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意誌(1 / 2)

老了老了,老王忽發奇想,應該鍛煉自己的意誌。他試驗著命令自己明明想說話的時候偏偏不說,明明不想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說;想吃飯的時候硬是不吃,不想吃飯的時候反而勉強著吃;高興的時候要打蔫,難過的時候要興高采烈;見了好朋友不表示熱情,見了平素最討厭的人,一定要笑容滿麵直至熱烈擁抱等等。

這樣鍛煉了幾天,他有點迷糊了:想說話的時候不說,這不就是變成不想說話了嗎?而按照他的土政策,不想說話的時候,他不是更應該說話了嗎?如果他判斷是自己更應該說話,那不就意味著他十分地想說話因此更應該不說話了嗎?那麼,他到底是說才證明意誌堅強,還是不說才證明意誌堅強呢?

還有,到底什麼叫意誌堅強呢?想說話就說話,不想說話就不說話,想說好話就說好話,想說壞話就說壞話,是這樣意誌堅強呢,還是想東偏偏西,想狗偏偏雞,想哭偏偏笑,想喜偏偏泣,是意誌堅強呢?也就是說,是努力鍛煉意誌屬於意誌堅強,還是聽其自然更堅強呢?

為什麼要意誌堅強呢?為什麼要操心自己的意誌是否堅強呢?不操心又說明什麼呢?

老了老了,還堅強個什麼勁呢?

他愈來愈糊塗啦。

百合

老王家附近新辟了一處自由市場,雞鴨魚肉、菜蛋糧油、幹鮮果品,一應俱全,十分紅火。

老王老伴這天去自由市場采購,買了一批“進口”物資回來,並告訴老王說:“我帶的錢不夠了,沒有買下百合。我知道,你最喜歡吃百合了,百合最去火也最養人了,你趕快去買些!”

老王奉命前去,找了一圈,見到山藥,見到芋頭,見到土豆也見到白薯,就是沒有見到百合。他回來報告說:“哪裏有百合呀?也許方才有可現在已經賣完了吧。”

老伴不信,氣呼呼地自己又去了一趟,不到十分鍾,帶著一塑料兜百合回來了。

老王驚愕不已,慚愧不已。

數數

老王教自己的最小的孫子學數數,老王說:“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

孫子說:“一二七,七二七,三八二四五六七。”

老王哈哈大笑,他強調說:“是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

孫子說:“知道了,是七二一,三二七,七七七七七七七。”

老王笑得腰痛,他喝道:“怎麼搞的,這麼笨!記住,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

孫子也笑成一團,喊道:“一一一,一一一,七一一七一一七!”

老王大怒,喝道:“吉吉吉,屁屁屁,其其其其哩哩哩!”

孫子也大怒,喊道:“咪咪咪,兮兮兮,濕濕濕濕噓噓噓!”

這時候一位老友來訪,見到這個場麵讚道:“真是天倫之樂呀!”

老王的孫兒遇到不想說的或者不知道說什麼好的話題就搪塞地說一聲“叭”!比如你問他吃不吃巧克力呀,喝不喝“果珍”水呀,拉不拉巴巴呀,他會給以回答,但如是問他幼兒園好不好呀,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呀,他就不懷好意地說一聲:“叭!”看到你困惑的樣子,他哈哈大笑。

後來幼兒園的老師教他們背唐詩,他遇到背不下來時,也會說“叭”。如他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叭叭,其真實含義就是他忘了“比鄰”一詞。

老王覺得可笑,便與孫子鬧了起來,他朗誦道:

“春眠不覺叭,處處聞啼叭,夜來風雨叭,花落知多叭!”

又道:

“白日依山叭,黃河人海叭,欲窮千裏叭,更上一層叭!”

孫子笑成一團,跟著大喊大叫,於是緊接著就是:

“少小離家老大叭,光陰未改鬢毛叭,兒童相見不相叭,笑問客從何處叭!”

“爆竹聲中一歲叭,春風送暖入屠叭……”

孫子笑得滿地打滾,一邊笑一邊喊著“叭叭叭”,他們從來沒有這樣快活過。

接下來成了強迫觀念,老王想要以“叭”體修改所有的文句,他想道:

“學而時叭之,不亦叭乎?有朋自遠方叭,不亦樂叭?”

“非叭勿視,非禮勿叭,非禮叭視,叭叭叭叭!”

“二十世紀叭叭,新千年叭叭,一定要叭叭,我們要叭叭,英格曆史叭叭,佛朗西叭叭,阿利噶多叭叭,足球排球叭叭,叭叭們,向叭叭呀!”

一連好幾天他腦子裏隻剩下了叭叭叭。

學話

老王的孫子學說話時常常創造一些與眾不同的說法,例如他把媽媽叫做“姐媽”,管爸爸叫做“大頭”,管馬匹叫做“啊唔”,管火車叫做“嗚喟”,管牛奶叫做“白白”,管蘋果叫做“胖胖”等。一時全家都隨著改了說話的習慣,全家老小都一致把媽媽叫起“姐媽”,把爸爸叫起“大頭”,把馬叫起“啊唔”,把火車叫起“嗚喟”……來。他們用孫子的語言為語言,感到了說話中的新意或創意,講得興致勃勃,心花怒放。