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八十六章 神奇的進軍(3 / 3)

“謝謝你的好意。帖木兒,你不用為朕開脫,這是朕的責任。”忽必烈不無自責地道:“朕早該想到這點,沒有采取措施,這是朕的失誤。”

不能不承認,忽必烈敢於承擔過失,這點不是每一個帝王都能做到的,即使納納諫如流的唐太宗也有不爽的時候,還有要殺了魏征那個村夫的粗話。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忽必烈的表現足以獲得後人的尊敬,帖木兒他們是感動無已,齊道:“皇上!”隻此兩字,再也說不出其他的話語。

“亡羊補牢,未為晚矣。”忽必烈招手要帖木兒他們起來,道:“趁局勢還不是很壞,就讓朕來彌補這一過失。朕決定,帖木兒負責東線的防禦,巴布爾負責西線的防禦,你們的任和就是盡一切可能拖住南朝,不讓南朝向北推進。即使不濟,也不能如現在這樣快速推進。你們應該體會朕的用心,知道現在朝廷最需要的就是時間,有了時間,朕就可以做很多事情。”

忽必烈雖然沒有明言,他是他能做的事情必然是重新征召丁壯入伍,訓練出一支新的有生力量。要做到這點,他需要的就是時間,隻要巴布爾和帖木兒爭取到了時間,忽必烈的計劃未必就不能成功。

巴布爾和帖木兒明白他們的擔子有多重,道:“遵旨。”

“征召丁壯,訓練新的軍隊,這是必然要做的事情。”忽必烈接著道:“朕可以給你們交個底,別兒哥的大軍很快就要到了,有了這支生力軍,成敗還未可知。”

現在的蒙古,最需要的就是軍隊,別兒哥的大軍趕到,無異於一支強心劑,具有振奮人心的效果,帖木兒他們很是興奮地道:“太好了。”

“你們這次南下,身兼重任,朕給你們全權,臨機決斷,不必事事請示。”忽必烈很有氣魄地道。

有道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臨機決斷的權力非常重要,帖木兒和巴布爾很是欣慰,道:“謝皇上。”

“現在,你們說一下,你們要如何應對。”忽必烈開始問計了。

帖木兒沉思了一下,道:“皇上,臣以為南朝的推進固然神速,但是他們也不是一帆風順,這推進速度過快,會使得後勤補給困難,後續軍隊不一定跟得上他們的速度,這就給我們製造了機會。”

“有道理。”忽必烈點頭道:“凡事有利必有弊,推進過快,固然可以打亂我軍的部署,也使得自身的困難增大。後勤補給困難是困難了點,並不是沒有辦法可想,朕在想,南朝皇帝應該是授予了這些軍隊全權,讓他們可以就地補給。所以,朝廷要想在後勤上下手,不太現實。“

“皇上聖明!”巴布爾分析道:“臣也是這麼認為。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雖仍在朝廷的掌控之中,不過這裏的地方絕大多數為漢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們的心是向著南朝的。要是南朝軍隊一到,他們的向背很難確保。

“朝廷可以做文章的應該利用南朝推進速度過快,後續部隊難以趕到這點,把包圍圈中的軍隊撤出來,集中在一起,再和南朝決一死戰。”

忽必烈點頭道:“推進過快,有時會造成孤軍深入,給對手以機會。當年,南朝的太宗皇帝趁契丹國喪之機,五路出兵,想收複燕雲之地。名將曹彬一路也是進展很快,其他四路的進展緩慢,不能給他以有利的支援,最終成了孤軍深入,蕭太後抓住時機,集中優勢兵力,先切斷曹彬的退路,再圍而殲之。要不是曹彬機警,撤得快,必然是全軍覆沒。

“今天這一戰局又複現,朝廷應該學蕭太後當年一樣,集中優勢兵力,破其一路或是兩路,這局麵就打開了,問題就好辦多了。”

軍隊推進神速,使得後續部隊難以趕到,就會留下空隙,給對手以可乘之機,這點在曆史上有很多戰例。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裝甲部隊的進展讓人吃驚,吃驚到那位以喜好新奇、大膽事物而著名的元首都多次叫停。

忽必烈所言正是南宋軍隊的一大軟肋,處置得好,未必就不能獲勝,巴布爾和貼木兒很是振奮地道:“皇上所言,使臣茅塞頓開。”

“歸根結底,我們應該預先找好一個戰場。”忽必烈點到關鍵的地方,道:“你們認為哪裏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