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人際吸引的魅力(3 / 3)

C型的人:你的魅力來自氣質、內涵。

你認為內涵才是你擇偶的重要參考條件,你認為內涵是一個人最有魅力的地方。“書中自有黃金屋”,通過閱讀可以提高自己的學識,也可以從中學會很多技巧。可能你的外表並不十分出眾,但在和別人交談過後,別人都因你非凡的談吐而折服。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你易怒的性格,這是有待改進的地方。

D型的人:你的魅力來自溫和、善良。

你是一個溫和的人。你不喜歡和別人爭名奪利,冷眼旁觀的你喜歡悄悄學東西,過自己安逸的日子,沒有別人的打擾。雖然你不愛說話,但你的想象力是最出眾的,和你相熟的人會被你的想法所吸引。缺點是常常多愁善感,有人因你流露出的悲傷不敢和你接近。

小貼士:相似互補

人們喜歡和與自己相似的人交往,這是人際交往相似性原則中所提到的。這並不是指客觀上的相似性,而是人們主觀感覺上的相似。實際相似性與感覺相似性還是存在一定關聯的,而且實際相似性往往決定感覺相似性,但兩者又不完全對應。諸如信念、價值觀、態度和個性等品質都屬於感覺相似性。

許多研究表明,喜歡和相似性是密不可分的。許多參加實驗的受試者認為,別人和自己的相似度越高,自己就越喜歡這個和自己各方麵相似的人。

比如說,相親時被介紹的雙方彼此都是以這種相似性為依據的。

而當人與人之間的這些特點表現出太大的差異時,這樣的人居然也能互相產生好感,歸根結底是互補性原則。互補性原則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特點相反而引起的相互吸引。比如說,支配型男性和被動順從型女性也可以產生相互喜歡的感覺。喜歡和自己個性相反的人說明兩者之間起到了互補作用。

小結

喬治·桑塔亞那曾說過:“正是在我們的自然天性中,存在著一種激切的彌漫一切的情緒,這就是關注美、珍視美。如果忽視了我們心智的這種顯著的力量,則對我們精神世界的任何描述都是不完全的。”如果提一個問題,人們渴望什麼樣的體形美,亞裏士多德給出的答案是:“隻要他不是瞎子,人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人的心靈被美所俘虜,人的思想為美誘惑,因而讓人感情上的熊熊烈焰被點燃。從古典哲學著作到現代各種關於美女的海報,都將人體的美描述和展現得淋漓盡致。

莫雷諾·J·L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他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了群體內人際吸引和排斥的社會測量,這可以被看成是人際吸引的科學研究的開端。從另一個角度可以說他的研究揭示了美與人際吸引的關係。

人和人彼此的相互吸引和喜歡的感覺是種積極的態度和情感,在現實生活中,這是一種彼此認識和情感聯係的過程。人際吸引就是通過這種情感聯係來詮釋的。認同和別人在一起的傾向是人際吸引的一種表達途徑,其中不涉及喜歡和對他人品質的評價與判斷。喜歡或友誼是吸引的一般形式,而愛或愛情是吸引的終極形式。

信念、價值觀和個性品質是人們在初期的交往中表現不出來的。此時,在這中間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年齡、社會地位等,而此時也最能凸顯美的價值。

人最公開、最外在的部分非外貌莫屬,外貌是這個世界認為可以由此而得知其內在心靈的人的可見的自我。可能這個說法並不是絕對的,它沒有說明最好的自己是通過何種形式表現出來的,但這並不影響它的真實性。學院派可能不重視它,對它嗤之以鼻的也可能是那些恃才傲物者,他們認為美是微不足道的,但總而言之,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美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不可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