一樣,很可能一轉臉就忘記了,這非常正常!學說話因人而異,不要和同齡孩子攀比,你耐心地反複教他就是了。
刺激發音的過程中別跟寶寶說太多無意義的話,抓重點教。
把語言和具體的事物聯係起來教說話是個很好的方法,引導寶寶模仿發音的同時幫助準確形象地記住它們。也許剛開始他不懂,多次反複語言刺激後,寶寶會慢慢明白的。
有些詞你一講,寶寶的接收能力很強,立刻就記住了,繼而說出來,有些還記不住說不出,對於這種情況,你可以采取“媽媽問,寶寶答”的方法,強化記憶,刺激發音。
和寶寶問答時,注意,要留時間給他“思索”。
使用工具書,要講方法
可能你沒有注意過這個問題——怎麼正確地使用圖書或者看圖卡片。
利用“工具”是一種方便快捷的學語方式,如果你隻會機械地“照本宣科”,可能效果卻不大。使用它們是有技巧的,你不妨學習一下。
對於兒歌圖書來說,你要掌握能引起寶寶興趣的方法。
兒歌的內容都很淺顯易懂,但把兒歌讀成“和尚經”肯定不行,首先注意朗讀的語氣,應該是“抑揚頓挫且有感情”的。沒有一首兒歌隻讀一遍就“下一曲”的,給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讀兒歌,你要準備重複幾次才行。要利用的剛好就是這個重複,技巧就在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