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兒語(1 / 1)

老王坐在女婿開的車上到一個地方去,路上女兒與女婿為一件小事爭執起來,女婿說了一句不好聽的話,女兒不高興了,要求停車,馬上要下車罷坐。

老王不知道說什麼好。

這時老王的隻有六歲的外孫對女兒說:“爸爸太急了,太不好了,可是爸爸也有優點,就是他的手機上的遊戲呀,超級瑪麗呀,合金彈頭呀,手槍對射呀……特別好玩。媽媽您特別好,也特別講理,可是您也有缺點,您的手機上的遊戲呀,打飛機呀,打氣球呀……實在太沒勁啦!我就愛爸爸的手機,不愛媽媽的手機!”

老王想,這是說什麼哪,太不合邏輯了。

孩子的不合邏輯的話使女兒笑了,一場危機也就過去了。

老王想到了最近學到的新名詞:“解構主義”,莫非,小兒都是天生的解構大師嗎?莫非不合邏輯是天才與人性的飛揚嗎?

凡猿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王的眼睛時有昏花。昏花中他有時會覺得看到了一個黑色的猿猴形的影子。他很奇怪。

這天晚上睡得早了一些,沒有立即入睡,越發清晰地看到了那個似曾相識的猿猴影子,黑如墨染,形狀不算確定,時有伸延舒展收縮變形,像是浸在水中的一滴墨水的變化。突然又蹦了一下,靈活如猴。不但動作靈活,而且極有立體感,像是傀儡戲,卻又比傀儡的動作自然連貫。反正絕對不像影子了。

老王強解道,古人稱心猿意馬,這就是心猿啊。當我疲勞放鬆,心猿就出來了,當心猿出來活動之後,我也就快睡著了。我年逾古稀,仍然有這樣好的自我調節能力與入睡功夫,胸懷坦蕩,了無掛礙,真是幸福啊。沒等想完,老王鼾聲已起,立馬墮入黑甜之鄉。

從此老王一累就閉眼收心,等待心猿的出現與安歇,屢試不爽,但覺明月清風,行雲流水,心隨猿升,神隨猿攀,登山上樹,跳穀飛崖,有飄飄欲仙之感。

老王帶著孫子去了一趟動物園,專門到猴山觀賞,看猴得趣,老王卻一陣失神,摔到了地上,很不好意思。

此後老王想看到自己的心猿而常常不可得了。

意馬

老王看不到心猿,便琢磨起意馬,他買了一個玉質的小馬,放到臥室的床頭櫃上。

他想象著玉馬在山中的草地上奔跑的情景,頗覺舒暢。他想象著玉馬蹬地而奔,長出翅膀,禦風而行的情景,他覺得很豪邁。

他想起自己年事這麼高,卻還從來沒有騎過馬奔跑呢,騎過一次馬,是在八達嶺照相,很難算數。遺憾喲。

老王整天在網上查,想找一個能旅遊能住宿能騎馬的地方,終於找到了一個騎馬三日遊的郊區旅遊點,等到報名了,被老伴協同子女嚴厲製止。

老伴和子女說服他,對自己的身體應該抱更負責的態度,不應該老了老了再搞什麼盲動冒險主義。老王反駁說,前幾天電視上還播放一個美國九十歲老翁跳傘的畫麵……他這樣一說,招來更激烈的反對:“你知道人家一輩子淨吃什麼?你知道人家美國人的爸爸爺爺還有爺爺的爸爸和爺爺一輩子都吃的什麼呀?你怎麼能和人家比?而且,就這樣,他跳傘的結果是撞傷了肩膀,住了醫院,你不能盲目崇美認定美國的月亮更圓呀!”

……老王乃改為練習畫馬,他找來徐悲鴻、尹瘦石、劉伯舒的畫冊,模仿作畫。畫了許多日子,發現自己畫的實在不像馬,而像老鼠,像餓得不成樣子的豬。

老王終於認識:心猿或可至,意馬實難舒,胸襟但豚鼠,何事思的盧?

注:“的盧”是《三國演義》中所寫的劉備騎的寶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