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高寧先生和我有多年交往,算是老朋友。他以前長期工作在華潤,而華潤是萬科的第一大股東,雖然所占比例從絕對值看並不高。2004年年底,他從華潤集團總經理職位上調任中糧集團董事長,中糧是世界500強企業,攤子大。他從香港到北京後,我們見麵機會少了,但我依然關注著他充滿激情的改革舉措。中糧和萬科在房地產領域也有一些合作。
在我看來,高寧是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推動國有企業向市場化、現代化、國際化方向變革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在20世紀80年代就到美國留學,是工商管理碩士,後來在香港工作,非常了解現代經濟和金融市場的規律。華潤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國企,雖然它確實曾經有一些政策資源優勢,但在不斷參與國際競爭的過程中,華潤已經成為在機製、習慣、文化上和市場經濟接軌的現代企業。高寧到中糧後,在不少方麵又推動了這家央企的改革與創新。我相信,了解寧高寧的管理思想和實踐,不僅對國企,對更廣泛的中國企業都有借鑒意義。
這些年,不少經濟學家都指出,一個國家最稀缺、最寶貴的資源是企業家才能。這方麵,我比較同意林毅夫教授的觀點。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政府才是最重要的製度(institution)安排,政府的政策決定經濟中其他政策安排的質量。在政府提供了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方向和基本製度安排後,決定企業成敗興衰的關鍵才是企業家才能以及整個企業的管理、運營和文化。例如,如果不是中央決定在深圳創辦經濟特區,今天深圳的很多優秀企業家,根本就不會有出頭之日和用武之地。
但是,同樣是在市場化的進程中,為什麼有些企業走向了注重治理、依靠創新的現代化的道路,而有些企業還是擺脫不了封建主義、權貴資本、家長製一言堂、喜歡投機等等陰影?這的確和企業家的追求、境界有關係。在這個意義上,企業家才能固然重要,企業家的精神和追求更為關鍵。如果把企業比做一個有機的生命體,那企業家的精神和追求就是他的靈魂。無論是和寧高寧交流,還是進行業務合作,我都感到,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現代企業家,這使他領導的企業總是充滿活力,而不是僵化呆板、按部就班的官僚組織。
關於企業家,人們總是習慣引用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中首先提出的“創新理論”,他認為企業家的職能就是實現創新。創新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於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係。在他看來,企業家經常“存在一種夢想和意誌”,“存在征服的意誌;戰鬥的衝動……他求得成功不僅是為了成功的果實,而是為了成功本身”,“存在創造的歡樂,把事情做成的歡樂,或者隻是施展個人能力和智謀的歡樂。這類似於一個無所不在的動機……尋找困難,為改革而改革,以冒險為樂事”。這些氣質在寧高寧身上都存在著、閃耀著。我認為,凡是有這些氣質、勇敢探索和創新的企業負責人就是企業家。我不同意那種把國企領導人都當做“官員”的看法。
同時,我認為,由於國企的特殊性,國有企業的企業家,其最重要的特征不是個人英雄主義式的,而是如何把創新精神變成整個組織的行為。馬克思說過,一個單純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揮自己,一個樂隊就需要一個樂隊指揮。國有企業企業家的能力,更像是一個發揮組織、協調、帶動作用的樂隊指揮所擁有和鍛煉的能力。他和私人企業的“老板”不同,員工也不是為他個人“打工”。他如何凝聚、激勵整個組織向著共同的目標前進,這是一門大學問,遠遠不是一般的政治思想工作所能解決的。
這也就是領導力的問題。
在這本關於寧高寧的專著中,最吸引我的不是“中國摩根”憑借資本力量加速產業整合的故事,也不是如何確立有長遠規劃、堅定方向的戰略定位和切實可行、可以度量的管理體係的經驗,而是作為企業領導人,應該如何“從團隊第一、集體力量、凝聚人心開始,營造一個環境,營造一個文化,來推動管理體製、機製進一步改革和優化”,寧高寧在這方麵的探索,對我頗有啟發。
在21世紀的全球商業競爭中,我認為,單槍匹馬的個人主義將會被團隊合作的組織力量所代替。聯想、萬科等企業在這方麵一直在思索和實踐。創業型企業家能不能自覺實現這個轉換,不僅會決定企業的前途,也會影響他們自身的價值。我樂於向更多企業界的朋友分享這樣的觀念,也相信從關於寧高寧的這本書中,大家一定會有所收獲。
王石(萬科集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