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烏魯木齊,身為中糧集團董事長的寧高寧意味深長地說:“隻要路走對了,不怕路遠。”於是,《企業忠良》雜誌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新疆屯河,這個曾讓新疆人為之驕傲的“紅色產業”領頭羊,終於度過了“德隆危機”後漫長的一年多黑暗時光。
重組方案一波三折
但實際上,中糧集團最終能夠接管新疆屯河卻非易事。按照中糧人自己的說法,重組方案一波三折。
根據《企業忠良》雜誌的披露,中糧集團入主新疆屯河的背後有著一段曲折的故事。
眾所周知,2004年6月,新疆屯河受德隆危機影響,生產資金嚴重不足,正常的生產經營難以為繼,全區十多萬種植戶、三百多萬噸番茄、甜菜和鮮杏等農林產品麵臨無處銷售的困難局麵。而德隆危機爆發後,新疆臨時成立的“德隆危機協調處理領導小組”立即著手聯係新疆屯河重組事宜,因為對於有著十多萬種植戶的農業龍頭企業,“6月杏子熟、8月收番茄”,出現問題絕不僅僅事關一個企業。
這時,重組新疆屯河,德隆危機協調處理領導小組很自然地想到新疆中基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中基),隨即組織各方參與重組談判,因為由另一“紅色產業”的本地龍頭企業來重組新疆屯河,畢竟是最理想的選擇。然而事與願違,新中基所有者權益總額不夠,無法消化德隆所持的屯河股份。另一種說法是:屯河的債權委員會對此表示了不同意見。
幾乎同時,在中國銀監會力薦下,新疆屯河也進入了中糧集團的視野。按照中糧集團總經濟師鄭弘波的回憶,考慮到新疆屯河的三大主業是番茄加工、林果加工和製糖,這與中糧集團的糧油食品加工、貿易業務相近,而中糧集團擁有相對雄厚的資金和成熟的管理隊伍,有能力參與屯河重組。所以,2004年5月,中糧集團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府正式表達了重組屯河的意願。
據悉,中糧集團擬將新疆屯河作為進軍新疆的平台,從而可以利用環塔裏木1000萬畝林果基地、天山南北的果蔬基地,這也是新疆屯河被看中的原因之一。中糧集團的此舉立即得到新疆方麵和債權委員會的熱情呼應,新疆提出的“由中糧集團先行為屯河注入4億元資金、完成當年番茄收購任務”的要求,也在最短時間內獲得中糧集團的認可。2004年7月,包括4名高管在內的7名中糧工作人員,隨同4億元農產品收購資金進入新疆屯河,監督注入資金的封閉運營和新疆屯河生產經營。
正當人們都認為事情可以塵埃落定的時候,問題又出現了:2004年8月,由於華融托管新疆屯河後導致企業處置權轉移,中糧集團重組方案擱淺,直到2005年年初事情再次被雙方提起並進行新的推進,直至這一年的7月才最終敲定落實並對媒體發布。
重組屯河,注資金更輸入理念
根據中糧集團的官方說法,除2004年為新疆屯河注入4億元委托貸款外,中糧集團2005年6月承諾注入的5億元委托貸款也陸續到位。ST屯河在新疆境內的9個分公司,因此得以於7月7日同當地農戶結算上年番茄收購欠款,總計9185萬元欠款一次清償完畢。
中糧集團總經濟師鄭弘波在2005年7月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疆屯河有35億元資產,而總負債卻達30億元以上;盡管中糧集團隻承接了德隆係37.2%的屯河股份,但在債務方麵,卻承擔了100%的責任,尤其是23億元的銀行貸款。然而,重組屯河,中糧麵對的絕不僅是資金短缺。由於德隆和中糧集團在企業文化、管理模式、經營戰略上存在的巨大差異,中糧集團重組屯河,必須在上述方麵按自己的思路進行整肅。
“資金短缺,可以在一星期、一天之內完成注入,但是,企業運行的‘軟件’,那才是中糧麵臨的最大考驗。”鄭弘波直言不諱。
在中糧看來,由於德隆危機的影響,重塑企業誠信形象是中糧集團入主屯河後的首要任務。鄭弘波說,作為大型國有企業,中糧集團始終把誠信看做企業的生命,這點和某些追求短期效益的民營企業有著本質區別。在戰略管理上,中糧入主後的屯河也將更加注重長期戰略,摒棄急功近利思想,培育、做大、做強“紅色產業”。
實際上,從2004年7月開始,由中糧集團派出的高級管理人員陸續進駐屯河,由富有大型企業管理經驗的覃業龍出任新疆屯河投資股份公司總經理。但鄭弘波在發布會上同時強調,新疆屯河本身在實踐中成長起來的人才,將是新屯河依靠的中堅力量。不過,這些人才與曾經被過度宣傳的“海歸”無關。新的人才標準將是實踐、學習並重。
一個事實是,經過政府部門的牽引,中糧得以成功地對新疆屯河進行重組。這次重組是優勢互補的雙贏,中糧利用它的管理隊伍和市場經驗,把屯河的資源重新整合,這不單有可能增強兩個企業的實力,而且對新疆地區經濟發展也可以做出貢獻。
