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汴京篇 第七十九章 郭侃之死(1 / 3)

“兔崽子們:給老夫把眼睛睜大點,看仔細點,不能讓任何東西溜出去,哪怕是一隻鳥也得盯著,就是鳥的影子也得認清了。”高達一身戎裝,騎在馬上,在宋軍陣中飛馳,白須飄飄,威風凜凜,大聲訓話,道:“誰要是犯了錯,老夫會扒了他的皮!給老夫記住,就是挖地三尺,也不能讓郭侃這狗漢奸逃掉!”

訓話完畢,高達拉住韁繩,看著襄陽城牆,久久沒有有說話,他急劇起伏的胸膛說明了他內心的激動。

正是從襄陽開始,忽必烈開始了滅宋的軍事行動,蒙古軍隊正是從這裏出發,從漢水進入長江,沿著長江由西向東進攻,繞過了南宋投在淮西之地的精銳部隊,打了南宋一個措手不及,才有兵臨長安營的事情發生。

而現在,高達這位憂國憂民的名將來到襄陽城下,其中的激動真非筆墨所能形容,氣憤、感慨、自豪諸般情感交織在一起,高達眼裏飽含熱淚,不住地念道:“襄陽,我們來了!我們來了!朝廷打回來了!朝廷打回來了!”

襄陽在這場戰爭中具有特殊地位,南宋現在打回來了,這事足以讓任何人感動,將士們也是眼含熱淚看著襄陽高大的城牆。

更讓人氣憤的是,郭侃居然逃進城裏去了。拿下襄陽,從中央進行突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下臨安,這是郭侃獻給忽必烈的計策,可以說襄陽之戰郭侃沒有親自參與,但是此城與他共榮辱,他居然逃進城去,這對他來說是莫大的諷刺。還有什麼比郭侃逃到他輝煌所係的城市更具有諷刺意義的呢?

“高將軍,下令攻城吧!”柳河子強抑激動的心神,提醒高達。其實,柳河子也可以下令攻城,隻是他心胸寬廣,把下令這一榮耀留給高達,因為攻擊襄陽的命令具有特殊的意義,不同於平常的一道攻城命令,由德高望重的高達下令正合適。

高達明白柳河子的心思,道:“謝謝柳將軍。兔崽子們,攻下襄陽,活捉郭侃!”寶刀一揮,喝道:“開炮!”

數百門靜靜矗立的火炮立時怒吼起來,一輪齊射,襄陽城頭上煙霧飛揚,陷入一片火海。陸地上火炮一響,停泊在漢水上的南宋艦隊也對著襄陽開炮了,把連接襄陽和樊城的橋梁給死死封鎖了,使得兩城互不相援,各自為戰,好各個擊破。

呂文煥死守襄陽數年,打退了蒙古人無數次進攻,若是呂文煥誓死不投降,他的名字將以一個大忠臣,一個創造守城奇跡的名將載入史冊,然而讓人遺憾的是,呂文煥在最後關頭卻投降了蒙古人。

要是他學李陵一樣,投降是為了保全城中十數萬軍民的生命,不為蒙古人出一計,不為蒙古人出力,那也無可厚非,可以獲得原諒。但是,他投降蒙古人後的所作所為,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實在是讓人氣憤。

他先是出任蒙古人的襄漢大都督一職,充當了蒙古人滅宋的急先鋒,利用長江防線上的守將多為呂氏舊部(是指他兄長呂文德)這條關係,招降了其中的大部分,使得南宋的長江防線很快就瓦解了,蒙古軍隊才得以長驅直入。

他幹的壞事還不止於此,後來戰爭打完後,他在蒙古為官,又設計蒙古朝臣,有好幾個蒙古朝臣死在他手裏。他之所以設計這些朝臣,僅僅是為了一己之私。

其道德墮落如此,實在讓人很難把他和那個不畏強敵,死守孤城的呂文煥聯係起來,但曆史事實就是這樣,讓人不得不感歎:呂文煥其實是中國曆史上最大的漢奸之一!

正是他的無恥之行,使得他在《宋史》中沒有傳記,在《元史》中也沒有傳記,也許是因為曆史學家羞於為他立傳。受他連累,連他的兄長呂文德也沒有傳記。呂文德的德行有虧,這點沒錯,但是以他對南宋邊防做出的貢獻,給他立一篇傳記還是不會有問題。

不可否認,呂文煥在堅守襄陽期間,他的表現可圈可點,有膽有識,讓人很是感歎:其堅韌若此,足為後世楷模!然而,他投降,並當起了蒙古人滅宋的急先鋒,卻又讓人感到很是意外。

他之所以投降,並不是因為彈盡糧絕逼使他投降,而是因為蒙古人使用回回炮,嚇破了他的膽。據曆史記載,回回炮投在襄陽,第一炮就把譙樓轟掉了,聲響非常之大,比打炸雷還要響亮,呂文煥這個曾經麵對千軍萬馬不膽怯的人也給嚇得變了臉色。阿術抓住機會,親自到前線喊話,要呂文煥投降,他真的投降了。

現在,宋軍在高達和柳河子的指揮下,重重圍困了襄陽,就是鳥兒要想從襄陽逃出去,都需要幸運。給南宋炮火一輪又一輪轟擊,不一會兒功夫,城牆就給炸開了好多道口子,按照兵法,從缺口攻城正是良機,然而高達和柳河子的舉動卻是出人意料,兩人騎在馬上,好象沒有看見缺口似的,並沒有下令攻城,隻是命令火炮對準城頭猛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