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穆斯林與紅色革命(2)(1 / 3)

國民黨流言……回民都逃了,共產黨每到一處都保護清真寺,保護阿訇,尊重回民的風俗習慣、信教自由。紅軍對駐在回民地區的戰士的行為有著嚴格的規定,如:不許未經房主的同意進入回民家中;不許以任何方式侵犯清真寺或教職人員;不許在加民麵前罵“豬”;不許問他們為什麼不吃豬肉等。以實際行動使國民黨的反動宣傳不攻自破,用一些看得見、摸得著、令人信服的事實,在回民的心中築起了一座高大的豐碑,使他們在同國民黨政權的鮮明對比中認識到,隻有中國共產黨才是各族人民的大救星。彭德懷、左權、聶榮臻、徐海東、程子華等都非常重視做好穆斯林上層人事的工作。彭德懷司令員在調堡子時,常請這個清真寺的阿訇做客,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彭司令還把回民送給他的一張精製的木床送給了這個阿訇。十五軍團還多次派幹部到敵占區洪家崗子去拜訪洪壽林教主。洪教主是當地伊斯蘭教胡夫耶教派中很有聲望的教主。他思想開明,對紅軍抗日救國主張有明確認識,堅決擁護黨的民族自治政策,並積極的協助紅軍開展工作。紅軍第一次與他接觸時,他非常熱情地接待了紅軍代表,紅軍代表臨走時,洪教主還為前來的十八名紅軍戰士每人送銀洋一塊。有一次,兩個紅軍幹部剛剛走進洪教主家門,就被民團發現。洪教主擔心他們被抓去,就把兩個紅軍幹部藏在自己的禁房(教主修心盤定的靜地)。洪教主白天送茶送飯,晚上與兩個紅軍幹部親切交談。紅軍向洪教主講述抗日救國的道理,黨的民族政策,引起了洪教主的強烈共鳴,他感動地說:“紅軍是順民之師,必定勝利。”這兩位紅軍幹部在洪教主家住了7天,為了安全,臨走時洪教主把他們扮成阿訇模樣,派人送到了同心城。此後,洪教主經常向教民們宣傳紅軍,動員回民給紅軍送糧草,為紅軍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受到了紅軍的讚揚,紅十五軍團敵工部長唐天際特地為他書贈“愛民如天”的錦旗。豫旺清真寺送出了同心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馬和福,同心清真大寺更是成了當地紅色自治政權的誕生地,作為宗教場所,能夠這樣投入地進行革命,這在曆史上還是頭一次。

寧夏南部山區是黃土高原,自然條件惡劣,人煙稀少,水源缺乏,好多南方的戰士在此很不習慣,有一天中午,左路軍前衛紅二師行軍來到一條河溝邊,正好溝底有清水,戰士們經過長途跋涉口渴難忍,見到水就高興地跑過去捧起水直往肚子喝,個個喝了個足,可沒過幾分鍾,嘴裏就像吃了生柿子一樣,澀得張不開嘴,舌頭也轉不動了,嗓子沙啞。原來這種水不能喝,就連動物喝了都要拉肚子。當地的百姓作水困難,都是靠天吃水,每當下雨時,百姓就把能收集到一起的水儲存到挖好的水窖裏,靠這些存水吃一年。了解了這些情況後,紅軍規定部隊每到一處,先調查村裏有沒有漢民地主,家裏有沒有存水井,如果有,就要嚴格看管,按規定給各部隊分配用水,一般都是先通知當地群眾來打水,有的紅軍戰士還挑上水送到群眾家中去,等群眾家中的水缸裝滿後,才給部隊分水。從不與群眾爭水,還規定未經批準,任何人不得擅自到水井取水,除做飯、飲水外,不準隨隨便便用水洗臉、洗澡,紅軍的一言一行贏得了當地回民和阿訇的擁護。

最後,興辦實事凝聚民心

國民黨馬鴻逵在寧夏橫征暴斂,強抓壯丁,人民深惡痛絕,共產黨卻一不征稅,二不抓丁,三不打土豪,這一舉動感動了人民,他們主動獻糧餉、參軍支持革命。西方野戰軍總部駐紮豫旺縣羊路鄉吊堡子期間,一有時間,彭德懷就深入群眾中訪貧問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至今,在吊堡子村還流傳著彭老總為回民群眾找馬的故事。一天夜幕剛降臨,彭德懷住在吊堡子村李百華的家裏,給許多回民群眾講解黨的抗日救國主張、民族宗教政策和統一戰線政策時,忽聽外麵有動靜,一打聽,原來是農民馬占才家的大紅馬脫韁繩跑了,過了河就是敵占區,全家人急得團團轉。彭德懷聽後,連飯都顧不得吃,立即拿上手電筒,叫上十幾個戰士,幫助去找馬。他跑了五六十裏路,到天快亮的時候,才和大家一起把馬找回送到馬占才家。彭德懷的愛民行動被當地群眾傳為佳話,很快傳開了,人們無不為之感動。9月初,彭德懷率部西進,迎接二、四方麵軍,行至豫旺堡西50裏處的包頭水宿營,在老鄉家過夜時,他利用休息時間請回民老鄉進來談話,向他們解釋紅軍對待少數民族的政策,一個老太太坐著同他幾乎聊了兩個小時,訴說自己的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