但雙方之後的路該如何走下去呢?應該說,中糧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進出口加工企業,和屯河有非常強的互補性。中糧集團進入屯河,邁出了中糧集團進入新疆產業的第一步。
正如寧高寧所說,“第一步是把新疆屯河做好,然後通過新疆屯河這個平台,為新疆當地經濟的發展多貢獻一份力量”。
中糧的事業就是新疆的事業
在寧高寧看來,新疆屯河並不是一個很差的企業,屯河的重組也給中糧集團提供了一個進入這個產業的機會。從產業定位來講,屯河依托新疆的優勢資源,與中糧集團自身的戰略非常吻合,與中糧集團自身的經營經驗吻合,是中糧業務的延伸。同時中糧進入屯河,也將進一步參與新疆的產業發展,這是中糧集團重組屯河的一個主要動機。
中糧自身的產業組合裏,有大宗糧油食品貿易,有農產品的加工,包括大豆、麵粉、大米加工。而進入屯河,彌補了過去中糧在蔬菜、水果加工方麵的不足,同時也開辟了一個新的產業。寧高寧說:“將來屯河會成為推動中糧集團在整個農產品加工行業發展的一個很強的動力。”
西部是一片可以大有作為的地方,中糧通過成功重組屯河,也搭建了一個進軍新疆的平台,通過這個平台,完成中糧做產業領導地位的目標就不遠了。因此,寧高寧明確表達了這樣的想法:“進入屯河以後,中糧對新疆相關的產業有廣泛的興趣。我們希望第一步做好屯河的工作,第二步中糧集團願意在新疆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鏈上,能夠扮演一個角色。我們將積極推動這個願望和規劃的實現。”
寧高寧的目標是:要能夠做到產業裏比較重要的位置、領導的位置,中糧集團希望在新疆建立幾個不同的具行業領導地位的產業。
但寧高寧也非常清楚,挑戰也許會大於機遇。他說,中糧集團重組屯河以及開展新疆事業,“當然是一個更大的課題”。
一個事實是,寧高寧希望中糧集團將來做精做強新疆屯河已有的三大主業——番茄加工、林果加工和製糖,同時擇機進入新疆的其他涉農產業,做大做強新疆的糧油食品加工業。
問題是,寧高寧的這種夢想和期望到底會在多長時間內得以實現呢?盡管離重組新疆屯河的新聞發布會已經過去了兩年半的光景,但似乎人們還依然在等待著某種結果的出現……
就在人們“翹首期待”的時候,中糧集團開始在屯河和新疆頻頻出手。其中,一個值得關注的曆史記錄是,中糧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於2007年10月29日召開五屆九次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一係列決議。其中審議並通過了《關於在新疆拜城縣新設立製糖公司、擴建奇台糖業分公司的議案》:根據公司製訂的戰略規劃以及公司對國內食糖市場的調研,公司將進一步擴大食糖產能的規模。一是,公司擬在新疆拜城縣新建一家製糖工廠。該項目投資總額預計3.69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3.19億元,流動資金投資0.5億元。上述資金來源:公司自籌資金。預計2008年10月正式投產。二是,公司擬對現有奇台糖業分公司投資擴建。該項目投資總額預計1.93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43億元,流動資金投資0.5億元。上述資金來源:公司自籌資金。該項目預計2008年10月正式投產。
同時,此次董事會還審議並通過了《關於在新疆烏什縣設立果業公司的議案》,即公司董事會決定將在葉城建廠改為在烏什投資建廠,上一條1500噸果醬生產線加工鮮杏,該項目投資總額約11956.4萬元,其中固定投資約5456.4萬元,流動資金約6500萬元,上述投資資金來源:公司自籌資金。該項目預計於2008年6月正式投產。
2007年11月1日,中糧集團總經濟師、中糧屯河董事長鄭弘波、中糧屯河總經理覃業龍率隊拜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華士飛。《企業忠良》雜誌評論稱,這“標誌著中糧集團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合作正式揭開了序幕,標誌著中糧在新疆的發展開始了新的篇章!”
2005年7月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寧高寧以飽滿的熱情說道:“中糧的事業就是新疆的事業。”看來,此言不虛。盡管結果還在等待之中。
資本布陣西部,寧高寧意欲何為
使中糧成為一家高價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