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狼性○之:精神8(2)(1 / 1)

機遇一般都是瞬間出現,而又是瞬間就能消失的,善於把握機遇的人往往會成為最後的成功者。

上天始終是公平、公正的,它會公平的分給每個人一些大大小小的機遇,有些人善於把握機遇成了一位成功者,而有些人卻不在乎每一次的機遇,最終一事無成。

機遇不是天天就能出現,善於把握機遇的人會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插圖(20):隨局勢而變,找尋時機

秦末漢初的叔孫通,可以說是一位知道待時而動的聰明人。他原來是秦王朝的待詔博士,後來帶100個門生投靠劉邦,劉邦不喜歡儒生,他專門推薦“斬將搴旗之士。”他的弟子很有怨言。他對弟子們說:“現在是打天下的時候,你們能參加戰鬥嗎?你們耐心等著,我不會忘記你們。”劉邦即帝位以後,廢除秦時儀法,結果“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劉邦很惱火。叔孫通看準這個機會,向劉邦建議說:“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願征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於是他邀請魯國的儒生和他們的弟子共百餘人操演皇帝上朝的禮儀。後來正式按這套禮儀舉行朝典,沒有人再敢喧嘩失禮。劉邦非常高興,說:“吾乃今日為皇帝之貴也”,拜叔孫通為太常,賜金50O金。叔孫通又趁機對劉邦說:“我的弟子跟隨我很久了,這次和我一起製訂、操演上朝的禮儀,希望陛下能重用他們。”結果,他的弟子都得到了“郎”的職位。叔孫通把劉邦賞的500金也分給那些弟子們,弟子們皆大歡喜,說:“叔孫生誠聖人也,知當世之要務。”

叔孫通的行為的確有逢迎討好的庸俗作風,例如他為了討好劉邦,脫下儒服,換上短裝。但他能夠識時務,待機而動,這一點對我們是有啟發的。司馬遷也稱讚他“稀世度務,製禮進退,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

掌握時機要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有時會出現有利的時勢、環境和條件,人們隻要善於利用,就能取得成功。有時候看到隻是時勢變化的趨勢,但沒有提供現成的有利條件和機會,這就要根據時勢的變化趨勢,創造成功的條件和機會,不能消極被動地應付時勢,坐待時機。

5.知足不辱

很多人都說狼是貪婪的,其實,恰恰相反。狼總是能夠很好的把握尺寸。因為它們知道,貪得無厭,隻會得不償失。它們懂得生存中去總結經驗,它們也深知除了“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之外,“適可而止”也是生存的重要法則。在它們發現鹿越來越少的時候,它們就會停止捕殺鹿,這樣它們在明年就仍然可以吃到鹿。

忍耐是一種心靈的狀態,也是一種命運。狼族因為有一種忍耐的、戰鬥的心態,所以永遠保持旺盛的精力。

狼,是一種精明的動物,它們知道何時該等待,知道何時該緊追不舍,同樣,它們也知道什麼時候該放手。它們不會放縱自己的貪念,因為它們知道過貪隻會影響它們的思想,為它們的生存帶來危險。狼,告訴我們--要知足。

探索“狼之道”

狼的忍耐還可以表現為做人的知足不辱,在如何對待物質享受和名譽地位的問題上,老子提出知足知止的原則。五千言的《老子》中是這樣寫的:“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者富,強行者有誌。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何以知足才受不到恥辱,知止才不會有什麼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